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1949—1952年,我国开展了以环境卫生清洁大扫除为中心的卫生运动;1952—1954年,我国开展了以反美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1955年以来,“除四害”成为新的爱国卫生运动的中心。图1、图2为相关运动的宣传画。由此可知,这些运动(     

A.服务于精神文明建设B.满足了群众医疗需求
C.带有明显群众性特征D.完善了我国卫生体系
2 . 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治历来颇受重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题严重。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的突出成就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对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从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从总体上说,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有所发展。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殇》

材料二 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因开创性地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而获得当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这是在中国本土进行的科学研究首次获得诺贝尔奖。1971年,受到中国古代药典《肘后备急方》的启发,在失败了190次之后,终于通过低温提取、乙醚冷浸等方法,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问世44年来,共使超过600万人逃离疟疾的魔掌……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用一株小草改变了世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公共卫生事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及对近代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屠呦呦医学研究取得成就的原因,并结合所学分析其意义。
3 . 图1、图2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医疗保障体制的示意图。由此可知,我国的医疗保障体制(       

图1

   

图2

A.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大B.注重对农村居民的保障
C.与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D.推动了预期寿命的提升
4 . 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这些做法(     
A.目的是建立现代医疗卫生体系B.使人民健康状况有明显改善
C.解决了城市基本医疗服务需求D.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
2024-05-03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教学测评月考(六)历史试题
5 . 1952年抗美援朝战争期间,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召开。毛泽东题词号召: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粉碎敌人的细菌战争。大会把“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确立为新中国卫生工作四大方针之一。同年,中央防疫委员会成立,后更   名为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这阶段运动以除“四害”为中心,以卫生工作为抓手开展。这些举措旨在(     
A.为人类提供有效预防疫病经验B.促进现代医疗体系的建立
C.体现中国卫生事业的鲜明特色D.强化中国人民的卫生意识
6 . 据《人民日报》报道,小厕所、大民生,正在开展的农村厕所革命不仅关系到农民群众生活品质的改 善,也关系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 ……农村改厕被列为“十三五”必须完成的约束性任务…… 据农业农村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60%。这些成就得益于我国(     
A.医疗卫生防疫体系已全面建立B.新型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C.农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改变D.深入开展健康中国行动和爱国卫生运动
7 .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承担与医疗救治有关的传染病防治工作和责任区域内的传染病预防工作。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医疗机构在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指导下,承担城市社区、农村基层相应的传染病防治工作。这些规定(     
A.推动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建立B.确保传染病问题能彻底解决
C.改善农村医疗卫生落后的现状D.有利于和谐稳定社会的构建
2024-04-24更新 | 46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二6月质量检测卷历史试题
8 . 1942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防疫总委员会,分区、县先后成立卫生防疫委员会。此后还通过了《预防管理传染病条例》,对传染病进行分类,并明确了相应的报告和防治制度。这表明陕甘宁边区(     
A.疫病泛滥问题得到高度重视B.积极探索建设近代医疗卫生体系
C.近代卫生体系建设走向成熟D.疫病的预防与救治取得显著成效
2024-04-23更新 | 213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西方一批教会医生与军医追随殖民者而来,在通商口岸建立教会医院,后深入到内地。20世纪初,教会大学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西医东来,推动近代公共卫生事业的起步。1906年,清政府设民政部,下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事务。同时,城市公共卫生事业开始起步。上海华界在市政建设、卫生管理、法规建设等方面基本采纳了租界的办法,并在食品检验、疾病预防等方面与租界合作。北京、天津、武汉、广州、厦门等城市在公共卫生方面都有明显的改善。在中国乡村,医疗事业十分落后,卫生状况很差。

——摘编自郝先中《西医东渐与中国近代医疗卫生事业的肇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为消灭血吸虫病,1955年建立了国家级的血防领导小组,并在疫情严重的江南各省建立了各级血吸虫病防治站。在国家的号召下,科研、医疗人员奔赴一线。指导群众摒弃陋习,实行科学的生活方式。同时,全国各地的多村举行了清理钉螺运动,以消灭传染源。1958年6月30日,曾经的血吸虫病重疫区余江县登上了《人民日报》,成为新中国第一个消灭血吸虫病的县。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高度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成立后,召开了全国卫生会议,确定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的发展方针。从1953年开始,全国各级卫生防疫站逐步建立。1955年,国务院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同时,在城市职工中建立起公费医疗制度,并采取减免收费的办法加强对严重危害农民健康的流行疾病的治疗。

——摘编自邓铁涛《中国防疫史》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我国医疗卫生事业与晚清时期相比的进步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建国初期血吸虫病的防治为例,说明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在防疫抗灾上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有《内经》《难经》等经典医著成书,在其病理学说中,非常重视疾病与人体自然精神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外部环境,特别是气候变化的关系,确立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并一直有效地指导着中医药的诊疗实践。战国时期的扁鹊已能通过诊脉确定病人的病情,然后对症下药。针灸疗法在汉唐时传到日本、朝鲜等国,后又相继传到阿拉伯和欧洲。隋代统治者组织太医博士集元方等集体编撰专门论述病因、病理的巨著《诸病源候论》。唐宋时期,政府设立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行政机构,并多次颁发药典。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传统医学》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西医在中国日益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开来。许多传教士在华行医、建立医院、开办医学校、翻译医学书籍和出版医学刊物。洋务运动时期,清政府开始官派留学生,1872—1875年选派120名动童赴美留学,其中有5人从事医学工作。明治维新后日本西医发展很快,不少中国留学生在日本间接吸收了西医知识。19世纪70年代以后,一些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如荣禄、李鸿章等)体验到了西医的功效,就带头或动员富商捐资建造教会医院,各地受医人数大为增加。20世纪初,中医人士开始自发地学习西医,西医影响逐渐超过了中医。

——摘编自郭剑波《论近代“西医东渐”的途径与反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传统中医药学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医在近代中国迅速传播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