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46 道试题
1 . 1952年,由非政府组织编写的《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一版)》在美国问世,该手册共130页,列举了106 种精神疾病。2013年,该手册第五版付印,其篇幅也达到947页。这表明现代美国(     
A.基础医学突飞猛进B.注重公共卫生建设
C.全民卫生观念增强D.愈发关注精神卫生
2 .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开展了大规模的城市公共卫生治理工作。各大城市都组织了大规模的卫生防疫宣传活动,重点是宣传党和政府对各族人民的健康的关怀和新中国卫生工作的宗旨。这些做法(     
A.推动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形成B.有利于增进群众的政治认同
C.提高了防疫人员的医疗水平D.迅速改善了人民的生活面貌
3 . 如表所示为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该时期英国(     
年份196019701980198219871992199720022005
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9%4.5%5.6%5.8%6.0%6.9%6.8%7.7%8.3%
公共医疗支出占比85.2%87.0%89.4%87.6%84.3%84.6%80.4%83.4%87.1%
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B.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D.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70年代,美国历史学家麦克尼尔出版《瘟疫与人》,他认为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1348——1349 年,欧洲历史上最有毁灭性的瘟疫出现,后被称为黑死病,造成2500 万人死亡。天主教会传统的信条和仪式在瘟疫面前显得软弱无力,许多人不得不思考如何在非常的环境中拯救自己,薄伽丘的《十日谈》就是在躲避黑死病中写成的。中国历史上,三国时期的赤壁之战,孙刘联军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瘟疫的助阵。魏晋时期,瘟疫频仍。明末大疫,对国运日蹇的明朝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很多节日习俗,如端午节洒雄黄之酒、熏苍术之烟等行为,明显具有消毒、防疫的目的。19世纪三四十年代,全球性霍乱流行,进一步促成近代公共卫生机制在欧洲建立,特别是在英国,直接推动城市下水道的建设。宣统年间,东北鼠疫大流行,为中国在防疫上展开国际间合作和推进近代卫生防疫制度建设提供契机。当然,更为直接和明显的,还是瘟疫促进了近代医学的发展。

——摘编自《瘟疫与人类文明进程的搏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克尼尔提出的瘟疫“是人类历史中的一项基本参数以及决定因子”这一观点的理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当今人类社会在面对疫病暴发时的合理性举措。
2024-04-04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林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三)历史试题
5 . 世界卫生组织《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数据显示:英国的孕产妇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是全世界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卫生总费用在1997年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5.85%,是发达国家中最低的。对此解释合理的是,英国(       
A.医疗卫生体系较发达B.最早建成“福利国家”
C.现代卫生体系已建立D.全民健康得到保障
6 . 习近平同志说“人类文明史,也是一部同疫病和灾难的斗争史”。在与疫病斗争的过程中,人类医疗卫生事业不断进步。

材料一   1346年,金帐汗国的蒙古军队攻打克里米亚半岛的加法城。军中黑死病很快传到城内,大量市民死亡。幸存者纷纷外逃,疫情逐渐从商业中心意大利传向了整个欧洲大陆,进而让瘟疫大规模席卷英国。欧洲人口至少因此减少了三分之一、英国总人口的死亡率在30%~45%之间。为此,英国政府通过了专门的卫生立法,命令在大街上架起熊熊大火来净化空气并要求保持街道的清洁。1349年夏,英国政府颁布《劳工法令》,限制劳工外流和教徒朝圣,禁止大规模的集会。英国政府和教会合作,规定黑死病尸体必须掩埋,同时限制人群出入黑死病疫区。为保障民众对土地的占有权,使幸存者有田可耕,政府下令减免赋税。直到1440年黑死病才开始消退。

——摘编自刘黎:《中世纪英国政府对黑死病的反应及应对措施》

材料二   1911年国民健康保险法》规定工人参保由工人、雇主和政府共同出资,参保工人可免费接受全科医生诊疗。二战期间,战时医疗服务体系提供的免费诊疗范围扩展适用于遭空袭的伤员、服务业人员、生产军需产品的工人、特定的慢性疾病患者,最终适用于战时所有行业的工人和其他需接受医院治疗的人。《1946年国民医疗服务法》强调卫生大臣有责任促进建立全面的医疗服务,据此建立了国民医疗服务体系,形成了大区医院管理委员会负责医疗机构管理,地方卫生当局负责地方公共卫生服务管理,地方执行委员会负责全科医生服务管理。

——摘编自李鸻《英国国民医疗服务体系行政治理研究》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举,许多蛰伏的传染性疾病一度肆虐,鼠疫波及全国20多个省区,血吸虫病遍及长江以南所有省份。194910月,中央召开紧急防疫会议,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措施,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建立快捷的信息沟通体制,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9501953年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强调群防群治。通过传媒界的政治动员和教育界、文艺界的防疫宣传,卫生防疫工作上升为全民政治运动,流行的各种疫病很快得到了有效防控,全国城乡人口逐步上升。

——摘编自李向东、刘念《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情与疫病防控的政治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世纪欧洲黑死病大规模传播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英国医疗卫生发展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疫病防控作用。
2024-03-3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南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4月 25日是“世界防治疟疾日”,下图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疟疾防治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医疗卫生事业受益于经济发展B.疟疾是主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C.流行疾病传播与人口密度相关D.公共卫生发展取决于国家性质
8 . 下表所示为 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该时期英国(     
年份196019701980198219871992199720022005
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9% 4.5% 5.6% 5.8%6.0%6.9%6.8%7.7%8.3%

公共医疗支出占比

85.2%

87.0%

89.4%

87.6%

84.3%

84.6%

80.4%

83.4%

87.1%

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B.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D.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
2024-03-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名校质检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在消除疟疾的斗争中,中国逐步探索总结出“1—3—7”工作规范(详见如表)。2014—2018年,中国将其运用于坦桑尼亚覆盖4个社区共20万人口的试点项目,使当地疟疾发病率降幅超过80%。该规范后来被写入世界卫生组织的技术文件,并在泰国、柬埔寨等国的推广运用中效果斐然。这说明(     
数字含义
11日内进行疟疾病例网络直报
33日内进行病例复核及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77日内进行疫点调查及处置
A.医疗管理经验理应全球共享B.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影响抗疟斗争
C.世界卫生组织是抗疫的主体D.中国为全球卫生事业贡献宝贵智慧
10 . 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要求到2015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下降2/3,孕妇死亡率下降3/4,中国分别于2007年、2014年实现了这一“千年发展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     
A.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认同B.消除了各国的医疗差距
C.得益于我国工业化的实现D.体现出我国制度优越性
2024-03-27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