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表所示为1960-2005年英国医疗支出占比情况。对此解读合理的是,该时期英国(     
年份196019701980198219871992199720022005
医疗支出占国民收入的比重3.9%4.5%5.6%5.8%6.0%6.9%6.8%7.7%8.3%
公共医疗支出占比85.2%87.0%89.4%87.6%84.3%84.6%80.4%83.4%87.1%
A.已经基本建成福利国家B.重视社会医疗保障事业
C.现代医疗保障体系发达D.政府财政困难不断加剧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宣传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发挥着“时代镜像”的重要功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其中一幅或从整体上解读历史信息,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1-29更新 | 265次组卷 | 5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松桃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检疫观念在1346年就已经存在,这起源于《圣经》中驱逐麻风病人的论述。检疫规定首先在拉古萨(1465年),然后在威尼斯(1485年)成为制度;此后在16世纪的地中海地区被广泛效仿。尽管人类(进港40天内)被禁止上岸,老鼠和跳蚤的上岸却禁止不了。城市政府对恶性疾病的反应相当迅速,比如在鼠疫爆发时保证食物供应、建立检疫所、招募医生,甚至组织丧葬,并为公众制定相关行为规范等。城市当局体现了他们的活力,而正是这种活力使13501550年成为欧洲城邦的黄金时代,尤其是德国和意大利诸城邦。

材料二   科学家成功地发明了廉价而有效的方法,以控制各类传染病。不仅如此,能够有效推广医学最新研究成果的机构,也在各地迅速出现。国家级和地方性的卫生委员会和医疗服务组织遍布全球,军队的医疗团队也在与社会机构同步(甚至提前)发展,以至于到20世纪下半期,专家们倡议要把威胁人类的传染病从地球上清除出去,并认为这是一个可行的目标。但人类更多地向更大的城市中心的迁移也进一步加强了与以往常见传染病的接触。结果便形成了某种竞赛,一方是医学技术在欧洲的发展和公共管理体系的完善,另一方是生活条件的变化所引起的传染病及其(并发)慢性病的强化。

材料三   毋庸置疑,从中世纪到文艺复兴的价值观变迁,绝不可能仅仅取决于瘟疫;然而,瘟疫流行以及城市当局应对瘟疫的成功方式,肯定对欧洲意识形态的划时代转变发挥过重大作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威廉·麦克尼尔《瘟疫与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4至16世纪欧洲城市积极防控传染病的原因及意义。
(2)根据材料二,归纳二战后传染病防治事业的发展趋势。
(3)综合以上材料,运用唯物史观对材料三的观点加以解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描述了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状况。

史料出处
我国人谓疫有神,故设法以驱之。西人谓疫有虫,故设法以防之。神不可见,而虫可见。微生物乃天地间一大种类,终日与人争战,虫败则人生,虫胜则人死《忘山庐日记》
(孙宝碹于19世纪末著)
广州每值夏秋之际,奇疴暴疫,传染为灾。此非尽天气之时行,亦地方不洁所致。……当道者为之提倡,申卫生之要旨……务将各街堆积一律清除《盛世危言后编》
(郑观应)
宣统年间的一份防疫小册子更明确指出:公众预防法,无非隔离、消毒、清洁、检疫四端《传染病四要抉微》
1988年《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
夫欲保国,必先强种,而强种之术,舍人人自解卫生,自能卫生,其道无由。吾国自医学失传,卫生一事,阙而不讲,此国民体格所以日趋于弱也《最近卫生学》
20世纪初上海广智书局)
根据材料,围绕近代中国公共卫生观念的发展演变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金鸡纳和青蒿素

材料一   金鸡纳,是一种原产于南美洲的灌木,其树皮可以分离出一种生物碱——奎宁(Quinine),奎宁可以预防和治疗疟疾。

新航路开辟后,各种疫病尤其是疟疾,成为欧洲殖民者向热带大陆扩张时面临的主要瓶颈。17世纪,随着向欧洲人向东方寻找香料的脚步,他们也开启了殖民药用植物学勘探浪潮。1630年,金鸡纳被发现并得知在当地可以治疗疟疾,随后从秘鲁出口欧洲。但由于欧洲传统医学和教会的反对,采用金鸡纳的治疗方法并没有被普遍使用。

18世纪,人们开始研究金鸡纳植物。植物学家们建立了金鸡纳植物属并将具有药用价值的金鸡纳概括为12种。1820年,法国化学家成功分离出金鸡纳中的奎宁成分,确定了金鸡纳的成分。此后金鸡纳的抗疟作用得到了欧洲的认可,奎宁在欧洲海外探险中大量使用。

19世纪上半叶,金鸡纳已成为南美各国的主要出口产品,但非科学的采集方法导致金鸡纳树皮日益稀缺,森林也遭受破坏。19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各国都开始尝试移植金鸡纳。最终荷兰和英国成功地将金鸡纳移植到东印度地区。19世纪末,东南亚金鸡纳种植园迅猛发展。到20世纪初,全球性的金鸡纳种植园网络基本形成。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解读金鸡纳的发展史。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由于对抗疟疾的传统药物奎宁疗效减低,疟疾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为此,越南共产党领导人向中国求援。1967年项目启动,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科研人员组成这个科研集体,屠呦呦被任命为课题组组长。到1971年10月,历经190次失败后,在191号青蒿乙醚中,中性提取物样品抗疟实验的结果显示,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100%。

为尽快应用于临床试验,屠呦呦向领导提交了志愿以身试药的报告,并得到同事的响应。19727月,屠呦呦等3名科研人员成为首批人体试毒的“小白鼠”。经过一系列试药观察,受试者情况均良好。至此,青蒿素的提取终于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开发的双氢青蒿素在制药企业投产后,被广泛用于各种疟疾的治疗。

2015106日,接到获诺贝尔奖通知的屠呦呦说:“这不仅是个人的荣誉,更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科学工作者的认可。”


(2)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屠呦呦等人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2-08-16更新 | 323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1918年,《中华医学杂志》曾刊发题为《避疫面具之制法及用法》的文章,其中有以下图文。对此文解读正确的有(     
面具上不须用药,其功用仅如滤过纸,乃理学的作用,不必持化学的作用也……
今上海聂云台先生所办之恒丰纱厂,因防疫面具需用纱布,造成中国纱布。此乃国货,价廉而物美,深望凡吾医家及非医家共同提倡之。
①近代中国社会仍强调程朱理学的作用     ②将防疫宣传与提倡使用国货结合起来
③反映了我国公共卫生事业的初步发展     ④口罩普及标志着医疗保障体系的建立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