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30年代初的英国,霍乱等流行病肆虐,一些统计学家、医生和其他民间有识之士,开始用他们的专业技术、理性思维和人道主义精神,领导了3040年代的公共卫生改革运动,推进了公共卫生改革进程。他们较早利用调查和数据方式对社会卫生状况进行研究,向民众普及公共卫生知识,也号召民众以向议会提交请愿书的方式,来推动公共卫生的立法进程。一些志愿团体,关注工人的住房、清洁等状况,将公共卫生及改革的理念传递给工人。1848年的霍乱爆发,推动英国中央政府通过了《1848年公共卫生法》,成立了中央及地方相关卫生部门,标志着英国近代公共卫生迈入了制度化轨道。

——摘编自张晶晶《19世纪3040年代英国公共卫生运动中的医学争论研究》

材料二   为抵御美国细菌战,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成立中央防疫委员会(后改称“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领导和组织反细菌战,加强防疫宣传工作。接着,全国各地成立了防疫委员会。全国人民迅速掀起了以反对美国细菌战为中心的人民防疫运动。当时主要任务是消灭传播鼠疫、霍乱等传染病的病媒害虫,被人民群众称为“爱国卫生运动”。截至1952年底,全国清除垃圾、粪便等1.6亿多吨,许多地方的卫生面貌焕然一新。1956年,中共中央把爱国卫生运动写进农业发展纲要,标志着爱国卫生运动开始从突击性的运动向经常性运动转变,从粉碎细菌战向消灭疾病转变,从保家卫国向移风易俗、改造国家转变。

——摘编自肖爱树《被WHO誉为“中国的国宝”:新中国的爱国卫生运动》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简述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产生的背景。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公共卫生运动的异同。
2023-03-10更新 | 163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3月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公报》作为近代著名报刊之一,是了解晚清社会的重要史料,其所刊发的医学广告数量众多,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

《大公报》医学广告(19021912年)

狮子牌牙粉

“世界上的人……牙齿就是人之一生紧要开口,此处不保养好了,恐怕周身的病即因之而生。”

新器治病

“美医士柏乐文……携有爱克司光电灯一具,凡脏腑内伤、筋骨损折,以此项也灯照之,皆透彻无遗……见者无不诧为神奇云。

戒烟医院

“设戒烟医院总理医务事宜,并遵照政务处章程官制方药……自示之后,无论绅商士庶,均须立志戒烟,到院报名医治,并照章发给丸。”

牛痘疫苗

“批发零卖,格外克己。天津河北大胡同东亚公司大药房。”

西医招徒

“电学医生李察博士近欲招清中国医士一位……如有上等精通西医、善操英语之华人……愿就斯席,即请移玉至李察博士处,面订一切,幸勿迟延。”

华医学堂

“西医诋笑华医也……有鉴于此,特于津门寓第创立华医学堂一区,一以为造就专门之医学,二为扶植华医之道统……”

——摘编自翟凌枫《晚清<大公报>医学广告视野下的西医东渐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背景。
(2)围绕“中国医疗卫生近代化”这一主题,任选两则广告,分别指出其反映的晚清时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表现,并分析其影响。
3 . 爱国卫生运动是党和国家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在卫生领域的体现,其发展的每一个阶段都与我国当时所处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紧密结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爱国卫生运动的主要活动(部分)

时间共青团活动
1952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动了以反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制定了以“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
1955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指示,各地委员会“应配合工业生产和国家经济建设,在农村应与春耕施肥、防止畜病等相结合,以改进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966-1976年农村爱国卫生运动积极开展“两管五改”工作(管理饮水、管理粪便和改良水井、厕所、畜圈炉灶、环境)
1981年中央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发起“五讲四美”文明礼貌活动。并明确爱国卫生运动要以搞好城乡清洁为主要任务。
1989年为了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爱国卫生工作的决定》,改善城市卫生面貌,提高人民健康,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的行动。此后,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等城市符号成为爱国卫生运动的重要落脚点。

——摘编自王鑫《中国爱国卫生运动历史沿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以“时代·使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为进一步满足国民的医疗保障需求,我国进行了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国务院于1994年在江苏镇江、江西九江实施了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方案,初步确立了我国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的制度框架。1996年,改革试点范围扩大到56个城市。在医疗保险制度改革与建设的前期试点基础上,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为起点,我国逐步建立起针对城镇职工、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社会医疗保险制度,并最终覆盖全体国民。2012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1年我国13亿城乡居民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

——摘编自仇雨临《我国医疗保险制度发展四十年:进程、经验与展望》

材料二   有研究发现,现阶段,我国医疗保障制度降低了老年人的死亡率,提高了居民的健康水平,特别是促进了老人、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健康。2003年以后,我国健康水平的改善速度明显提高。婴儿死亡率从200330‰左右下降至2018年的10‰左右,期间,人均预期寿命的年均增长速度也从0.17岁提高至0.45岁。2001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中政府支出比例只有15.9%,个人支出比例高达60%。2013年,政府支出比例上升至30.1%,个人支出比例下降至33.9%。

——摘编自雷晓燕《中国医疗保障体系建设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新时期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医疗福利制度是宋代政府仁政思想的重要体现之一。宋代出现了“医政”概念,通过医政来推行医疗福利,同时它还抑巫扬医、培养人才、加强对医疗人员的管理。宋代的医疗福利对于皇族及官员采取了保健、治疗、用药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军人采取了防病、医疗、抚恤等方面的制度及措施;对于平民百姓则采取建立医疗机构和药局机构的制度及措施,同时对于弱势群体采取法律保护。此外,宋代以建立义冢的方式,掩埋无主尸骸,预防疾疫发生,形成了生有所养,病有所医,死有所葬的系统化社会福利体系。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的特点。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国贫民弱,医疗卫生状况十分恶劣。1949年11月,卫生部成立时专门设置了妇幼卫生局来保护妇女儿童的健康。1950年,《种痘暂行办法》规定:婴儿出生后六个月即应该接种牛痘,并且是免费接种。朝鲜战争爆发后,全国人民掀起了以反对美军细菌战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并于1952年成立了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1953年,毛主席指出:“看不起中医是不对的,把中医说得都好、太好,也是错误的。西医也有唯心论。中西医一定要团结。”同年,卫生部在工作报告中也指出,对于医务人员,要树立起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在党的领导下,建国初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

——摘编自钟冰《建国初期党的领导集体的医疗卫生思想》


(2)根据材料二,指出建国初期我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表现。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和建国初都重视医疗卫生事业的原因。
2022-11-27更新 | 515次组卷 | 6卷引用:四川省资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首先,在时间上江南的瘟疫频数在有清一代呈不断增多之态势,在空间上,在人口密集、地处交通要冲的地区,瘟疫较多,而地势偏远、人口稀少的小县则相对较少发生瘟疫。其次,清代江南的急性传染病尽管数量繁多,但霍乱、伤寒和痢疾等传染病的重要性明显超过其他地区。特别在4月至7月这四个月,发生疫病要占到瘟疫总数的 78%以上,加之对外交往的增多,生态环境的变化,伴随新的疫病尤其多发。但是随着清代医药和社会救疗事业的进步,江南瘟疫的频数虽然不断增加,但由此造成的社会破坏力呈下降之势。

材料二 有清一代对瘟疫的认识出现了重大的变化,比如人们开始认为疫气是不正之气混入病气、尸气以及其他秽浊之气而形成的,这无疑促进了传统医学的发展,同时也使对瘟疫病原的认识更加接近现代认识。其次,由于水质状况的恶化,改善水源公共卫生的意识也随之加强,诸多疫病开始加入卫生方面的考虑。在人工免疫方面,国人不仅发明并推广了人痘施种术,甚至比欧洲还顺利的推广和普及。在医疗救助方面,由传统社会救济慈善机构逐步向普遍地以诊治疫病为主要目的的方向发展,这为近代医院的推广和发展准备了必要的基础。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影响清代江南瘟疫爆发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代江南瘟疫爆发产生的影响。
7 . 【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

历史时期阶段概况
春秋战国到汉末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晋到五代医学理论无显著发展,主要是实践医学的进步和药物品种及方剂更加丰富,同时域,外医学(如印度医学)和药物(如乳香、胡椒、安息香、檀香等)传入。
宋金元时期把药理与医理结合,以思辨结合临床经验的方法,来解释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明到清前期一方面对经典医书进行注解与再整理,另一方面创建温病学说。至此,在外感热病方面,伤寒学说与湿病学说并存,理法方药更臻完善。
晚清、民国传统中医学受到有力挑战,形成中西医并存局面。发生中医存废之争;1936年《中医条例》颁布,中医合法地位得以确认。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作出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的重要批示,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宪法》第二十一条注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在法律上给予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201771日实施第一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中医药的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刘芳、罗雄等《略论中医学史》


从材料中选择至少两个阶段,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3-09-01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8 . 如图是《大瘟疫与人类之战》一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可推,该书的主旨是(     

A.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B.科学进步终结了疫病传播
C.传染病的流行难以控制D.疫病防治有赖人类理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71年,为了改变卫生总署(1848-1854)裁撤后,公共卫生管理政出多门、效率低下的现象,英国议会通过了《地方政府事务部法》,成立地方政府事务部,统筹负责涉及卫生健康的各类事务。在经历了不同的公共卫生管理尝试后,英国政府最终让其公共卫生管理制度呈现出以地方政府为主导核心,同时适当接受中央监督的特色路径。此后,在新成立的地方政府事务部引领监督下,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取得了较大成就。19世纪后半期,英国主要传染病致死率、婴儿死亡率均大为下降。自来水供应条件改善,大量排污工程兴建,包含有洗衣设备的公共浴室也开始出现。英国政府累积了丰富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时期的公共卫生管理经验。

——摘编自王广坤《十九世纪中后期英国公共卫生管理制度的发展及其影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领导全国人民开展起声势浩大的爱国卫生运动,取得了多方面成效。为了减少蚊蝇繁殖,北京市群众广泛动员,仅用十八天就清除了垃圾六万四千六百五十七土方。通过动员群众户户建厕所,河北城乡群众掀起一场“厕所革命”。沈阳某厂改进工作环境,将“病号”占职工人数的比例,由百分之十七降低到了百分之二,工人生产热情高涨。过去困扰老百姓多年的各种烈性传染性疾病几乎绝迹,曾经严重威胁群众生命的疾病也得到了有效防治。爱国卫生运动符合群众切身利益,因此赢得了广大群众的赞誉。

——摘编自高中伟、曾菊《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中的群众动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地方事务部成立的背景。
(2)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初期爱国卫生运动的影响。
(3)据材料一、二,指出中英两国在公共卫生管理上的差异,并谈谈你的认识。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经历长期发展的英国慈善事业,到19世纪中叶已经达到相当大的发展规模,其中114个慈善机构创办于18世纪,103个创办于1700年以前。19世纪中叶以后,英国的中产阶级对慈善事业的发展更是起了重要的作用。例如,19世纪80年代,石油开发商摩顿把58万英镑的款项捐给了慈善机构。1870年以后,英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速度明显缓慢下来,英国农业出现了衰退的趋势,加之不断出现的经济危机的打击,使得英国的社会问题逐渐加剧。成立于1884年的费边社,其代表人物是萧伯纳和韦伯夫妇。他们认为贫困不仅是个人的问题,更多的是一个社会问题。费边社就英国的社会问题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措施,对英国政府政策调整有很大的参考价值。慈善由基督教的部分工作变为了一种社会机制,由原来的个人和教会的管理机构变成了国家和政府机构的重要功能。工人互助组织中成立最早的应属友谊会,另一种自发的工人互助组织是合作社。相较于济贫法体系下的救济,友谊会会员一方面获得了生活的保障,另一方面在心灵上也得到了慰藉。

——摘编自丁建定<1870~1914年英国的慈善事业》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为改造旧中国社会落后面貌,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事业发展体系。从1949年到1966年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城镇《劳动保险条例》《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在农村,毛泽东通过《高级农业合作社示范章程》确立了面向乡村孤老残幼的五保制度。党的七届三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必须认真地进行对失业工人和失业知识分子的救济工作,有步骤地帮助失业者就业。”1951年毛泽东指出“今后必须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全力发展这项工作。”1956年国务院成立了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写了《1956~1967年科学发展远景规划纲要(草案)》,为新中国向现代科学进军制定了行动纲领。195737日在普通教育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毛泽东明确提出了特色办学的理念。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认为应改变革命时期战时共产主义式的供给制,实行按劳分配。

——摘编自陈位志《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的社会事业思想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英国慈善事业发展的特点并分析其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社会事业发展体系的内容,并简析中外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启示。
2022-05-31更新 | 11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押题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