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汉前期,政府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疫病甚少流行。及至后期,随着人口增长和大量商贸活动的开展,疫病开始猖獗。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平帝诏:民疾疫者,舍空邸第,为置医药。东汉防疫除沿袭西汉的减免田租外,还开仓放粮,巡行赐药。六朝(指以今南京为京师的孙吴、东晋和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个朝代)疫病流行至少74次,一次死亡10余万人的大疫,晋代就发生了两次。北魏显祖皇兴二年(公元468年),河南大疫,死亡人口达十四五万。这一时期,政府多向官员施散医药,北魏政府还设立医馆、医坊,为民治病。政府还公布了一些防疫药方供百姓使用。

——摘编自梁峻《中国古代抗疫启迪》

材料二:19世纪的英国,新兴工业化城市的出现,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向城市转移。

当时英国城市的特点是遍布天空的烟尘,随处可见的垃圾,随意排放的污水,卫生状况极差。19世纪初期,城市工人的平均寿命仅为40岁,诸如伤寒、天花、肺结核和白喉等传染病,每年要夺走20000人的生命。印度发生的疫情传入英国,引发了英国1831年的霍乱,疫病共肆虐了437个城市。卫生改革家埃德温·查德威克等指出,当时瘟疫造成大量人口死亡的原因是城镇人口的急速增长和恶劣的公共卫生状况。英国政府开始采纳其观点,开始了公共卫生立法和改革活动。

——摘编自陈超《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的公共卫生问题》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初期,公共卫生体系十分薄弱。从1953年起,在国家的统一领导和部署下,我国通过行政、立法等手段,到21世纪初形成了中央、省、地市和县四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国卫生工作采用了以预防为主的低投入高产出的公共卫生模式,面向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最基本的公共卫生保障,这种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果。进入21世纪,我国新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取得重要成就,已经基本形成了医疗保障体系的全覆盖。

——摘编自李立明《新中国公共卫生60年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社会疫病频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公共卫生立法的背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公共卫生建设的特点,并说明其意义。
2023-02-13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尽管医学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性,但是在政府干预下建立的医疗卫生制度,却对医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正是因为宋代政府对医学的高度重视,进而建立起一整套结构较为合理、功能较为完备、特点较为突出的医疗卫生制度,两宋时期从而成为中国医学史上医药学最为发达的时期之一。宋代是一个着眼防内的封建王朝,十分注重文士的培养和选拔,在京师设立了国子学、太学,培养了一般官员的后备人才,还设有律学、算学、医学等培养专业人才的学校,促使医学队伍文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宋徽宗时期,在国子监另设医学,以吸引儒生学医,形成特殊的儒医现象,逐步改变了医生在士大夫阶层心目中的形象。

——摘编自刘清明《宋代医疗卫生制度研究》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坚持和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不仅中央和地方成立相关机构,而且积极探索并确立起新中国卫生事业的指导方针。旧中国文化卫生落后,管理混乱,新中国成立后,发展为人民服务的卫生事业成为党的主要任务。党和政府将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不仅帮助知识分子进行自我教育和改造,还积极培养卫生人才,尤其注重改变农村地区卫生落后的状况,卫生部于1951年相继颁布了制度,广大农村地区第一次拥有了卫生机构——卫生所。1952年美国在朝鲜和我国东北悍然发动细菌战,为了粉碎美帝阴谋,政府开展子了遍及城乡,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各种卫生制度随之也健全起来,不仅提高了全民的健康卫生意识,也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安全。

——摘编自汪勇《新中国成立初期党的卫生工作的发展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医疗卫生制度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成立之初党的卫生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历史经验。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末及三国时期疫情有关的部分记述

书籍

记述

范晔《后汉书》明年(延熹五年),规因发其骑共讨陇右,而道路隔绝,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感悦。
曹丕《与吴质书》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汉建宁二年(公元169年),太岁在酉,疫气流行,死者极众。
陈寿《三国志·吴书》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
曹植《说疫气》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疠气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

材料二   在1950年8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上,新中国确立了“面向工农兵”“预防为主”“团结中西医”三大方针。两年后的第二届全国卫生会议增加“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方针。1952年,在中央防疫委员会的领导下,我国开展了一场全民参加的群众性爱国卫生运动,这场运动与美国在侵朝战争和我国东北等地的细菌战有关,但普及了全民的卫生观念,客观上防控了鼠疫等传染病的流行。1955年,毛泽东号召全民动员,采取群众运动与科学防治相结合的办法,控制长期困扰群众生活的血吸虫病。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领导战“疫”的举措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末及三国时期疫情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疫病防治举措及影响。
2023-02-14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