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欧洲殖民者进入北美洲的脚步,欧洲流行病也悄悄地潜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它造成了北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人口锐减,便利了欧洲人的侵占。面对这些完全陌生的疾病,印第安人失去了抵抗力和主动权。现实使印第安人在心理上受挫,他们丧失了对传统信仰的信心,陷入了宿命论和悲观主义,开始转向基督教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并在"身后留下了社会和经济上的混乱",撕裂了由紧密的亲戚关系网络联结和相互作用而成的印第安社会组织。疫病肆虐后的部落村庄重新组合成混合不同部落、语言、文化的新群体,这对于塑造后来的印第安人社会及北美大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洪玲艳《欧洲流行病入侵与北美印第安人社会变迁》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鼠疫、天花等传染病流行,东北地区大量群众感染。东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多样。医疗机构匮乏、缺医少药的状况使不少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控制。东北地区的卫生环境较差,易引起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据调查,东北地区的乡村没有井盖的水井占80%,在抽查的33个井中,多数因井水中含有大量硝酸、氨等而不能使用。当时,人们还认为鼠疫是瘟神下界,可使用水银、红矾等方式治疗,结果不仅延误了对病人的治疗,更使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加之,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东北等地投掷带有鼠疫、霍乱等多种病原体的物体,加剧了当地疫情。面对疫情,东北地区党和政府发布一系列重要指示,召开相关卫生防疫会议,全力动员群众参加疫病防治工作。在加强医疗基础建设的同时,逐步构建起有效的三步联动机制(接种预防—疫情报告—病人隔离),从而使东北地区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

——摘编自陈松友、巩瑞波《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疫病防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流行病入侵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及疫病防治特点。
2023-04-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现有的公共卫生护理是近期发展的成果,但其根源却可追溯至遥远的过去。其中之一便来自启蒙运动的教海,即期望通过向穷人们提供能够让他们自救的信息来改善他们的健康状况。另一个则是向生病的穷人提供医疗和护理的患善传统。正是由于这两者在19 世纪末20世纪初的社会和卫生背景下的相互作用,英国、美国的公共卫生护理逐步发展起来。19世纪初,欧洲和美国的一些社区做出了努力,在有组织的基础上为患病的穷人提供家庭护理。同时、健康家访作为公共卫生护理的另一个发展方向,也于19世纪60年代率先在英国兴起,20世纪初,许多城镇都拥有了自己的健康家访员。英美公共卫生护理发展的一个趋势,最初可见于专科护理活动,但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其他类型的护理活动也得到了发展,并融入公共卫生护理的主流。例如,1908年,由于国家规定学校儿童必须接受强制性体检以及教育委员会的不断督促,英国诞生了学校护士一职。于是乎,结核病护士、骨科护士、市立助产士等也相继诞生。近年来,虽然有些工作如助产士等仍具有专业性,但公共卫生护士的发展越来越趋向综合化。

材料二   1904年,据估计,仅在纽约就有六七万儿童挨饿上学,而且很多时候,学童课业表现不佳是由营养不良引起的。1908年,学校午餐运动在纽约发起,费城、芝加哥和其他中心城市纷纷效仿纽约,也为贫困儿童提供食物补给。纽约市卫生局的约瑟芬·贝克医生在1917 年指出,在纽约的学校中,大约有21%的儿童营养不良,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开展补充膳食的工作。1918年,根据托马斯·伍德博士的估计,美国有15%25%的学童有这样的问题。1935年,联邦剩余物资公司在重组后采取了一项积极的方案来减少剩余农产品。这个方案的内容之一就是学校午餐计划。到1938年底,有45个州和哥伦比亚特区参与了该计划,在运行的五年中,总共约有1.3亿份饭菜提供给了学童。毫无疑问,这项计划在改善儿童健康方面产生了直接效益。同时,营养教育也得到了重视,这个科目在1918年被纳入公立学校的课程,并在此后成为中小学教育的一个常规部分。《1946年全国学校午餐法》使这种发展成为正式文书,该法案为各州执行的学校午餐计划提供资助。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美)乔治·罗森《公共卫生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期西方公共护理事业的主要发展趋势;并概括西方公共护理业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学校午餐制度在美国兴起的历史背景。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时,宗教医学是人们疗治病痛的主要途径。16至17世纪,瘟疫频发,英国人口大量死亡,社会经济受到严重冲击,基督教会束手无策,神职人员纷纷死亡,民众对教会的权威性和神圣性产生怀疑。这时期医学界对疾病的认识已经向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病理观转变,建议当局注意城市公共卫生,民众重视卫生保健,并以放血、催吐等疗法取代祈祷、观瞻圣物。政府则以医学隔离、清扫街道等手段进行防控,严禁举行相关祭祀活动。在地方政府和议会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授权枢密院编纂《政令大全》,加强对地方防疫的管理。

——摘编自陈凯鹏《论近代早期英国防疫对策特点》

材料二   为应对西班牙流感等全球医疗和社会危机,1921年国联卫生组织成立。二战后,国际社会仍面临严峻的公共卫生问题,如霍乱、鼠疫、黄热病等,亚非拉国家普遍缺乏基础医疗设施,无法有效应对,死亡率居高不下。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日内瓦成立,标志着全球卫生与流行疾病控制的新时代,国际合作共识加深。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推广疫苗接种,处理贫穷与卫生问题,保障世界不同区域的基础医疗建设,传染病防治取得重大进展,死亡率逐步下降,之前曾威胁世界60%人口的天花基本被根除。

——摘编自[英]普拉提克·查克拉巴提《医疗与帝国》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早期英国防疫策略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变化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卫生组织成立的背景及其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