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医疗卫生体系与社会生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中医学的传承与发展】

材料

历史时期阶段概况
春秋战国到汉末中医四大经典《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成书,标志着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
两晋到五代医学理论无显著发展,主要是实践医学的进步和药物品种及方剂更加丰富,同时域,外医学(如印度医学)和药物(如乳香、胡椒、安息香、檀香等)传入。
宋金元时期把药理与医理结合,以思辨结合临床经验的方法,来解释药物的功效与主治。
明到清前期一方面对经典医书进行注解与再整理,另一方面创建温病学说。至此,在外感热病方面,伤寒学说与湿病学说并存,理法方药更臻完善。
晚清、民国传统中医学受到有力挑战,形成中西医并存局面。发生中医存废之争;1936年《中医条例》颁布,中医合法地位得以确认。
新中国成立初期毛主席作出关于西医学习中医的重要批示,促进中西医结合医学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1982年《宪法》第二十一条注明“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现代医药和我国传统医药”,在法律上给予中医和西医同等的地位。201771日实施第一部体现中医药特点的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为中医药的发展保驾护航。

——摘编自刘芳、罗雄等《略论中医学史》


从材料中选择至少两个阶段,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史论结合)
2023-09-01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二)
2 . 如图是《大瘟疫与人类之战》一书的“目录”摘编。据此可推,该书的主旨是(     

A.疫病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B.科学进步终结了疫病传播
C.传染病的流行难以控制D.疫病防治有赖人类理性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工作会议做出了《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层组织的决定》,决定要求城市的每个街道和农村的每个乡都要有一个医疗卫生机构,提出县设卫生院、区设卫生所、行政村设卫生委员、自然村设卫生员的新中国农村医疗卫生组织形式。根据上述决定,卫生部首先有计划地建立和健全县(旗、自治县)级医疗机构,同时责成县卫生院负责承担并指导全县的公共卫生工作。此后,卫生部又先后下发了《关于组织联合医疗机构实施办法》《县卫生院暂行组织通则》《县属区卫生所暂行组织通则》,推动广大县域逐步形成以医疗为中心,面向农村的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到1952年年底,全国已有县医院(卫生院)2123所,病床37467张;“一五”计划时期,在农业合作化高潮中区卫生所普遍发展成为区卫生院。

——摘编自胡克夫《新中国社会主义卫生事业和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

材料二   2009年至2011年期间,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在我国45个县共安排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4843个,其中包括71个县级医院、427个乡镇卫生院和4412个村卫生室。随着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健全与完善,农村地区加强了对疫情的监测网络建设。农村地区已有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3. 5%的医疗卫生机构和70%以上的实现了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网络直报的乡镇卫生院。国家非常关注困难地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和职业病的预防和控制,对其给予专项补助,并对艾滋病、乙型肝炎、结核病、血吸虫病等严重传染病患者实行免费或低收费治疗。

——摘编 自韩俊江、王胜子《试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完善》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21世纪初中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政府应该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扮演哪些角色。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相关内容
20世纪
五十年代
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全国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重点在农村各地深入发动群众,进行清除垃圾、改厕改水、消灭害虫。县级卫生机构数量从1949年的1400余所增加到1952年的2123所,覆盖我国90%以上的地区;到1956年联合诊所、乡卫生所从1950年的803所增加到51000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毛泽东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大批赤脚医生深入基层,开展农村的医疗卫生救治工作。到70年代末,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健覆盖率达80%~90%。
改革开放
以来
农村健康卫生事业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曲折发展后,进入21世纪获得稳步发展。我国财政支出开始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卫生工作也逐步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过渡;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万个,3.5万个乡镇卫生院,144万床位,30.7万个门诊部(所),59.9万个村卫生室;城乡基本医疗的参保覆盖面达95%以上;我国人均寿命比1949年增长了1.21倍。

——摘编自罗小燕《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
2023-07-02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国政局动荡,导致中央卫生行政机构几经裁撤,公共卫生法律法规出台的速度也令人惊叹。加之卫生行政机构屡次变更,立法权限设置不明,导致法出多门,法律间冲突多次发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仍处于内忧外患之中,中国城乡分割严重,严重制约了公共卫生法律的实施。而且,公共卫生从无到有,从一种制度的建构到习惯的自觉生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若不能辅之以民众自觉的参与,制度的施行与实效就不免大打折扣。

——摘编自王其林《中国近代公共卫生法制研究(1905—1937)》

材料二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卫生立法摆脱了偏重保护皇权的窠臼,第一次站在保护民权的角度重新审视卫生法律的价值取向,卫生相关法律创设的步伐已经大大的加快了,并且建立起了以宪法为统领,包括卫生行政机构组织法、医疗机构管理制度、卫生技术人员管理制度、药品管理制度、卫生教育制度等在内的较为完备的卫生法律体系。1928年4月内政部设卫生司,掌管全国卫生行政事业,11月裁司设部,始称“卫生部”,与原内政部一同直隶于行政院,这是我国历史上专管卫生事业的部门第一次以中央政府组成部门的地位进入公众视野。

——摘编自樊波《民国卫生法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公共卫生法制建设的背景,指出其局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国时期卫生立法的发展概况。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75年,荷兰菜顿大学成立,它是以加尔文派最高级的教育机构日内瓦学院为典型建立的。这所大学在医学教师的聘用上不计较教师所属的宗教派别,并为其教学研究提供和平与安宁的环境,这样就留住了不少来自法国、德意志、苏格兰等地的知名学者。莱顿大学医学科的教学内容开始更多地向自然科学靠拢,首倡以病人和医院为基础的临床教学。1592年,该校建造了一个解剖学直观教学大讲堂,为医学基础理论教学向临床教学的过渡创造了条件。随后,又相继兴建了不少医学教学设施,推动了人才培养。它以教授型大学为组织模式,医学教育赢得了"欧洲最好医学教育"的声誉,成为近代大学的先驱之一。

——摘编自吴薇《荷兰莱顿大学医学教育的近代转型及其启示》

材料二   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在继承与发展传统中医教育的同时,引入西方医学教育,开启了中国医学教育近代化历程。1862年,洋务派在京师同文馆内设立医学馆,开学习西方医学教育办学经验的先河。1866年,美国传教士嘉约翰在广州创立最早的西医教会学校——博济学堂,开展了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戊戌变法期间,京师大学堂设有卫生学(包括医学)。光绪帝谕管学大臣孙家鼐道“医学一门,所关至重,亟应另设医学堂,考求中西医理,另大学堂兼辖,以期医学精进”。20世纪初以来,医学教育的发展和西式医院、西药、护士等的出现,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王广义《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历史变迁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莱顿大学医学教育实现近代转型的表现。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莱顿大学相比,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发展的意义。
2023-04-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周口市项城市第一高级中学等5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34年,上海《光华医药杂志》刊登了一则题为《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的医疗事故新闻,称湖州福音医院的院董李恢伯患黄疸病,“经国籍西医诊治无效”,改请福音医院院长、美籍西医孟杰诊疗。据孟杰诊断,“胆中有砂石,非割不可”。在得到孟杰关于手术低且有“十分之六治愈希望,且可速愈”的保证下,久病困苦的李恢伯同意“自愿割治”,“本人先愿签字”,李其“无奈”,“允签字”。孟杰“收拾自愿书后即施行手术,用全身麻醉协下割开,翻检肝脏,割开胆管,遍觅杳无砂石。检查过久,助手报告时限快到,乃急急缝补,俟手术告竣,而病者已溘然长逝矣。”因李恢伯系湖州福音医院院董,孟杰来灵堂吊唁时,遭遇李家围攻,追究其医疗事故责任。这一起西医孟杰诊断失误造成的医疗事故,被《光华医药杂志》评论称:“诊断不确,手术滥施,暴露西洋医术之残毒”。

——摘编自李传斌《条约特权制度下的医疗事业—基督教在华医疗事业研究(1835-1937)》


(1)根据材料,分析上海《光华医药杂志》中《湖州福音医院西医孟杰割毙李恢伯》医疗事故记载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光华医药杂志》的评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伴随着欧洲殖民者进入北美洲的脚步,欧洲流行病也悄悄地潜入了印第安人的生活。它造成了北美印第安人大量死亡,人口锐减,便利了欧洲人的侵占。面对这些完全陌生的疾病,印第安人失去了抵抗力和主动权。现实使印第安人在心理上受挫,他们丧失了对传统信仰的信心,陷入了宿命论和悲观主义,开始转向基督教寻求精神寄托和安慰,并在"身后留下了社会和经济上的混乱",撕裂了由紧密的亲戚关系网络联结和相互作用而成的印第安社会组织。疫病肆虐后的部落村庄重新组合成混合不同部落、语言、文化的新群体,这对于塑造后来的印第安人社会及北美大陆的发展都有着重要影响。

——摘编自洪玲艳《欧洲流行病入侵与北美印第安人社会变迁》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鼠疫、天花等传染病流行,东北地区大量群众感染。东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多样。医疗机构匮乏、缺医少药的状况使不少疾病得不到及时治疗和控制。东北地区的卫生环境较差,易引起致病微生物的繁殖。据调查,东北地区的乡村没有井盖的水井占80%,在抽查的33个井中,多数因井水中含有大量硝酸、氨等而不能使用。当时,人们还认为鼠疫是瘟神下界,可使用水银、红矾等方式治疗,结果不仅延误了对病人的治疗,更使疫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加之,朝鲜战争时期,美国在东北等地投掷带有鼠疫、霍乱等多种病原体的物体,加剧了当地疫情。面对疫情,东北地区党和政府发布一系列重要指示,召开相关卫生防疫会议,全力动员群众参加疫病防治工作。在加强医疗基础建设的同时,逐步构建起有效的三步联动机制(接种预防—疫情报告—病人隔离),从而使东北地区疫病防控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

——摘编自陈松友、巩瑞波《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的疫病防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欧洲流行病入侵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东北地区疫病流行的原因及疫病防治特点。
2023-04-30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2023届高三学业水平诊断(二)历史试题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剖学发展的突破口,是在各个大学实现的,虽然一开始主要是为了查找死因进行法医类型的解剖,但是到后来则演变成了给学生演示解剖学知识的操作。首功之臣当推博洛尼亚大学的蒙迪诺,他不但将解剖学引入了专门的医学课程,甚至亲自动手解剖尸体,并写成了第一本专业性的解剖学著作—《解剖学》。之后,随着黑死病的蔓延动摇了天主教的神圣地位,加之14,15世纪欧洲城市资本主义萌芽和民族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新贵族和各国国王、人民都迫切想要摆脱压榨剥削和阻碍自身发展的宗教统治。对上帝和《圣经》的怀疑最终引发了“复古”和“人文主义”。

材料二   现代临床解剖学的建立与发展大概是从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的,这与法国密不可分,当时法国的解剖学教授均是两栖性的,他们一方面在实验室进行解剖学教学和研究,同时又在医院从事医疗实践,由此拉开了创立现代临床解剖学的良好开端。临床解剖学的第一个传播工具是法兰西医学院的解剖教授们创办的《临床解剖学》杂志。此后各国纷纷创办了这类杂志,并先后成立了许多临床解剖学学会,其中,最年轻的是成立于1988年的欧洲临床解剖学会。该学会的宗旨是在欧洲范围内促进和推广临床解剖学,密切欧洲临床解剖学家们的联系,促进其间的文化和科学交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法】JPChevrel著、王旗译《临床解剖学·划时代的解剖学》


(1)根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解剖学在欧洲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现代临床解剖学发展的特点。
2023-04-16更新 | 7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80年代,德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1935年,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标志着美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最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率先构建了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了全民覆盖,大大推动了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此后,瑞典、挪威、芬兰、丹麦等北欧国家以及法国、德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全民就业、社会保障和服务等方面的内容,它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产生的社会和经济制度。但是,过度的社会保障,加大了国家财政支出的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使得整个社会缺乏工作动力,效率低下。

   ——摘编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开始向近代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赈济制度已经衰落,传统的家庭救济模式也无法适应新的社会结构变化。中国近代社会立法工作在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已经略见成效,例如1915年仿照欧美《济贫法》制定的《游民习艺所章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社会福利立法,则以1943年《社会救济法》为其典型,将社会上极度贫困的弱势群体与受灾民众作为优先照顾的对象。由于近代中国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福利立法产生的实际效果非常有限。

——摘编自聂鑫《近代中国社会立法与福利国家的建构》等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政务院颁布了《劳动保险条例》,这是新中国第一部劳动保险法规,至1957年,“初步建成了以国家责任为主体,覆盖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生活方方面面的福利制度”。改革开放后,以城乡统筹为特征的社会福利制度取得了极大的进展。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社会福利制度从城乡分割到城乡全覆盖,努力实现对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保障。

——摘编自胡晓义《当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欧美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现代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不同之处,并说明造成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近现代中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经验。
2023-03-05更新 | 1006次组卷 | 7卷引用:湘豫名校联考2023届高三3月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