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1世纪,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迅速。2003年,深圳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宏伟目标。目前全市公共图书馆总数1086所,远超纽约等国际化大都市,每1.63万人拥有一个图书馆设施、每万人拥有馆合面积约292平米、年度文献购置费将近1.4亿,电子图书总量遥遥领先,数字化水平走在世界前列。深圳“图书馆之城”构建了覆盖全市的总分馆体系。2022年底,宝安、罗湖等区纳入区级总馆垂直管理的基层图书馆有146家,街道图书馆实行垂直管理体制的已过半数。深圳“图书馆之城”建设还体现在新型空间建设与品牌活动培育。“南书房”是深圳图书馆打造的经典阅读空间,在其示范影响下,大批公共阅读新空间涌现出来,成为深圳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引领了全国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20多年来,一大批有特色的阅读品牌活动得到培育,“爱阅”融入了市民生活,书香成为了深圳底色,深圳赢得了“全球全民阅读典范城市”的美誉。如今,“图书馆之城”的理念、构想与实践由深圳开始辐射国内,广州、东莞及中西部地区等都开展了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实践。

——摘编自李国新《“图书馆之城”: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公共图书馆体系的深圳贡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深圳建设“图书馆之城”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编者

编纂思想

主要成果

春秋

孔子

在文献编纂时,保证原有的文辞不随意修改和变革;注重对材料的考证,杜绝主观臆断

《六经》

西汉

司马迁

广泛取材,考察多类文献

《史记》

魏晋

范晔

注重对材料真伪的考证,广泛收集,编纂时注意详略得当,言简意赅

《后汉书》

刘知几

准确记录史事,“善恶必书”,注重对真伪的甄别,注意统筹兼顾

《实录》《史通》

北宋

司马光

史书编写,参考资料应全面,应统筹兼顾,择善而从、兼收并蓄

《资治通鉴》

——摘编自毛业博《我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思想探析》

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中的“中国古代史籍编纂”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2024-06-01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邢襄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 分)

材料一 尧、舜、禹时代和夏代,黄帝被人们当作始祖祭祀。汉代帝王对于黄帝祭祀的次数较前有了明显的增多,并且形成了一定的礼仪制度,使得黄帝祭祀仪式规模化。

材料二

1908年陕西同盟会前往黄帝陵举行了秘密祭拜, 提出要“驱除鞑虏, 光复故物, 扫除专制政权, 建立共和国体。”
1912年3月孙中山委派代表团到陕西致祭黄帝陵。孙中山的祭陵词说到:“中华开国五千年, 神州轩辕自古传。……世界文明, 唯有我先”。
1937年4
国民党和共产党共同祭祀黄帝陵。毛泽东亲自撰写祭文, 号召“各党各界,团结坚固……四万万众, 坚决抵抗。……还我河山, 卫我国权……昭告列祖,实鉴临之,皇天后土”。
新中国成立后每年清明节由陕西省政府组织祭祀黄帝。20世纪80年代起, 祭祀黄帝典礼日益隆重, 散布于世界各地的华人、华侨纷纷寻根问祖来祭祀黄帝, 其中都包含着众多港澳台同胞。其中1983年的祭文写道:“统一祖国, 四海和衷, 振兴中华……以五讲四美三热爱之新风, 改革体制, 活跃经济……发扬民族之伟大精神!”

——以上材料摘编自马平安《黄帝文化与中华文明》等

根据材料,结合相关史实, 围绕黄帝文化的价值, 自拟题目,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5-20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联考(三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口移动或迁移,无疑是受利益驱动的,但从社会角度看,却是在特定的社会生产方式制约下进行的。从本质上说,人口迁移是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形成人口迁移的因素是多种合力。西方学者在研究中提出了一系列人口迁移理论,如赫伯尔1938年提出的“推动—拉力”理论、1962年美国学者舒尔菠提出的“成本—效益理论”等等。

—摘编自江立华《转型期英国人口迁移与城市发展研究》

结合所学知识,另拟一个探讨世界近代人口变化的角度,并加以阐释。(要求:角度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合理,逻辑清晰。)
2024-05-08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新高考历史【衡水金卷·先享题】摸底测试卷(江苏专版)02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9年,拿破仑带着大批学者和军队远征埃及,进入埃及后拿破仑宣称,他决意尊重穆斯林的宗教信仰。同时,释放了700多名穆斯林奴隶,支持宗教信仰自由,并使科普特人、犹太人等以前受歧视的少数民族的地位大大提高。他创建埃及科学院,设数学、物理、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四个部,并附设图书馆、印刷厂、机械实验室和物理研究所。法国科学家、学者在埃及宣传资产阶级思想和法国革命原则以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还进行诸多研究工作,特别在考古、地质地理学、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拿破仑指派由9名伊斯兰教长老组成的行政会议,每日商讨公共秩序和粮食供应问题。179810月初,拿破仑召开了一个全埃及的国务会议,开罗和全国十六个地区均派九人组成的代表团参加,每个代表团包括三名长老、三名商人、一名村长、一名农民和一名部落酋长。尤其可贵的是在埃及历史上实行了第一次无记名投票选举。

——摘编自王洪斌《文明冲突的即时效应和文明融合的滞后效应》

材料二   19世纪后期,西方传教士在华开设的一大批教会学校,没有一所在中国政府立案,它们是以武力开道,以不平等条约为保护伞的。清政府对教会学校如何教育中国儿童和青年,只能任凭传教士的愿望,基本无力制止。除宗教课程外,教会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洋务学堂并无显著差别,特别是其中的“西文”“西艺”部分,都是当时中国人急需了解的西学部分。

——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现象加以阐释。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徽州的古建筑、古村落、古民居的营造法则深受儒家思想影响,徽州聚落营建的各个层面均不例外。徽州聚落多依山傍水而建,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且以宗族核心建筑为凝聚点,祠堂被放在整个村落最核心位置。在西递村落中,以本始堂为宗祠,以敬爱堂和常春堂为总支祠,形成总祠——总支祠——支祠——家祠的等级格局,每个支系再以祠堂为核心进行建屋设堂。徽州传统民居聚落的整体布局中,北房也称为北堂,一直都是整个族中最尊贵长者居住的地方;长子和次子分别居住在东厢房和西厢房(参见图1)。传统民居的装饰,通过喜闻乐见的故事和精美工艺作品相结合。如,不论是在砖雕、木雕或石雕,还是在牌坊和區额楹联中,“忠孝节义”题材,在徽州村落中随处可见。这种徽州传统民居空间的装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代表了明清时期徽州艺术创作的巅峰。

——摘编自陈金康刘仁义《徽州传统聚落空间营造中儒家思想价值探析》

(1)据材料,分析徽州传统聚落和建筑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经济、文化成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徽州传统聚落蕴含的儒家思想特征,并分析其社会影响。
2024-05-01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海南省海口市高三下学期4月调研考试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44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从中国厦门进口茶叶。1658923日,英国《信使政报》刊登了第一个茶叶广告。18346月,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委员会秘书乔治·戈登,受委派前往中国执行盗窃茶树茶籽任务。1848185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和英国皇家园艺学会派遣茶叶大盗——英国人罗伯特·福琼多次进入中国,窃取了中国的种茶技术、制茶技术。19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和斯里兰卡大量种植茶树,并引入机械加工。到1888年,英国人已经成为国际茶叶市场的主导者。

——摘编自刘勇《中国茶叶与近代欧洲》

材料二   17世纪末,珍贵稀少的中国茶在英国属于上流社会的奢侈品。1663年,英国政治家和诗人埃德蒙·沃勒发布《饮茶皇后之歌》,是英国的第一首茶诗。在18世纪的英国,民主、饮茶、咖啡馆是三位一体的东西……有茶水供应的咖啡馆成了公众的讨论地点,在那里既能闻到茶水的芬香,又可听到丰富多彩的演说。18世纪中期,茶、面包和黄油成了英国人早餐的“标配”。18世纪后期,茶叶价格大幅下降而走进英国民众的生活。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茶叶成为英国人的国民级饮料。自1860年开始,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每年召开近万人的皇家传统茶宴,将英国饮茶文化及下午茶风俗推至普及。英国大肆渲染茶叶的保健和医疗功能,饮茶之风盛行,中国的饮茶瓷器流行,并出现了诸多关于茶的文章,丰富了英国文学。

——摘编自《人类茶简史》

(1)依据材料一、二,简述中国茶在英国传播的历程。
(2)依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茶对近代英国社会的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数千年的漫长历史,负陆面海的地理环境,既塑造出中华民族辉煌的陆地文明,也孕育了悠久的海洋文明。尽管在文明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中,内陆理念逐渐确立了在国家战略中的主流位置,但是不能以此判断中国对海洋无欲无求,也不能因而忽略昔日尤其是汉唐宋明的“海洋强国”地位。古代中国的海洋经略同世界上其他涉海大国一样,都遵循着普遍性的历史逻辑,直至清王朝实行闭关锁国,从而发生了海洋经略的历史“断档”,这在经济基础、政治安全与文化传统等层面都存在着特殊性逻辑。

——摘编自刘笑阳《古代中国海洋经略的历史逻辑》

材料二   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一个国家,它若能够轻而易举地进入公海,其地理位置的战略价值就十分之高。建立起一支具有强大战斗力的海上军事力量,拥有适当位置的殖民地是在海外支撑这个国家海上权力的最可靠手段。成功的殖民化,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于商贸与海上霸权的影响,在本质上依赖于国民性格,因为当它们自然地起源于自身时,这些殖民地才能最好地成长。一个完全与其民众的自然根基相协调的政府政策将会在各个方面最为成功地促进其成长。英国较少在陆上采取大规模的军事行动,而是努力成为海上霸主,凭控制海洋和欧洲以外的世界确保国家的胜利。

——摘编自马汉《海上权力要素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古代是“海洋强国”的表现,并分析明清海洋经略“断档”的特殊性逻辑。
(2)根据材料二马汉所述影响海权的要素,分析英国长期掌控世界海上霸权的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提出建议。
2024-04-28更新 | 10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二战结束到1970年代中期,英国、法国和联邦德国都曾为谋求经济复兴而纷纷实施了各种开发劳动力资源的政策。在战后最初10年间,联邦德国安置了大约2000万滞留在联邦德国的战争难民和从东欧国家遣返的德意志裔人口。1955年之后,它先后与土耳其、意大利和南斯拉夫等国家签订了引进合同劳工的协议。与联邦德国截然不同的是,英国通过吸引其前殖民地和租借地的移民来解决战后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在入境移民中多数来自加勒比海岛屿、印度、巴基斯坦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其中有些是技术素质较高的专业人才。相对而言,法国的政策兼具了英、德两国政策的特点,它一方面与意大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家签订了引进劳工的协议,另一方面又安置了来自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等北非国家的移民。20世纪80年代,西欧各国在严格限制体力劳工的同时,鼓励技术类劳工和移民的措施不断增强。

——摘编自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西欧国家移民政策制定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西欧国家移民政策制定的特点。
2024-04-23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10 . 儒家文化的传播,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早在3—5世纪,儒家思想传播到东亚、东南亚一带,曾是这些国家和地区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成为这一带国家统治的指导方针及社会生活的行为准则。孔子和儒家思想对于这些国家和地区民族心理的形成与文化精神的塑造发挥了重要作用。

从17世纪开始,欧洲传教士在中国发现了孔子。欧洲的思想家将孔子和儒家思想理性化和理想化,作为他们批判基督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论证新文化理想的根据。孔子和儒家思想直接参与了西方思想发展的进程,参与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有学者评价说:“孔子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

——摘编自武斌《孔子的世界》

材料二   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注意发扬儒家文化的精华,诸如宽容和谐、重视教育、社会为先、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等,同时又注意吸收西方文化的精华,如科学技术、管理知识、竞争意识、高效率作风等,努力创造一种现代的东方文化。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三《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角度,围绕“儒家文化与文明发展”,自拟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史实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19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域全国名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浙江卷)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