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73 道试题
1 . 英国小说家哈代在以拿破仑战争为背景的历史小说《号手长》(1880)中这样写道:“这是拿破仑的侧面像,帽子是一只受伤的法国老鹰,脸庞由死尸巧妙堆积而成;一根类似英吉利海峡的布条围在他的脖子上,似乎要勒死他;肩章则是一只手,正在将象征着英法和平条约的蜘蛛网扯下去。”小说的描述(       
A.体现出拿破仑战争的残忍B.真实反映了英国人民的普遍诉求
C.推动了欧洲民主思想传播D.有利于唤起英国民众的爱国热情
昨日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云南三校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八)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 . 1925年,墨西哥作家何塞·巴斯孔塞洛斯发表《宇宙种族》,提出:“世界各种族日益趋向相互融合,直至形成一种新人类,它的构成将集现存各民族之大成。”他认为未来的种族将是融合各种族血液的“宇宙种族”,因而也将是一种最崇尚友爱,最具有普遍性的种族。这一观点(     
A.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B.反映了墨西哥革命的曲折
C.基于美洲族群结构的变化D.预示了人类社会未来图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圣经》对西欧的文学艺术有重要影响,文学艺术创作的很多素材来自其中的历史传说和神话。形成于中世纪的《罗兰之歌》《尼伯龙根之歌》,主要歌颂中世纪骑士英勇善战,视死如归,无条件的忠诚于国王和自己的国家。以上作品对骑士阶层的歌颂折射出(     
A.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B.西欧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
C.西欧基督教会的黑暗统治D.西欧骑士阶层的道德理想
7日内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4 . 1902年,梁启超以署名“新史氏”在《新民丛报》上疾呼“史界革命不起,则吾国遂不可救”,1905年梁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多次使用“中华民族”这个名称,并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了中国民族的多元性和混合性。由此可知,梁启超的史学思想(     
A.奠定维新运动的理论基础B.体现了救亡图存的时代责任
C.始终坚持求真求实的原则D.以儒家伦理观念为评判标准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对于统治一个在语言上或文化上几乎毫无共同性的巨大领土而言,建立基础组织和纪律是必要的。亚历山大征服波斯后认识到,他不再仅仅是一位马其顿国王,只有学习像波斯那样的统治模式才适合他的巨大帝国。为此,亚历山大(     
A.有意戴上传统的法老王冠B.使波斯人基本垄断了高级官职
C.推行君主专制的政治体制D.推动西亚、北非文明首次统一
7日内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高三下学期最后一次测试历史试题
6 . 1866年,清廷与英法签订《续定招工章程条约》,以法律形式完善关于华工出洋的相关事宜。但是此后西班牙殖民者诱拐、虐待华工事件时有发生。1873年清廷与西班牙签订《古巴华工条款》。这表明清廷(     
A.巩固外交主权独立B.主导构建国际秩序
C.健全近代外交体系D.放弃朝贡贸易体系
2024-05-30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青岛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7 . 公元370年,原来生活在亚洲的游牧民族匈奴人越过伏尔加河西迁,由此引发一系列连锁反映。374年,匈奴人打败顿河西岸的日耳曼人的一支东哥特人,东哥特人只好往西迁逃。375年,匈奴人又在德涅斯特河畔打败西哥特人、于是西哥特人渡过多瑙河,南下进入罗马帝国境内。匈奴人的西迁(     
A.促进了中国北方的民族交融B.直接导致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C.推动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形成D.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政治格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亚历山大在希腊本土主要以科林斯联盟的身份进行统治。在马其顿,他保持国王的身份,但同时也让臣民拥有一些传统的权利。在埃及,他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对于比较顽强的腓尼基诸城邦,他只要求诸城邦做附庸。亚历山大实行这一统治策略旨在(     
A.为希腊文化扩张扫清障碍B.缓和帝国内部矛盾
C.维护各地本土文化独立性D.促进区域文化融合
9 . 位于越南中部秋盆江三角洲的广南省莱宜墓地是一处重要的沙萤文化遗存,曾发掘60余座年代约为中国两汉时期的墓葬,其中M37出土了釜、盘、碗等6件铜器。这些铜容器和铜炊具与中国特别是两广、湖南等地汉墓所出同类器物形制及风格均一致,应是由中国输入的器物。据此可推知(     
A.中国的青铜器在越南中部广泛分布B.中越两国之间存在频繁的贸易往来
C.丝绸之路促进中越间文化贸易交流D.中国的青铜器技术在世界遥遥领先
2024-05-27更新 | 8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冲刺模拟历史试题(辽宁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中国近代经济学家陈焕章(师从康有为,与梁启超同门)于1911年撰写的《孔门理财学》中提出,要用经济史方式思考“义利之辨”,依赖经济史构建出立足于传统的“理财学”,并提出“儒家社会主义”的思想。据此可知,陈焕章的思想(     
A.表明了近代义利观念的淡化B.折射出近代化下的理论探索
C.体现了“中体西用”的思想D.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土思考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