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3 道试题

1 . 材料:唐代日本、朝鲜来华的遣唐使,通过贡赐关系与中国建立了变相的官方贸易往来。①海上民间贸易也日益发展。……宋朝的泉州商人李充,就曾“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②为了管理海上贸易,从唐朝开始专门设置了市舶司。到了宋代,市舶司的收入成为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③建炎二年(1128年),市舶司的收入占国家总收入的20%。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思考并且作答:提炼史料的主要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2024-05-14更新 | 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黄冈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家具风格与社会变迁】

材料一   明式家具的狭义概念指明至清前期材美工良、造型优美的家具,尤其是从明代嘉靖、万历到清代康熙、雍正这二百年间,不论从数量方面还是从艺术价值方面来看,这一时期被称为传统家具的黄金时期是当之无愧的。明代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交易日益盛行,银两的价值也愈高。加上过去实行的“轮班”和“住坐”制,工匠以逃亡来反抗,迫使封建主不得不放弃限制人身自由的榨取方式,逐步准许工匠以银代役。...周起元在《东西洋考》序中说:“我穆庙(指隆庆帝朱载堂)时除贩夷之律”.....明清硬木家具,有很大一部分是用进口木材做成的。...万历时,戈汕著的《蝶儿谱》,详述可用特制的十三具三角形儿,错综变化,摆出一百多个样式....好事文人已经把家具的使用发展成为一种家具游戏了。

 ——摘编自王世襄《明式家具研究》

材料二   民国家具是就风格而言的一类家具,特指开始于清代晚期,兴盛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直流行到20世纪50年代初,以清代家具为工艺基础,在造型和装饰上吸收西洋(少量东洋)风格的一类家具。

——捕编自孙光瑞,张学彬《民国家具凤格特征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式家具成为传统家具高峰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中式家具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至18世纪,中西间贸易往来频繁。当时欧洲的紧身胸衣、裙撑和束腰等设计元素被引入中国,成为上层社会女性的时尚追求。欧洲人对来自中国的奇异的丝绸、织锦等纺织品和绣花等工艺近乎狂热的好奇和热衷。法国的朱里欧·莱蒙多·马萨里诺主教拥有十件在法国巴黎定制的中式彩色唕叽面料的服装。真丝面料制成的华托裙,也常常出现在法国画家让·安托万·华托笔下,这种裙子装饰有中国特有的纹样图案,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情调,是当时很多欧洲贵族妇女喜爱穿着的服饰。法国还设立了一些中国舞场、中国娱乐剧院等。以穿着中国式服装为主要特征的化妆舞会首先在巴黎和维也纳出现,之后迅速在欧洲宫廷普及。到18世纪中期,中国服饰装扮的化妆舞会在欧洲变得非常普遍,一度晋升为欧洲大众的时尚活动。

——摘编自陈霞、李遵《西方镜像中的中国风纺织与服装艺术考》等

材料二   甲午战争之后,清廷放开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进一步为近代纺织工业创造了良好的政策基础。中国传统服饰的质料比较单一,主要有土布、丝绸、皮毛等。进入20世纪之后,新军的服饰被大量的绿营城防官兵模仿,通商口岸的少年纷纷模仿出洋归国的留学生穿着洋装,新政以来军、警、学界易服的举动,导致了服制材料发生了剧变。西式服饰主要用洋布、呢革,国内既不能生产也不会缝制,只得依赖进口。这就导致了西式服饰价格昂贵,而且随着易服的进行,导致国内洋货一时泛滥,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纺织业。殆至民国成立之后,这种混乱的局面依旧没有根本的改变。当时的有识之士无不担忧地指出: “自政府改装以来,风气所趋,官民竞用外货,以致绸缎废弃,工商歇业。资本日益消耗,劳动者多有流亡,为他人开绝大之道场。”

——摘编自李超《清末民初服饰变革与中国现代化进程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外服饰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欧洲“中国风”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民初洋装传入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进化论是近代中国思想史的主流,经历了完整的发展进程,折射了近代中国的历史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魏源认为, “五帝不袭礼,三王不沿乐”,人类社会的历史总是向前发展,不断变化的。 “天下无数百年不变之法,无穷极不变之法”。严复翻译《天演论》, 对西方进化论加以改造,倡导“天演哲学”,用“生物进化”“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变化日新”的道理,鼓吹“变者,天道也”, “变者古今之公理也”。邹容在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了“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革命者,争存争亡过渡时代之要义也;革命者,顺乎天而应乎人者也”的革命哲理。陈独秀宣称, “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 “封建时代之道德、礼教、 生活、政治,所心营目注,其范围不越少数君主贵族之权利与名誉,于多数国民之幸福无与焉”,根本与“现代自由平等”的新思潮背道而驰。

——赵璐《论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四个时期》

(1)四位思想家对“进化”观点的阐释,反映了各自怎样的思想诉求?
(2)中国近代进化论发展的历程折射了怎样的时代变迁?
2024-02-07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阆中东风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外销瓷在跨文化中的角色

著作目录
第一部分外销瓷的全球之旅
第一章早期国际贸易史上的中国陶瓷
第二章全球化世界的开端:欧亚贸易关系
第三章40亿英镑的交易:瓷器贸易经济
第四章欧亚文化熔炉——贸易背后的故事
第二部分收藏
第五章中国陶瓷
第六章亚洲其他国家陶瓷
第七章欧洲陶瓷

著作简介:中国瓷器的历史,就是一部文化交流和贸易的历史。自唐朝起,中国瓷便开始风靡亚洲内部贸易市场;而在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之后,瓷器更成为连接亚洲与欧洲,乃至美洲的重要货物。随之而来的是文化、技术上的密切交流、传播与融合,促成了欧亚大家族瓷器制造的繁荣发展。虽然外销瓷往往被中国人认为在品质上不如内销瓷,但实际上,它比内销瓷更深入地渗透到世界上的贸易。

—据〔德〕吉乐《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外销瓷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

(1)分析材料,结合古代及近代史知识说明中国瓷器风靡世界的主要原因。
(2)外销瓷是如何塑造全球化的世界的?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主要理由。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同仁堂”商标


       
                 北京同仁堂

材料二   北京同仁堂大事记

时间事件
15世纪初乐良才由宁波迁到北京,以铃医(即走方郎中)走街串巷行医卖药。
17世纪初乐凤鸣在北京前门大栅栏路南建立同仁堂药铺,编著《乐氏世代祖传丸散膏丹下料配方簿》和《同仁堂药目》。
1723开始供奉御药房用药,历经清朝八代皇帝。
1900八国联军进攻北京,同仁堂铺面房被烧。
1950同仁堂在抗美援朝捐献运动中捐献旧人民币6亿9千万元。
1953年底同仁堂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基层党支部。
1954同仁堂率先实现了公私合营。
1957同仁堂中药提炼厂正式建立。

——摘编自《同仁堂史》

材料三   截至目前,同仁堂的境外门店有160余家,涉及零售终端、中医诊所、养生中心和文化中心等,辐射28个国家和地区。依托全球门店,同仁堂已为全球约5000万人送去了中式健康解决方案,并在上亿人群中推广了中医药文化。有350多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企业同仁堂,依托国际化发展“四步走”战略,历时30年,以十年一台阶的跃升节奏,把中医药文化逐步传播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美主要国家,成为文化出海的一支重要力量。

——引自2023.12.5新华社《瞭望|同仁堂携中医药登上国际舞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阐释“同仁堂”商标中的文化信息。
(2)根据材料二、概括同仁堂在服务对象、企业性质、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北京同仁堂发展历程对中国民族工业的启示。
2024-01-31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口迁移是指人口居住地(空间位置)永久性(半年或一年以上)的改变。就中国而言,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时常伴随着政治、经济的动荡,其规模也大小不一。


材料二   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1年辛亥革命,是近代东北地区人口增长的初始阶段。清乾隆、嘉庆年间,人口快速增加,加之连年的自然灾害,致使关内灾民流离失所。至咸丰、同治年间,不得已改乾嘉时期的“封禁”为“弛禁”,允许关内灾民到东北谋生。这一时期沙俄发动对东北地区的入侵,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侵占了我国东北的大片疆土,使清政府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也促使其加快了移民实边、抵御外侵政策的出台。到19世纪70年代末期,清政府下令取消了禁止汉人移居东北的所有法令,更于光绪六年(1880年)颁布了放荒、免税及补助的一系列法令,鼓励关内人民到东北垦荒。自乾隆以来在东北地区实施了近二百年的封禁政策终于被彻底解除。

——摘编自吴军 王延荣《近代关内人口迁移对东北社会发展的影响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人口迁移的主要趋势。
(2)根据材料二,简析东北地区封禁政策彻底解除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和近代人口迁移产生的积极影响。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的 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

——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

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七十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从晚明到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诗画二十四节气》以二十四节气为线索,精选与节气内涵和意境相符的知名古画、古诗,运用三维转二维技术,对古画进行修复与后期制作,并配以内容相符、意境美好的英文版古诗词,使古画、古诗词在新媒体技术的加持下动起来,以中外年轻受众更容易接受的动画形式,传播中国独特的节气之美、诗画之美、意境之美。

动画作品《诗画二十四节气·白露》画面之一

画:【明】唐寅《溪山渔隐图》

诗:【唐】王维《山居秋暝》

译:许渊冲

——据武宝贵《中国风动画在国际传播中的应用研究——以〈诗画二十四节气〉为例》

(1)上图展示了哪些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价值。
(2)除了动画作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传播还可采取哪些方式?结合材料一与所学知识,提出一个创意并说明其主旨。
2024-01-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隆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书院与大学。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 林讲学制度的影响,“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白鹿洞书院朱熹在此讲学,朝廷又赐国子监经书
岳麓书院理学家张栻曾在此讲学,并和朱熹进行学术探讨和论辩;2005 年正式恢 复湖南大学岳麓书院
丽泽书院理学家吕祖谦所建,倡导“讲实理、育实才而求实用”的学风
象山书院陆九渊主持下,求学者多达数千人;得诏赐“象山书院”匾额,盛况空前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大学前期以教会办学为主,后期以城市世俗办学为主。11、12世纪,学者模仿行会的建制成立了“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体”,由教师或学生组成的自治团体来管理大学。中世纪大学既培养毕业生适应社会的要求,同时它也是理论多于实践、抽象多于具体的。

(1)依据材料一、二,比较中国宋代书院与西欧中世纪大学的不同之处。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西欧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并说明其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