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交流与传播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日本学者将中国文化的发展归结为文化的移动。这种移动首先表现为文化在地域上由内而外的扩展性波动和自外而内的反馈性波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中心的移动;其次表现为文化在不同阶级、阶层乃至不同民族间的移动,以及与之相应的文化自身的内容及形式的变化。从第一种表现来看,中国文化暂时停止由内向外的扩展性波动的时代即东汉后期至西晋;中国文化自外向内的反馈性波动的时代即五胡十六国至唐中叶;中国文化自外向内的反馈性波动达于顶点的时代即唐末五代。从文化移动的第二个表现来看,汉武帝时开始倡导的儒家文化,通过与政治、选举紧密结合的教育政策,并经过学问的“中毒”及其反动、社会风气和选举制度的变迁等复杂的转化过程,最终普及到地方社会;与此同时,文化由汉族向周边民族的传播,唤起了后者的民族自觉,最后形成向中国内部发展的五胡势力;而从中世时期贵族垄断文化,逐步向非贵族的平民阶层下移,以及与之相应的诸如文学形式由诗赋到散文到词曲的变化。

——摘编自牟发松《内藤湖南和陈寅属的“六朝隋唐论”试析》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传统文化的移动”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阐述清晰)
2 . 1842年8月,为使英舰撤离南京,清朝代表在没有得到道光帝对开放福州以及容许外国人在新开商埠长期居住的默许下就与英方签订《南京条约》。这一现象从本质上反映了(     
A.《南京条约》的签订不符合法定程序B.英国侵华的主要目的落空
C.清朝外交官员的国家主权观念淡薄D.清廷坚守“闭关锁国”政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农民战争使四川人口大量死亡和外逃,经济凋敝。康熙年间“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后又规定“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给为永业”。湖广、江西、福建、广东等省人民纷纷携儿带女大规模移居四川。“前去四川耕种纳粮”的民众普遍希望通过自己的诚实劳动“成家立业,发迹兴旺”。他们或插占,或佃耕,或商贩,或从事其他职业以求生存,形成了一种移民杂居并各求发展的局面。在清代,福建人不仅迁往临近的江西、浙江和台湾,还移往江苏、山东、四川,直至东北。与此同时,外地也有移民移入福建,如邵武的江西人有南昌帮、抚州帮、南丰帮、广昌帮等,总称江西帮。在南平,有浙江、安徽、江西的商人分别从事种菇、饮食、木工等行业。

——谢方里《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特点》

材料二   历史上由欧洲人发起的殖民扩张经历了两次狂潮,第一次狂潮始于15世纪,止于18世纪末,第二次殖民扩张狂潮始于1870年,止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殖民扩张的过程也是欧洲人向全世界移民的过程,欧洲白人殖民者本身就是移民。二战后,殖民时代的结束带来了原殖民统治者退出前殖民地的趋势。同时,西方很多国家制定了优惠政策,以吸引拥有相当财富和拥有知识、技术优势的外国人前来定居、工作、投资。总的说来,后殖民时期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移民的数量。据联合国2002年的统计,发展中国家在发达国家的移民每年汇往本国的资金达到5000亿美元,已经成为许多发展中国家最大的外资或外汇来源。

——摘编自郑亚伟《殖民与后殖民时期国际移民的特征及不同后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国内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形成国际移民潮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张骞出使西域后,逐步形成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两种运输方式。汉代,丝绸之路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罗马帝国,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丝绸之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遥远的西方。唐代,东南沿海有一条叫作“广州通海夷道”的海上航路,这是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最早叫法。玄奘从印度带回很多佛教经典,并编写《大唐西域记》,介绍西域沿途地理风情。波斯文化影响中原文化,西雨绘画技术传入。到了宋代,瓷器逐渐成为中国对外输出的大宗货物,特别是广州、明州等地设立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大批瓷器从这些港口启运,源源不断地销往亚洲、非洲各地。郑和七下西洋,海上丝绸之路盛极一时。他每到一地,都以中国的丝绸和瓷器换取当地的特产或馈赠当地的国王,与当地居民公平交易,互通有无。利玛窦等人将《本草纲目》翻译并介绍到欧洲,西方的基督教、天文和历法也逐渐传入中国。

——万明《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周朝封建诸侯,尊奉正朔,大都采用周历。然而,夏历、殷历、颛顼历等在当时仍有人使用。这说明
A.分封制有利于推动上层文化同质化B.平民文化制约着中国文化的同质化
C.先秦时期中国文化多元并存的特征D.文化的地方性特色在社会下层凸显
2021-09-14更新 | 41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胶州市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10月诊断监测历史试题
6 . 据统计,1846-1924年,有4800万欧洲人移民到人口稀少且迅速工业化的地区;1960-2004年,人口稠密且处于工业化初期的地区有5600万移民进入欧洲。出现以上现象的原因是
A.欧洲经济水平较高B.全球化的加速发展
C.欧洲政局较为稳定D.欧洲出生率的降低
2021-08-25更新 | 157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17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7 . 孔子希望通过仁爱的方式恢复宗法制度下的身份等级秩序。汉代儒学采阴阳五行学说,为儒家伦理纲常敷上浓郁的神学色彩。宋明理学家则将儒学上升到哲学的高度,使之更为精致而周密。据此得出以下观点你认为哪一项最准确
A.儒学的产生因中央集权需要B.儒学的发展因人们认知进步
C.儒学的演变因时代发展需求D.儒学的影响因内涵完善深远
8 . 明清时期,“善书”在民间广为流行,这类书籍多由士绅编撰,内容侧重倡导忠孝友悌、济急救危、受辱不怨,戒饬攻诘宗亲、凌逼孤寡等,以奉劝世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善书”的流行
A.确立了理学思想的主导地位B.强化了社会主流的价值观
C.阻碍了官方意识形态的推广D.冲击了儒家经典的神圣性
2021-06-08更新 | 17867次组卷 | 137卷引用:四川省凉山州宁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安徽西递慈善堂有一刻于明朝初年的“孝”字,该字的上半部分左右两侧分别呈现猴头和慈妇的头像,表达了不孝会由人变猴的意蕴。这说明孝敬父母(     
A.只是公民的道德义务B.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C.一定要付出代价D.就是要顺从父母的意愿
2021-05-15更新 | 159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丽水市丽水外国语实验学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和国际分工的日益深化,劳动力出现了大规模的全球流动现象。下列符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劳动力流动方向的是
A.拉美→欧美B.非洲→拉美
C.中国→东南亚D.中东→非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