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23-24高三上·贵州安顺·期末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甲午战后,梁启超主张把个人、家庭的命运与国家、国民的命运结合在一起,真正形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并以这种共同体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这一主张说明(     
A.改良派积极寻找“托古改制”依据B.民主共和是当时社会的主要思潮
C.西方启蒙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革命D.家国情怀在近代转型中与时俱进
2 . 中国古代服饰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的着装有严格规范。下表是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服饰规范的部分内容:

出处

内容

《礼记·深衣篇》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新唐书·车服志》唐高宗时对官服的规定:三品以上袍衫紫色,四品袍深绯,五品袍浅绯,六品袍深绿,七品袍浅绿,八品袍深青,九品袍浅青。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材料二   明代的“服妖”分为衣冠复古、奢侈僭越、男女混装和习俗禁忌四个类别。衣冠复古,即穿戴模仿前朝服饰,包括了元蒙遗风和之前其他朝代的服饰:奢侈僭越,即以下僭上,违制使用贵重饰品和贵族服饰;男女混装,即女着男装、男着女装;习俗禁忌,即与传统社会认知相违背的服饰或服饰行为,如上层人士穿戴低贱之人服饰等。

——整编自赵梦菲《明代“服妖”服饰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内涵并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为“服妖”下一定义,并对明代“服妖”的成因进行分析。
3 . 习近平说:“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悲剧。”该论述旨在强调(     
A.近代中国遭受了外来文化侵略B.打破文化的封闭性与保守性
C.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D.中华文化历史悠久且博大精深
4 . 重庆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为主,刻于宋代的“父母恩重经变图”共10组雕像,包括怀孕、临产、喂奶等画面,并刻偈语(佛经中的唱词): “三千条律令,不孝最为先,人间遭辟历(霹雳),地狱饮洋铜。”这反映出当时(     
A.佛教主动适应社会现实B.儒学吸收佛教思想
C.政局动荡加速佛教传播D.儒学独尊地位动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刘家和在《古代中国与世界》中指出,文化史上发展的连续性与文化遗产的继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文化连续发展的文明中,前代文化自然地作为遗产被后代所继承,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就有文化遗产的继承。但是,有文化遗产的继承却未必有文化史发展的连续。中国古代文明在文化史上的发展连续性,在整个世界史上尤其显得突出。例如,中国古代文字在发展过程中,从未发生断裂现象,从甲骨文到金文,从金文到篆书,从篆书到隶书,从隶书到楷书,从繁体楷书到简体楷书,其全部发展过程体现文化发展连续性。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历史相关知识,就“中华文明发展连续性”自拟论题,从整体或局部任一角度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不得抄袭材料中的案例。)
2024-01-22更新 | 278次组卷 | 8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田家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大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大同之世在物质享受上可能远不及后世,但其却恒久地存续于中国人的记忆之中。这反映了(     
A.人们对理想社会的追求B.阶级社会是历史的倒退
C.精神追求高于物质追求D.儒家思想反对物质享乐
7 . 在清代的民间信仰中出现了城隍爷与土地爷之争,城隍爷是古代中国的城市保护神多为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政府甚至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这场信仰之争最终以城隍爷祭拜占上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市镇经济的繁荣B.中央集权的强化C.官僚意识的加强D.儒学地位的巩固
8 . 康熙帝在《庭训格言》中强调,“俭约不贪,则可以养福,亦可以致寿”。时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的张英在其《聪训斋语》中说:“父母之爱子,第一望其康宁,第二冀其成名,第三愿其保家。”曾国藩认为教育子侄“不在多书”,只要有《庭训格言》和《聪训斋语》就够了。这可用于说明清朝(     
A.士大夫重视家风教化B.士人强调礼法一脉相承
C.传统文化在不断更新D.俭约不贪成为社会共识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书中的时代·时代中的书

1、表2是晚清某位思想家(18091874)代表作的目录摘编和版本情况。

1

()

汰冗员议广取士议厚养廉议减兵额议……

()

均赋税议兴水利议筹国用议罢关征议……

()

重儒官议改科举议改会试议

停武试议……

()

收贫民议稽户口议严盗课议

复宗法议……

()

制洋器议善驭夷议采西学议重专对议……

2

稿本

成书于咸丰十一年(1861)

抄本

1861年后在士大夫中广泛流传

津河广仁堂刻本

光绪九年(1883)

江西豫章刻本

光绪十年(1884)

弢园老民活字印本

光绪十一年(1885)

潘氏敏德堂刻本

光绪十八年(1892)

丰城余氏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弢园老民铅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文瑞楼石印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聚丰坊校刻本

光绪二十三年(1897)

冯世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上海书局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仿泰西法石印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北洋官书局石印本江右两仪堂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关中味经官书局刻本

光绪二十四年(1898)

       ——据《江苏艺文志》等


(1)书中的时代是一个怎样的时代?
(2)表2对我们了解这部书在时代中的作用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3625次组卷 | 14卷引用:天津市滨海新区大港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鸦片战争后,中华文化走向衰微,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以魏源为代表的一批先进中国人为此而不懈努力。他翻译了《海国图志》,成为近代睁眼看世界、主动发起“文化自救”的第一批人之一,其行动具有标本的意义。这反映了(     
A.中国传统文化发展面临挑战B.西学可以拯救中国传统文化
C.民族文化可用外来文化代替D.传统文化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2023-05-23更新 | 247次组卷 | 2卷引用:天津市九校联考2023届高三下学期模拟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