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尔大学演讲中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2013年朴槿惠总统访华期间,也曾用汉语说“先做朋友,再做生意”。这体现了(     
A.传统价值在外交上的运用B.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影响深远
C.中韩两国的国家利益趋同D.亚洲国家区域合作不断加深
2023-04-01更新 | 406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2 .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皇汉武统一中国,建立南北统一的文化,以《诗经》为代表的黄河文化和以楚锌为代表的长江文化互相融合为一,构成我们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主体。汉武帝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文化进一步系统化,成为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并经过长期的积累叠加,发展成为汉民族的文化传统,决定着我们民族精神状况的内容和活动方向。到了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与中原文化和长江文化的交融是依赖于政治的统一不同,佛教的传入是纯粹的文化运动。它与汉文化的区别如此之大,以至从佛教与儒家的冲突直到合一,其间经历了近百年。

——摘编自张国光《在历史的地平线上》

材料二   儒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治思想到伦理思想,乃至人生哲学,无不体现着一种积极的入世精神。中国古代士人都是在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下成长起来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思想是大多数古代士人共同的人生目标,而“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互补的人生价值取向则是他们共同的心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成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古代士人的人生哲学。

——摘编自刘恒山《儒家入世精神及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文化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中华文化中儒家文化的历史价值。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①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三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沉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画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理想信念,习近平主席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指出:“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以此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摘编自季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读本》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核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联,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6-04更新 | 348次组卷 | 7卷引用: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勃利县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义,主要分为三个方面,首先是刚健有为、天人协调的精神,这是民族精神的内核,是教人们在面对苦难时要保有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其次,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中,人是中心,强调的是先做人后做事,这种思想在当前素质教育之中也是有所体现的。最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强调的是牺牲与奉献,家是人们避风的港湾,父母之爱与民族之爱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受这种价值观的影响使得民族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十分强大,也正是这种文化才会使得中国人心中始终怀有落叶归根、血浓于水、尊老爱幼、厚德载物的认知。

——摘编自张应杭《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五四运动是影响中国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发展的重要事件。作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五四运动通过继承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守转化的价值根基,开启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对话为转化确定前进方向,以民主科学冲破封建主义思想桎梏赋予转化时代特征,推动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为转化提供领导力量,开辟中国社会发展新阶段为转化提供现实支撑,充分体现了五四时期传统文化转化的创造性。进一步深入理解和思考五四运动对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紧紧围绕革命性这个核心问题来深化。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创造性转化的表现,并分析其背景。
2021-10-10更新 | 1420次组卷 | 34卷引用:黑龙江省铁力市第一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该观点也得到了法国作家司汤达的赞同,他说:“老来受尊敬,是人类精神最美好的一种特权。”由此可以看出
A.不同民族具有不同文化特征B.尊老爱幼是人类文化核心价值追求
C.法国文化受启蒙思想的影响D.文化具有跨越民族和世界的相通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