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下表是学者戴逸对康乾盛世的不同评价,造成其评价相异的主要原因是,该学者(       
《论康雍乾盛世》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个非常繁荣的时期……繁荣程度超过了汉唐盛世
《论乾隆》如果把乾隆一朝取得的成绩作横向(世界范围内)的考察……那就会呈现出另一幅黯然失色的图景
A.研究问题的角度不同B.史学观念发生变化
C.所处社会环境的变迁D.史学研究不断深入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文化发生过三次历史性融合。汉代学者对先秦文化进行了整理和发挥,这属于本土文化内部的综合提升。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一次融合。第二次是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融合,属于东方文化的局部交流。随着佛教文化的渗入,特别是唐代玄奘大师从印度带回佛教经典,开辟了传统秦汉文化与印度佛教文化的融合时代。由此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中国佛教、精密深邃的佛教哲学,并对宋代理学和明代心学以深刻影响。这是中国文化的第二次融合。明代中期以来,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在传播西方宗教的同时,也带来了某些科学工艺。这是中国文化第三次融合的开始。

——摘编自李良玉《新文化的起源》

材料二   中国古代思想内容丰富,其中关于天下国际责任观的表述,大家熟悉的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天朝上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新生社会主义国家、革命社会主义国家、最大发展中国家、负责任发展中大国六种国家身份。根据国家身份决定对外战略和国际责任原则,中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战略和国际责任观(见下表)。

国家身份国际责任内容国际责任表现①
天朝上国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维持越南等国主权,抗日战争、促成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材料三   汉族文化与少数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会通,构建了中华文化的精神家园,其中沉淀着民族的智慧、民族的价值尺度、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张岂之:《深刻认识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1)据材料一,从文化区域角度,指出中国文化三次融合的对象有何不同。
(2)指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体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根据材料二和所学,在表中①、②处各写出一项史实。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
3 . 根据下表(两宋儒学学术流派代表人物简表)可推知两宋时期
流派代表人物生卒年代籍贯
濂学周敦颐1017~1073年湖南道州
关学张载1020~1077年陕西凤翔
临川学王安石1021~1086年江西临川
洛学程颢1032~1085年河南伊川
程颐1033~1107年河南伊川
闽学朱熹1130~1200年江西婺源
婺学吕祖谦1037~1181年浙江金华
永康学陈亮1143~1194年浙江永康
永嘉学叶适1150~1223年浙江温州
A.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动摇B.地理差异孕育不同文化
C.教育发达培养大批人才D.文化的重心在向南方转移
4 . 下表所示为冯天瑜编著的《中国文化史》所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圈分布,其主要反映出(  )
中原文化圈北方文化圈齐鲁文化圈楚文化圈吴越文化圈巴蜀滇文化圈秦文化圈
以周王都为中心,黄河中游,春秋时包
括晋南、郑、卫及赵国南部一部分
赵国南部一部分,赵国北部、中山国、燕国,以及更北齐、,以及其他小国,西至郑、卫之一部分长江中游,楚国为中心,北接中原、西至四川、东连吴越之一部分淮水流域和长江下游。以吴、越为中心,西至楚国下游之一部分现在四
川、云南,巴国、蜀国、滇国以及西南的部族,东接楚国上游之一部分
西北地区以秦为中心,与巴蜀北部、晋南及北方胡族俱有衔接

A.文化地域性导致这一时期政治分裂
B.中原文化一直领先于其他地域文化
C.地理阻隔导致文化圈之间相互隔绝
D.中国文化发展呈现多元一体的特征
2021-03-23更新 | 285次组卷 | 6卷引用:黑龙江省鸡西市鸡东县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