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2023年9月《求是》杂志刊发的《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一文,全面系统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该重要论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方法,站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战略高度,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是对中华文明内在特质的深刻揭示,不仅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更具有强烈的时代价值,需要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从材料中任意选取一个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并运用中国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且能解读所选中华文明特性的内涵,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结论须体现时代价值)

2 . 汉光武十九年,洛阳县令董宣不畏权贵公正执法,不肯向包庇犯法奴仆的湖阳公主叩头 认错,赢得了强项令的美名,后人将此事改编成京剧《强项令》,留下了“ 问万岁王法谁人来定,杀凶犯如万岁亲手判刑” 的经典唱词,影响很大。对此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汉光武帝政治改革成效不佳B.董宣这样的官员在当时相当普遍
C.后世改编重在传递浩然正气D.出现类似事件取决于官员的性格
3 .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对此段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B.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C.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D.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2020-08-19更新 | 371次组卷 | 28卷引用:四川省广安第二中学校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