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 道试题
1 . 北宋思想家程颐先生说:“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这一执政理念(     
A.树立了做实际工作的鲜明指向B.要求统治者加强自我克制
C.是对先秦时期仁政思想的复兴D.体现了个人对社会的担当
2 . 民族交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与______的发展最为密切。由于民族交融,民族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民族间凝聚意识不断增强,对______的认同不断扩大和深化。正是因为有历史文化的认同,才有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也正因为有了这种凝聚力,才有统一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023-09-1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四单元单元整合
3 . 文化传统:古老的中国文化,很早就产生了统一的思想,历经______学派的继承和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的思想渊源,这种思想一再转化为巨大的______,对维护和促进统一发挥了巨大作用。
2023-09-12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四单元单元整合
4 . 在王守仁看来,伦理纲常是人们心中所固有的、先验的“良知”,要把心中固有的“良知”施诸行事,规范自身行为,自觉地为善去恶。该思想意在(     
A.重建儒学价值体系B.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C.巩固儒学主导地位D.致良知以达圣贤之道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023·河北·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不同朝代对“长城”的称呼不同。战国时期称为堑;汉代和唐代称为塞;金代称为界壕;明代则称为边墙。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明确指出,“在建设范围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包括战国、秦、汉长城,北魏、北齐、隋、唐、五代、宋、西夏、辽具备长城特征的防御体系,金界壕,明长城”。

长城是一个关、城一体的综合体系,它承担着防御功能、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使命,也承载着中华民族伟大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

——摘编自赵琛《为何说“长城两边皆故乡”?》等

历史事实和现实取向决定了对长城的价值判断,而从其兴建、功用、变迁和遗存等不同角度考查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请从上述文字材料和图片中提取论点,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合理、史论结合)
2023-05-13更新 | 590次组卷 | 16卷引用:2023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预测卷历史试题
6 . 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分布可以看出,一批批重大考古成果,犹如“满天星斗”分布在黄河流域沿线,尤其是黄河“几”字形段和中下游地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华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B.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C.中华文明起源于长江流域D.南北经济文化发展较不平衡
2023-05-12更新 | 259次组卷 | 7卷引用:湖北省普通高中2023年高二学业水平合格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下面图1为洛阳龙门交脚弥勒造像,建于北魏,保持了古印度佛陀身材苗条、面容姣好的形象。下面图2为杭州飞来峰弥勒造像,建于南宋,仿照的是唐末至五代时期的江南僧人布袋和尚的形象。弥勒造像的变化反映出(     

A.佛教自我调适逐渐融入中华文化
B.少数民族汉化程度不断加深
C.南宋杭州成为江南佛教文化中心
D.佛教内部思想流派发生变迁
8 . (课本第7页)学习拓展:如何区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糟粕?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的认识。
2023-01-25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9 . 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内涵和特点
阶段发展历程基本内涵
奠基时期先秦中华文化起源:多元一体
多元起源黄河 长江 珠江 辽河流域 北方草原 四川盆地 青藏高原 天山南北等
中原核心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
中华文化肇基:西周礼乐文明
中华文化形成:①____时期
春秋时期 孔子阐述形成儒家文化思想核心
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后世思想文化发展源头
以人为本 民为邦本
人本思想
西周周公:提出“敬天⑧____”思想;制礼作乐
春秋孔子:提倡“仁”,主张“仁者爱人”
民本思想
春秋管子:提出君主治理国家要顺应民意
春秋孔子: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反对苛政
战国孟子:“仁政”说“民为贵 社稷次之 君为轻”主张
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朴素唯物观 摒弃天命绝对权威 天地人一个整体」
夏商 相信上天鬼神 商朝人遇事必祭天地祖先
春秋 老子提出“道”“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战国 荀子“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 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心怀天下 家国情怀
战国 孟子“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北宋
张载⑨“为____心 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 为万世开太平”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
南宋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明清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崇德尚贤 天下为公
西周 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
春秋 孔子“为政以德”以德治国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战国
墨子“夫尚贤者 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 富而贵之 以为官长”
孟子“尊贤使能,俊杰在位”
西汉 《礼记》:“大道之行也 天下为公 选贤任能 讲信修睦”
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
西周《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战国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屈原:“路曼曼其悠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⑩而不同 兼容并包
西周 太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春秋 孔子“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战国 孟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发展交融繁荣
时期
秦汉宋元
秦朝 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
西汉
汉初 道家
武帝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儒学确立②____地位 成为中华传统文化主流」
魏晋至隋唐 儒佛道交汇融通 三教并流
「中华传统文化辉煌灿烂」
宋元 理学形成儒学吸收佛道;科技文化高度繁荣
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陆九渊“心”就是“理”,“宇宙便是吾心 吾心即是宇宙”
理学丰富中华文化③____思维;宣扬礼教束缚精神
文化专制文化批判时期
明清
明朝
王守仁“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致良知”“知行合一”主观唯心主义倾向 隐含一定的平等和叛逆色彩
李贽个性自由 蔑视权威和教条 否定传统伦理道德标准
明清之际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批判④学 抨击封建专制
提倡个性自由 倡导经世致用
康乾时期 中华文化禁锢
八股取士 文字狱钳制思想
衰落重建时期近代1840

1949
____
「向西方学习 ⑤____图存」
洋务运动 中体西用
维新运动 主张君主立宪
辛亥革命 主张民主共和
新文化运动:抨击封建思想,⑥____与民主成为中华文化追求的价值目标
五四运动后:⑦____传播,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推动中华文化进步
特点本土性 多样性 包容性 凝聚性 连续性
价值中华文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中华文化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多民族政治格局 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

2023-01-2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高二历史同步必备知识清单(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0 . 下图是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左、中、右三款分别受到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中华文化的影响。这类服饰是(     
A.西方文化侵略的反映B.欧洲文明衰败的结果
C.古典主义盛行的表现D.文化国际交流的产物
2023-01-01更新 | 699次组卷 | 11卷引用:江苏省徐州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