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文明具有五个突出特性: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这其中的前三个突出性,是就中华文明的自身发展而言;后两个突出性,是就中华文明对世界发展的贡献而言。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演进过程及其深远影响,正全面贯穿了这五个突出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家国观”“中国观”保证了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多元一体”演进过程中形成的“天下观”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

——摘编自江林昌《中华文明史上的“多元一体”格局及其深远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华文明的特性”提炼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可以就中华文明的一个或多个特性进行阐释,观点正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 . 有学者认为, “北宋一代,是儒家学者们的觉醒时期,当时绝大部分儒学家们,不再只是拘守着儒家旧有的思想壁垒,作为反对佛老的基地,而是扩大阵地,扩大战果,努力于振兴儒学,使儒家学派重新居于佛道两家之上”。这一“觉醒”(     
A.推动儒学内涵的丰富充实B.旨在否定佛老思想
C.确立了理学官方正统地位D.重建了个人价值观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君主强调自身合法性的依据,既诉诸于传统“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等儒家正名理论,也诉诸于神化君主世袭罔替的血统高贵性和道德完满性。可是,明末吕坤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以自奉哉?”清初唐甄说“天子之尊,非天帝大神也,皆人也”,直接戳破了君主自我神化的虚伪性。

——摘编自孙邦金《明清儒学对君臣关系与忠君伦理的多元省思》

材料二20世纪初,伴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学术层面人们向西方学习的主动性空前增强。很多西学由日本引入,而引入的内容也从科技转向哲学、社会科学。加之新式学堂的增多,西学思想进一步传播,儒学与政治绑定关系逐渐出现裂痕。从废除科举制度到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儒学丧失了全部的政治保障,知识分子纷纷转型,使儒学的传承中断。

——摘编自于跃《中国近代儒学的式微及反思——以张锡勤先生〈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为中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末清初儒学的新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初儒学地位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023-12-24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诸葛亮受到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宋封忠惠仁济显应王;元封威烈忠武显灵仁济王;明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定帝王庙,忠武武乡侯之位在其内;至清雍正二年(1724年),特旨从祀孔庙。历代统治者对诸葛亮的推崇(       
A.使分封制得以延续B.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
C.旨在控制基层人民D.确立了诸葛亮的历史地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先秦儒学随着孔子名气的提升而不断传播,加之后起的孟轲、荀况对儒学的进一步诠释、推广,更使儒学根深蒂固于士阶层之中。但儒家思想始终未能成为诸侯国君治理国家的指导思想。汉代,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立五经博士,办太学、培养精通经学的学生,开通利禄之路将天下士人以规范化的仕进制度统合到儒家的思想旗帜之下。至东汉光武帝、明帝、章帝,即从董仲舒以后差不多经过了两百年时间,儒家思想学说的性质与路向最终完成了根本性的变化。

——摘编自陈林《官学、利禄与汉代儒学的意识形态化》

材料二   唐代中后期的儒学复兴运动大体限于在社会政治层面对佛老的排斥与争斗,而在思想义理层面却显得较为粗糙,直到宋代儒士从哲学义理的高度给予儒学系统的解释说明,儒学复兴运动才真正进入一个全新阶段。宋代儒士们一方面继承了韩愈排斥佛老、匡救时弊的思想路线,另一方面则着手在学术理论和社会政治两个层面重建政治、文化新秩序。他们不约而同地都试图发展引申出一套心性内圣之学和经世外王之学,以服务于当时波澜壮阔、绵延不绝的社会改革运动。儒学的经邦济世思想和“国格”观念也因此在一些政治家和志士仁人身上得以再现光芒。

——摘编自郑臣《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的二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至汉代儒学地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儒学复兴运动进入一个全新阶段”的表现,并简述宋代儒学复兴运动的影响。
2023-11-1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春秋时期,晋、楚邲之战后,楚大夫潘党建议将晋人尸体筑为“京观”,楚庄王则多次表明“载戢干戈,载橐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等观点予以反对,并说明保德、安民的重要性。楚庄王的做法可以说明,当时(       
A.敬德保民思想的出现B.楚国文学氛围的浓厚
C.战国兼并战争的残酷D.华夏文化影响的深入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经过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阶段漫长的发展历程,进入到秦汉时期。在秦汉440余年的历史阶段内,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鲁迅言的“豁达闳大之风”;其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也给中国此后2000年来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活跃的历史表演,同时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突出的进步。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的士,虽然政治主张不同,但也存在共同的特点。儒家的孔子公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培养了大批弟子,如子路、子贡等参政。孟子更称:“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墨家以“兼爱”“非攻”等立场鲜明的政治学说与儒家并称显学。至于法家,更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政治统治、实行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时代各国先后兴起的众多变法活动中,领导的重任多由这一派的士子担任。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西汉大儒董仲舒创立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实现了儒学的第一次综合创新。董仲舒认为,治国理政、社会生活和人伦日用应该一统于“天”,也就是所谓“以人随君,以君随天”“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汉武帝采纳董仲舒主张,独尊儒学,以“经”作为意识形态杠杆,设立官学之途,通经入仕,“经”在汉代儒学意识形态化过程中承担着中介和纽带的作用,士人通过读经、学经方能获得入仕资格。太学的建立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同时,也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一些出身于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布衣以儒术拜相封侯,是汉代转向文治的一大标志。

——摘编自迟成勇《董仲舒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指出儒墨法三家思想的共同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时期儒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023-10-24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榆林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卷)试题
9 . 作为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中的“君子”大多表示为“君长”“官长”之意。而在《左传》中“君子”则更多的表示一种道德内涵。这一变化(     
A.反映了礼乐制的崩溃B.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治理
C.标志着官僚制的萌芽D.源于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
10 . 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
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