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1 . 下表为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节选)。这反映出先秦儒学(     
人物思想
孔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孟子“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然后驱而之善”
荀子“万物之怪,书不说。无用之辩,不急之察,弃而不治。若夫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夫妇之别,则日切磋而不舍也”
A.源于西周敬天保民思想B.具有注重人伦日用的济世情怀
C.主张探求自然运行规律D.促使春秋战国的局势由乱到治
2 . 孔子曰“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荀子说“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尚书》有云“重民五教,惟食、丧、祭”。《左传》“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这些言论共同体现了(     
A.崇德尚贤B.勤俭节约C.以民为本D.道法自然
2023-08-15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建瓯市芝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在清代的民间信仰中出现了城隍爷与土地爷之争,城隍爷是古代中国的城市保护神多为历史上的忠良贤达,政府甚至要求新官祭祀城隍才能上任,土地爷是中国古代传说中负责掌管一方土地的正神,这场信仰之争最终以城隍爷祭拜占上风。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市镇经济的繁荣B.中央集权的强化C.官僚意识的加强D.儒学地位的巩固
4 . 公元前6世纪前后,中国的孔子、印度的佛陀、波斯的琐罗亚斯德、希腊的理性主义哲学家都在探讨理想政府的道德基础、社会制度的作用,以及宇宙和生命的起源、目的等问题,并各自做出不同的回答。材料反映了(     
A.不同地域文化的相互交融B.世界文明的多元特征
C.东西方价值观的碰撞对立D.人文主义的逐渐兴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儒家强调了(     
A.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B.提倡节俭的生活态度
C.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D.相生相胜的科学认识
6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在周游列国遭遇困境的情况下,仍“讲诵弦歌不衰”。孔子曾向鲁国、齐国的音乐大师学习,并有深刻的领悟力和高超的演奏技巧。史载,孔子整理的《诗》305篇,“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强调“正音”“雅乐”,反对靡靡之音,他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又说:“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恶利口之覆邦家者。”在孔子看来,“乐教”不仅仅是声乐、器乐、歌舞等形式,而且是育人才、齐风俗,实现政治与社会理想的重要途径。“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据《史记》等

(1)根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提倡“乐教”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折孔子“乐教”思想的影响。
2023-06-10更新 | 4734次组卷 | 17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政和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论语》记载,孔子的雅言仅用于《诗》《书》和《执礼》,孔子提出“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主张。他“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由此可知,孔子的思想及实践(     
A.适应了社会现实的需要B.体现了一定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自觉
C.注重借鉴外来思想成果D.兼具学术研究和政治统治双重功能
2023-06-02更新 | 498次组卷 | 26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进程中,中外思想文化相互碰撞、彼此交融,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明区域人物观点
古代希腊普罗泰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古代中国孔子仁者爱人
孟子民贵君轻

材料二   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在中国看到了一个理性,和谐的世界,这个世界听命于自然法则且又体现了宇宙之大秩序。他们从这种对世界的看法中汲取了很多思想,通过启蒙运动的宣传,这些思想导致了法国大革命”。

——1987年11月10日,法国前总统希拉克欢迎李先念致辞

材料三   中国人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开始,进而“中体西用”,进而自由平等博爱,进而民主和科学。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认识世界同时又认识自身,其中每一步都伴随着古今中西新旧之争……中国人因此而找到了一个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而后才可能有完全意义上的近代中国和近代中国人。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指出,东西方思想的共性和差异分别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三个法国启蒙思想家,指出“自然法则”内涵。
(3)据材料三概括近代中国前期向西方学习的阶段特征,结合所学指出后期找到的“最重要、最本质的是非标准”是什么?
9 . 根据下表内容分析,明清之际三位思想家主张的共同点是(     
思想家主张
黄宗羲认为“君者,天下之大害也”,主张“君臣平等”
顾炎武提出“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王夫之揭露历代帝王把天下作为私产的做法,主张“循天下之公”
A.提倡个性自由B.倡导“兼爱”“非攻”
C.批判君主专制D.主张“工商皆本”
10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461次组卷 | 94卷引用:福建省南安市侨光中学、泉州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