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作为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尚书》中的“君子”大多表示为“君长”“官长”之意。而在《左传》中“君子”则更多的表示一种道德内涵。这一变化(     
A.反映了礼乐制的崩溃B.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治理
C.标志着官僚制的萌芽D.源于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唐代实行三教并行政策,统治者利用儒家来巩固统治,也用佛道来安定社会;到了宋代,理学以儒家礼法、伦理为核心,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乾嘉盛世的学术文化,却渐渐与政治事业宣告脱节。材料主要反映了(     
A.统治者个人好恶影响学术的地位B.儒家思想的僵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C.主流思想由经世转向避世的趋势D.时代发展推动了主流思想的更替
2023-08-12更新 | 235次组卷 | 18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五显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周人的青铜器一改商人青铜器恐怖、森严的艺术图案和纹饰,一些活泼可爱写实的动物形象出现在青铜器上,使得青铜器“鬼气”变淡。此外,周人的青铜器重心偏低,形体向低矮方向发展,给人一种雄伟、庄重的感觉(如图1图2)。商周青铜器风格的变化反映出,当时(       
   
A.审美观念的萌发B.人文意识的发展
C.冶铁技术的进步D.礼乐制度的瓦解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雷锋(1940-1962),1956年参加工作,1960年光荣入党。他以助人为乐的朴素行动,用一个大写的“爱”字,回答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这个根本问题,赋予了自己22年生命以无限的长度。雷锋的所作所为绝不是个人欲望的简单表现,而是从他所处的历史潮流中产生的。雷锋雷锋的思想所抵达的高度,也正是新中国亿万人民精神世界与精神风采的集中体现和典型表达。正因如此,雷锋精神的崇高乃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花”,这火花“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进的灯火”。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雷锋精神的内涵,围绕“雷锋精神”,任选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史实予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3-05-21更新 | 32次组卷 | 5卷引用:福建省福州黎明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战国时期,墨子主张“尚同”,荀子主张“群居和一之道”,韩非也感叹“大臣贪重,细民安乱……此世所以乱无霸王也”。这反映出战国诸子(     
A.具有统一倾向B.质疑礼乐文明C.相互交流学习D.心系苍生疾苦
6 . 春秋战国时期,夷狄文化在西周贵族中逐渐流传:如鲁襄公由楚归而"作楚宫";陈灵公"弃衮冕而南冠(楚人之冠)以出";作为禹夏后裔的杞国,因毗邻东夷而杂用夷礼等。孟子曾愤然道:"吾闻用夏变夷者,未闻变于夷者也。"这些现象反映出当时(     
A.民族交融得到了一定的发展B.贵族摈弃了"夷夏有别"理念
C.夷狄文化顺应社会发展潮流D.传统宗法理念已经出现崩塌
7 .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2022-09-08更新 | 10453次组卷 | 94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适应性检测历史试题
8 . 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不周山、后羿射九日等中国远古神话故事共同反映了中华先民(  )
A.原始的天人感应理念B.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
C.丰富的宗教思想观念D.已萌发最早的民本思想
2022-05-22更新 | 511次组卷 | 10卷引用: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为了强化社会道德伦理秩序,从北宋中期起,儒士们纷纷著书立说,如张载提出“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朱熹编撰《四书章句集注》等。这说明该时期
A.空疏无具的风气盛行B.科举教材呈现标准化
C.理学已成为主流思想D.儒士的社会责任感强
10 . 三星堆出土的小平底罐、鸟头把勺、尊形壶等陶器以及铜立人像、铜神树、金面具等,带有浓郁的西南地方文化特色;而青铜尊、囊以及玉璋、玉琼、玉璧、玉戈等物品的风格与黄河流域的一致。据此可知
A.奴隶社会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古蜀地区手工业水平领先世界
C.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D.中华文明的经济重心不断南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