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

——荀子

“夫尚贤者,政之本也”,“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

——墨子

材料二

材料三   外界之势力之影响于学术,岂不大哉!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子九流各创其学说,于道德、政治、文学上,灿然放万丈之光焰,此为中国思想之能动时代。自汉以后,天下太平,武帝复以孔子之说统一之。其时新遭秦火,儒家唯以抱残守缺为事,其为诸子之学者,亦但守其师说,无创作之思想,学界稍稍停滞矣。……宋儒出而一调和之,此又由受动之时代出而稍带能动之性质者也。自宋以后以至本朝,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至今日而第二之佛教又见告矣,西洋之思想是也。

——摘编自王国维《论近年之学术界》(1905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三位思想家的主张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对图中的a、b、c、d四处曲线的走向做出合理解释。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谈谈你是否同意自宋至晚清中国“思想之停滞略同于两汉”的
观点,请说明理由。

2 . 材料一   《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顾炎武大声疾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品格,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

——摘编自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体现出的基本内涵。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董仲舒所倡导的“独尊儒术”又把统一性推向极致,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统一,正如汉宣帝所说的: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中国传统文化的连续性在世界文化史上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古代历经战争动乱、社会分裂和王朝更替,而中国文化并未中断自己的传统,而是在继承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不断获取发展的新动力。仅就先秦而论,从周人对前代的维新,到孔子对周礼的重新解释;从孟子对孔子思想的深化发展,到荀子对先秦百家争鸣的总结与融合,就表现为一个连续性与变革性的过程。鸦片战争后,中国文化步入近代,迈进从旧向新、从传统向现代的艰难转型,也呈现出连续性和变革性的统一。

——摘编自张应杭、蔡海榕《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言之有理)
2024-05-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环县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各种思想相互激荡,是中华文化圈的集中创制时期,其主流文化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冯天瑜、杨华《中国文化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化圈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图中齐鲁文化圈的主流思想理念并对其进行阐释。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这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自我发展、回应挑战、开创新局的文化主体性与旺盛生命力……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是革故鼎新、辉光日新的文明,静水深流与波澜壮阔交织。连续不是停滞、更不是僵化,而是以创新为支撑的历史进步过程。中华民族始终以“苟日新, 日日新,又日新”的精神不断创造自己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作为最繁荣最强大的文明体屹立于世。

——摘编自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

阅读材料,围绕“中华文明”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史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3-18更新 | 190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孔子提倡“仁”“为政以德”。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孟子提出“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而对于和的主张,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先进的工艺、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人们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精模。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华先进传统文化又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指出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
2023-06-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天水市张家川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夏商时期,人们相信上天和鬼神。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制礼作乐,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礼乐制度。周朝统治者主张“明德”“敬德”。《周易》中写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老子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荀子提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孔子提倡“仁”“为政以德”。孟子提出“仁政”“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尊贤使能,俊杰在位”等思想主张。而对于和的主张,西周太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孔孟视和为人性中应有的美德,提出了“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等思想。

——摘编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

材料二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先进的工艺、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1718世纪,中国古代的主要经典和儒家学说,通过传教士的介绍,研究,在欧洲知识界和上层社会得到了流传和宣扬,成为伏尔泰等汲取精神力量的源泉。……中国历史上传统的仁君统治和大一统的思想,更是人们反对欧洲王权所追求的社会精模。霍尔巴赫说:“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将政治和伦理道德相结合的国家。”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蕴含了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中华先进传统文化又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和所学,指出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
(3)根据材料二、三,评述中国元素为世界文明的转变所做的贡献。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历史经过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阶段漫长的发展历程,进入到秦汉时期。在秦汉440余年的历史阶段内,中国文明的构成形式和创造内容都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当时的文化风貌和民族精神,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如鲁迅言的“豁达闳大之风”;其社会结构和政治形式,也给中国此后2000年来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历史演进的方向带来了非常深刻的影响。秦汉人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为主要舞台,进行了生动活跃的历史表演,同时推动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突出的进步。

——摘编自王子今《秦汉时期的历史特征与历史地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8 . “以天下为己任”是自古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担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代儒墨道三家都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从现实出发形成他们自己的社会观,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孔子自述“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墨子宣传“曰然女何为而得富贵而辟贫贱?莫若为贤,为贤之道将奈何?曰: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老子把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引入政治社会理想,认为社会的贫富悬殊与“天道”不合。他的理想社会是返璞归真,小国寡民。

——摘编自张岂之《中华文明十二讲》

材料二   在封建商品经济和对外弱势的双重冲击下,宋代社会问题层出不穷。“不抑兼并”的土地管理政策加剧贫富分化……商品经济的发展产生“双刃剑”效应,人们在金钱面前,都毫不让步,以至于世风日下。享乐之风弥漫在不同的社会阶层,富商大贾穿戴奢侈,僭越成风……在复杂的社会矛盾面前,宋代士大夫阶层“以天下为己任”,通过宗族建设、家风塑造、教化等主要手段,形成重德、至孝、诚信、修身的基层社会管理氛围,最终达到了巩固皇权、维护社会秩序的根本目的。

——摘编自韦玉潇《宋代社会管理及其对现代社会治理的启示》


(1)根据材料一,说明儒墨道三家的“社会观”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孔子的“社会观”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士大夫是如何重塑社会风气以强化基层社会治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代·东西方的“理想人格”

古代中国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
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顾炎武
古代希腊城邦
人是万物的尺度—普罗泰戈拉
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
思维是灵魂的自我谈话—柏拉图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亚里士多德

材料二   近代·东西方“人的觉醒”近代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这是中西启蒙运动的最基本差异。……欧洲由启蒙而现代化是一个水到渠成的文化和社会转型过程,在中国启蒙则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摘编自郑大华主编《民国思想史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古代中国“理想人格”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近代中西方“人的觉醒”的不同内涵。并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西启蒙特点不同的原因。
2021-11-16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第一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历久而弥新,是文化自信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孔子主张“未知生,焉知死?”,可见他注重的是现实和活着的人本身,并不注重死后如何。古人有“天、地、人三才”的说法,即人是宇宙间的要素之一。儒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每个环节都以人的实践为第一要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强调人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但这种与自然的互动是以自然的承受力为基础的,人类不能无限度地改造自然,甚至破坏自然。在顺从自然规律的前提下,人与自然是可以达到和谐互动的。同时,中国古代农耕社会讲求协作,所以以人为中心的家庭里讲求夫和妇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对外则讲求君仁臣忠、朋敬友信。如果这套体系运转起来,则整个社会都处于一个良性的运转状态。

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所以历久弥新,是因为其具有直达人性的透彻,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互动的感悟,是几千年来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在当下我们进行的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上述两大内涵必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吕文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我们自信》


(1)概括材料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两大内涵”,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源。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上述“两大内涵”的当代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