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如表为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西学译著统计表。表格中数据变化的主要背景是(        
年份书目自然科学(含应用科学)社会科学(政治、法学类为主)
总数占比总数占比
1896年《西学书目表》259种73.6%93种26.4%
1900—1904年《译书经眼录》164种33.4%327种66.6%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C.维新变法思潮逐渐兴起D.救亡图存探索的深入
2023-04-09更新 | 394次组卷 | 11卷引用:专题05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选择题)-学易金卷: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题分项汇编(统编版)
2 . 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下表所示。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整体上对“天”的态度
《周颂》西周初年颂天
《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疑天
《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骂天
《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不理天
A.群众因受教育理性加强B.天道观持续衰落
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儒家思想影响力扩大
3 . 下表所示为两汉时期部分铜镜中的铭文辑录。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年代

铭文

西汉中期

必忠必信,久而必亲;不忠不信,久而自穷

西汉晚期

内请(清)质以昭明,光辉象夫日月。心忽穆而愿忠,然塞而不泄

东汉早期

贤者戒己仁为右,怠忘(荒)毋以象君子,二亲有疾

东汉中期

葆长命兮寿万年,周复始兮传子孙

A.开始形成尊老敬老的社会风气B.外儒内法思想得到推崇
C.主流思想对社会生活的影响D.儒学逐渐渗入基层治理
2023-07-17更新 | 418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在中国古代是极其重要的事项,祭祀典礼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的祭祀有祭天地、祭圣贤、祭先祖等。下表所示为有关中国祭祀活动的图片及介绍。   

图片介绍
北京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中国古代有“冬至日,祭天于地上之园丘”的制度,被后来中国历朝历代帝王所奉行,祭天成为统治者的专有权力
孔庙又称文庙,是纪念中国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祠庙建筑,传统的中国城市都有文庙,其中南京夫子庙、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和吉林文庙并称为中国四大文庙
黄帝被称为中华人文初祖,清明节祭祀黄帝包含着华夏儿女报本返始、慎终追远和民族认同的深刻意涵
宗祠是供奉与祭祀祖先或先贤的场所,产生于周代,在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倡导 下逐渐普及化。明清社会宗族及宗祠在凝集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围绕“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提取表中一幅或多幅图片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先秦典籍中的大禹形象,如表所示:
典籍大禹形象
《诗经》丰水东注,维禹之绩。
《尚书》上天赐禹九种方法,以此治国安民。
《孟子》禹之子启贤,众望所归,益退避三舍,以让贤能。
《韩非子》启与友党攻益而夺之天下,是禹名传天下于益,而实令启自取之也。

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大禹形象逐渐被神化B.传统政治秩序的崩塌
C.各学派的交流与融合D.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
2022-05-20更新 | 612次组卷 | 1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春节、清明、端午、中秋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其中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是唯一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节日。下表反映了端午节俗的演变

时期地域纪念人物农历五月初五的习俗
两汉以前中原、长江中下游、吴越等地待考证源自先秦的夏至节,主要有祭神、采药、挂艾叶、祈求丰收、禳除灾害等活动
两汉山西部分地区子推(割股啖君)西汉时,确定了端午仪典,端午节成为全国重大节日,主要有采兰沐浴、系五色丝、用桃木板辟邪等禳除祛害、祈祝平安等活动
苏南、浙北伍子胥
(忠贞贤能)
绍兴曹娥(孝女)
梧州陈临(勤政爱民)
许多地区屈原(爱国爱民)
南朝南方屈原主要有吃粽子、系五色丝、竞渡等活动
隋唐全国屈原端午节俗大体定型,主要有龙舟竞渡、吃粽子、射柳等活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端午节俗历史演变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端午节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