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著名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等指出,里耶秦简在证史、补史方面的重要性不亚于殷墟小辞、敦煌文献。下面是里耶秦简中的一片书简及其局部,其史料价值在于(     
   
A.实证了秦代地方管理体制B.再现了民间书信书写形式
C.展现了汉字的演变历程D.丰富了世界数学发展史
2023-09-0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广东省高考历史猜题卷(五)
2 . 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联,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有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下列,符合重构论观点的是(     
A.历史事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
B.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被发现的”,而不是“被制造”出来的
C.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
D.历史学家做不到像一面虚己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
3 . 明清射柳运动传承于辽金元,但在其文化内涵及表现形式上又与之不同,据史料记载,万历朝“今京师端午节尚有戏柳之戏……令词臣进诗词对联,颁赐优渥”;“观击球射柳,听文武群臣、四夷朝使及在京耆老聚观”。这折射出(    
A.儒家观念融入体育文化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全民健身得到政府推崇D.重文抑武的社会风气
4 . 下表为近代以来部分学者对于“儒”的来源考证。
章太炎“儒”在古文字中本来是写作“需”的,而“需”则是求雨的巫觋
胡适儒是“殷民族的教士”,以“治丧相礼”为职业
傅剑平“需”是“术士所操之术的动作行为”,或是殷代巫士治礼时所戴的“礼冠”
阎步克与乐师即早期掌管教育和仪式的“乐官”有关
这些考证(     
A.表明“儒”之来源复杂不可考B.体现了学者基于史料的历史解释
C.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公认的结论D.说明学者的立场取决于史料选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下表史料,可以推断出(  )
《宋书·周朗列传》“今天子以炎、轩之德,冢辅以姬、吕之贤……”。
《南齐书·百官志》“建官设职,兴自炎、昊,方乎隆周之册,表乎盛汉之书。”
《北史·魏本纪》“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
《周书·文帝纪》
“太祖文皇帝姓宇文氏……其先出自炎帝神农氏……子孙遁居朔野。”
A.炎黄血统决定了君位的合法性B.炎黄的始祖地位得以确立
C.奠定隋唐统一的文化心理基础D.民族凝聚力源自祖先崇拜
2022-02-15更新 | 1320次组卷 | 9卷引用:历史-2023年高考押题预测卷03(江苏卷)
6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指出,历史由“人类全体或大多数之共业组成”,他认为史学家的职责在于充分挖掘中华民族历史的优秀成果,使国民“睹遗产之丰厚则欢喜而自壮”。据此可知,梁启超的治史理念(     
A.否定传统史学的价值B.根源于马克思主义
C.为变法提供理论支持D.具有现实关怀意识
7 . 关于史义的评说,讨论史事对人的意义或价值,属于价值的判断。一个价值判断能否成立,全看我们能否“知己知彼”。下列关于史义评说的思想,错误的是(       )
A.历史是由活着的人和为了活着的人而重建的死者的生活
B.今天我们若轻率地贬低或抬高孔子皆于他无所增损,只是自己荒唐妄为
C.誉之(指秦始皇筑长城)者以为立万古夷夏之防,毁之者以为不足御侵略
D.后代人单凭自己所处的环境和需要来批评已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是一种时代意见
2023-11-11更新 | 30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金华市十校2024届高三一模(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根据孔子的说法,学习《诗经》,可抒发情志,可观察社会与自然,可使人结交朋友,可使人懂得怎样去讽谏怨刺不平之事;近可以用来侍奉父母,远可以侍奉君主,还可以知道以些鸟兽草木的名字。孔子此说旨在(     
A.宣扬诗歌可使人学会人情世故B.强调诗歌具有礼乐教化的社会作用
C.肯定诗歌自身独特的审美价值D.说明“礼乐崩坏”对诗歌的影响力
2023-06-01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全真模拟考历史试题
9 . 自汉以降,习仪与纠仪逐渐制度化,需要演习与纠察的典礼种类不断增多。至明代,郊庙、元会、冬至、万寿圣节、册封、皇室冠礼、经筵等典礼皆须习仪;举行这些典礼以及常朝、朔望朝等无不纠仪,习仪与纠仪成为明代朝仪和典礼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这表明,明代的习仪与纠仪(     
A.重视践行儒学的价值追求B.稳定了社会等级秩序
C.改变了封建文化发展方向D.固化了官员思想认知
2023-05-28更新 | 338次组卷 | 7卷引用: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最后一卷文综历史试题
10 . 《左传》记载晋灵公派鉏麑刺杀赵盾:“晋灵公不君。……宣子(指赵盾)骤(意为多次)谏,公患之,使鉏麑贼(刺杀)之。晨往,寝门辟矣,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触槐而死。”有研究者对该记载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鉏麑死时旁边并无别人,他的心里活动从何而知?由此可知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通过多种方法的使用一定能弄清历史的真相
B.历史研究应该允许进行合理的推理与虚构
C.若以上记载为假则没有任何历史研究的价值
D.尚礼思想在作者生活的年代仍有一定的影响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