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拜占庭文化遗产的双重性质体现在它所包容的基督教信仰和希腊文化中,这种双重遗产的受益者是起源于拜占庭帝国故地上的三个更年轻的文明:西欧文明、伊斯兰文明和斯拉夫世界。……拜占庭帝国所在的特殊地理位置,使它不仅在经济上独享东西南北商业汇集的便利,而且使它能够比较容易地进行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动。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

——摘编自彼得·萨利斯《牛津通识读本:拜占庭》

材料二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上,各族黑人千百年来创造了丰富博奥、多姿多彩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世界历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由于同属热带民族,共处于因撒哈拉大沙漠和赤道雨林等屏障阻隔而形成的相对封闭的人文环境中,非洲黑人各族的传统文化有许多共同的特征,这些特征使它有别于与之毗连的北部非洲地区以及西亚地区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更不同于中华文化、印度文化和西方文化。

——摘编自李保平《传统与现代:非洲文化与政治变迁》

材料三   公元前13世纪到前3世纪,在墨西哥湾沿岸几个地区:韦拉克鲁斯南部、塔瓦斯科北部及其周围土地上的居民创造了灿烂的奥尔梅卡文化。这里的土地水量过多,是中部美洲的唯一现象,这不仅造成重要的经济后果,而且也带来宗教特色。在所述的自然条件下,奥尔梅卡形成了潮湿型农业。许多居住中心建在由水环绕的小岛上,每年充沛的雨水可以进行天然灌溉,同时带来肥沃的污泥。

——摘编自刘文龙《墨西哥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拜占庭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非洲和美洲文化形成的共同原因。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不同文化的认识。
2024-04-27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习近平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4-03-30更新 | 161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环际大联考“逐梦计划”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测试(一)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学者弗兰克和吉尔斯在《世界体系:500年还是5000年?》一书中提出:“当代世界体系有着至少一段5000年的历史。欧洲和西方在这一体系中升至主导地位只不过是不久前的一段也许是短暂的一事件。因此,我们对欧洲中心论提出质疑,主张人类中心论。”世界的历史是各个民族共同书写的历史,西方的强大只不过是近代以来的事情,而这种强大原因之一就是西方不断地向东方学习。文艺复兴前几百年中,世界的中心是阿拉伯文明,文艺复兴启始阶段就是意大利人学习阿拉伯文,从阿拉伯文中翻译回他们已失的经典。在佛罗伦萨的顶楼上发现了希腊文献的手稿以后,文艺复兴的重点才回到意大利本土。

       ——摘编自张西平《18世纪西方的“中国知识热”需要再来一次吗》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对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阐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1-18更新 | 26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普通高中2023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亲缘与类亲缘的族,而不是地缘的“邑”。族与族之间的关系经由婚姻与宗法维系,因此周人注重宗法伦理,也注重族群之间的外婚。封国分邑的人口也以“族”成群的配属而构成一个一个斯的集团。国与邑都可以迁徙,其地著性并不强烈。因此西周的封建国家并不建立于领土主权之上,而在于领有一群人口。这种共同体对于宗族的依赖,使个别共同体合成的集团凝聚的向心力大于分裂的离心力。这一具有包容性的发展模式,发展之极致则为无所不包的普世体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相重叠,成为“天下”。西周的“天”是普世性的,遂不能有特殊偏爱的选民。

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前半段,两河流域已发展了青铜文化,有若干超级村落已团聚于附近地区,组织成为苏美尔城邦。这些城邦遗址上有神庙、宫殿,宗教组织在城邦中拥有公权力,他们调动城邦资源,从事集体的远程贸易,换取当地缺乏的物质,也为城邦成员分配集体的资源。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后段,在两河下游的城邦中,比较强大的城邦成为中心,组织若干城邦成为联盟,并以盟主的城名为朝代名称。宗教的僧侣与祭司仍保持相当可观的经济权力。也仍是集体意识的精神中心。在公元前18世纪时,两河流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网格均见扩张,而且也更复杂。但是城邦仍保持强烈的个体认同。两河的众神均由城邦共同体的守护神演变而来,众神的神祇会议中,个别城邦均有其代言人,众神之间也难免有“斗法”之事。

——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与西周政治与文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的因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不同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不同,各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不同等因素,一个民族、地区或国家内部总是呈现出文化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文化样式方面,也体现在内在的文化价值方面。不同的民族文化都有各自的特色和精髓,如果某一民族的文化不能保持自己的特点与精华,这种文化就会因为与异质文化的日益趋同而逐渐消失,历史上不少文化的衰落和语言的消失就是明证。世界各民族、地区和国家在各自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文化均具有自己的特色,并为人类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有的贡献。

——摘编自裔昭印、徐善伟《论世界文化的“多元一体”性》

围绕材料,选择一个观点或者自拟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古代史具体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7-16更新 | 176次组卷 | 6卷引用: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以后,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埃及文明。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到了新王国时代,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宗教活动中形成了某些固有的传统模式,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也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当希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后,他们带来了复合的弓、青铜短剑、盔甲,以及马拉战车等新式武器和装备,并被埃及人在对外战争中所利用。在埃及的基督教艺术中,希腊的奥林普斯诸神如阿波罗、爱富罗底、赫尔美斯等受到特别的爱戴。罗马在征服了埃及之后,在法老埃及专制主义基础上,以罗马帝国的专制主义制度统治埃及,形成了更为强化的专制主义政权。

——摘编自刘文鹏《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具有明显的“重商”倾向,“商人”在阿拉伯语中有“聪明人”之意。阿拉伯半岛在地理位置上沟通东西,使其成为天然的陆上商业要道。蒙昧时期,贝都因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虽然是游牧生活,但他们也通过从事经商活动来获取生活资源。古代阿拉伯人或“自己经营商业”,或“受雇于商旅,为别人做驮夫、镖客或向导”,不断促进商业活动在阿拉伯半岛的繁荣。《古兰经》中提到经商是受真主喜爱的职业,并把为经商而周游各地的人们与为真主而作战的人相并提。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并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摘编自肖凌《阿拉伯文化传统中的“重商”倾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传统中“重商”倾向的成因,并说明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021高三上·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生产方式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材料一   北部的大雨加上源头山脉的积雪常引起特大洪水,毁坏农田。在苏美尔人眼里,他们的洪水之神是一位恶毒的神。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古代西亚和希腊经济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其对文明形态的影响。
2021-08-10更新 | 16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人教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学案-第1讲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与古代世界帝国
8 . 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等各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导致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阿拉伯人的口”如何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