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世界上不同的民族和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人类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不同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造就了不同的社会文明,形成了越来越鲜明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模式。如西方古老的希腊、雅典文化至今仍令人心驰神往,而东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也依然令世人折服。从一定程度上讲,正是由于这种文化模式的存在,才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类世界。

——摘编自徐贵相《关于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各国文化的民族性》

材料二   文化帝国主义是二战后以文化作为核心手段或目的的新型殖民形式。它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大力拓展和占领世界文化市场,以一种隐蔽性的但更具欺骗性的方式企图延续帝国主义在经济上和政治上的全球统治。在理论层面上,文化帝国主义表现为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不对称性和不平等的结构,与19 世纪存在的旧的帝国殖民体系没有本质区别;在具体的实践层面,文化帝国主义与“美国霸权”的概念基本是重合的。文化帝国主义是一种“活着的”和“未被终结的”理论,迄今仍处于“未成的状态”,在经济全球化深入扩展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大发展的情况下,文化帝国主义有了新的表现形式,而它带给全球的影响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反思和批判。

——摘编自张小平《当代文化帝国主义的新特征及批判》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世界文化的基本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文化帝国主义的主要特点及其危害。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处理世界各种文化相互关系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巴黎卢浮宫博物馆内的“蓝色纪念碑”记载:“公元前3世纪巴比伦的苏美尔人以啤酒祭祀女神的情形。”

史料二 公元前1525年制定的《赫梯法典》第164165条规定:“若某人去抵押并发生了争吵,或者掰碎了献祭的面包,或者打开了酒坛,他要交出一头羊、10片面包、一个容器的啤酒……”

史料三 只有当领主售卖他的啤酒或葡萄酒两周之后,农奴才能售卖自己的啤酒或葡萄酒。

——摘编自威尔杜兰特《世界文明史——理性时代》

材料二

①公元前6000年,居住在美索不达米亚地区的苏美尔人,他们用大麦芽酿制成了原始的啤酒,不过那时的啤酒并没有丰富的泡沫。

②公元前2225年,啤酒在古巴比伦人中得到了普及,他们用啤酒来招待客人,还用啤酒制作药物。希腊人也非常热爱喝啤酒,他们从埃及人那里学会了酿制啤酒的方法。

③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法典中,已有关于啤酒的详细记载。

④公元前1300年左右,埃及的啤酒作为国家管理下的优秀产业得到了高度发展。公元前196年左右,当地已盛行啤酒酒宴。啤酒的酿造技术是由埃及通过希腊传到西欧的。

⑤公元4世纪时,啤酒传遍了整个北欧。啤酒种类开始变得丰富,其中英国人用蜂蜜和水混合酿制而成的蜂蜜酒比较有名。英国出现的一种黑啤酒也非常有名,与现代的黑啤酒已经很相似。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大公威廉四世发布《德国啤酒纯酿法》,规定啤酒只可以啤酒花,麦子,酵母和水做原料,同时是最早的食品法律。

19世纪,有了冷冻机,人们开始对啤酒进行低温后熟的处理,这一发明使啤酒冒出了泡沫。

19世纪30年代至40年代,大量涌入的德国移民使纽约的啤酒厂成倍增长。纽约曾成为19世纪美国最大的啤酒花种植基地。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啤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4-09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第八中学2024届高三最新模拟(三)历史试题
2024高三·全国·专题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公元634年到公元750年,阿拉伯人建立起一个西起比利牛斯山脉,东至帕米尔高原的帝国,伴随着帝国建立,伊斯兰教也传往世界各地。经济繁荣又使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地中海、印度洋甚至远至中国东南沿海的辽阔区域,阿拉伯商人都一度是最活跃的群体。9世纪初,阿拔斯王朝的哈里发采用文化宽容政策,鼓励并组织对希腊古典哲学的大规模翻译活动。“智慧之城”巴格达拥有一大批专门的翻译人才。据说,翻译的稿酬以与译著重量相等的黄金来支付。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德、托勒密、希波克拉底等大批希腊、印度和波斯的经典得以保存。这使人类古典文明的辉煌成果在中世纪得以继承。公元771年,一位印度学者将一篇数学论文带到巴格达,其中包括从09等十个数字,阿拉伯人发现印度数字的优点,在帝国境内推广应用。随后,阿拉伯人又通过西班牙将印度数字传入欧洲,并传播到世界各国。公元712年,阿拉伯人在占领撒马尔罕时从中国人那里学会了造纸技术。公元794年,阿拉伯人在巴格达建立了第一座造纸作坊,当他们占领了西西里岛和西班牙以后,造纸技术也传进了欧洲。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材料二   我国的科技翻译始于16世纪末17世纪初,止于18世纪中叶,延续了近一二百年的历史,明末清初,西方殖民主义者入侵我国东南沿海,许多西方耶稣教会人士以科学传教为名进入中国进行宗教传播活动,当时中国的学者与他们合作翻译西方科学著作,著名的有徐光启、李之藻、杨庭筠,他们三位被耶稣教会人士称为“中国圣教三柱石”,还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熊三拔,日耳曼人汤若望。利玛窦开创了“中西合译”的翻译形式,也成了翻译传统。虽然徐光启他们未能留下详细的翻译方法理论,但他们的看法却很有创造性,如徐光启指出“欲求超胜,必须会通;会通之前,先须翻译”;李之藻提出“借我华言,翻出西义”;杨庭筠指出抓紧培养翻译工作者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所有这些都体现了译者的唯物思想和上进精神,同时也体现了译语中心的翻译传统。利玛窦等人之所以能在中国这个文化中心主义的国家生存并备受敬重,都是源于他们对中国文化的熟悉,他们采用“科学传教”和“儒教合一”的手段传播天主教,他们对《圣经》进行了归化处理,甚至用儒家的词汇如“天”“仁”“仁慈”来翻译《圣经》中的“Deus” “merCy” “BenevolenCe”。

——摘编自韩敏《从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看中国翻译传统》


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阿拉伯帝国时期和明清时期翻译活动的差异。
2024-04-01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热搜题 新高考二轮 比较异同类非选择题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据于智华《中医》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阿拉伯帝国有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吸收和借鉴了中医药知识,结合所学,请写出它的作者、书名和地位。
2024-03-27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23-24高二下·广东茂名·阶段练习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2024-03-26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历史(江苏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23-24高三上·全国·课后作业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一   中国的造纸术最先被阿拉伯人所接受,并经过他们传向欧洲。10世纪末,在穆斯林地区人造纸张已成功取代了纸草纸与羊皮纸。12 世纪中,阿拉伯人统治过的西班牙开办了造纸厂。后来意大利、法兰西等也学会了造纸。中国的指南针、火药等也是由阿拉伯人首先学会使用,然后经过他们传入欧洲。阿拉伯的医学科学主要来源于希腊医学,一部分则来源于波斯医学,他们很早就把格林医学著作的绝大部分译成阿拉伯文。印度人在古代就发明了表达数字的符号1.2......9和定位计数的进位法。在4或5世纪,有了“0”的符号,这种数字和进位法被阿拉伯人学会,并于10世纪下半叶传向西方。

——摘编自朱锡强《阿拉伯文化形成的原因》

材料二   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023-12-09更新 | 169次组卷 | 3卷引用: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实战高考2024年一轮复习全考点突破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周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亲缘与类亲缘的族,而不是地缘的“邑”。族与族之间的关系经由婚姻与宗法维系,因此周人注重宗法伦理,也注重族群之间的外婚。封国分邑的人口也以“族”成群的配属而构成一个一个斯的集团。国与邑都可以迁徙,其地著性并不强烈。因此西周的封建国家并不建立于领土主权之上,而在于领有一群人口。这种共同体对于宗族的依赖,使个别共同体合成的集团凝聚的向心力大于分裂的离心力。这一具有包容性的发展模式,发展之极致则为无所不包的普世体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于是政治秩序与文化秩序相重叠,成为“天下”。西周的“天”是普世性的,遂不能有特殊偏爱的选民。

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前半段,两河流域已发展了青铜文化,有若干超级村落已团聚于附近地区,组织成为苏美尔城邦。这些城邦遗址上有神庙、宫殿,宗教组织在城邦中拥有公权力,他们调动城邦资源,从事集体的远程贸易,换取当地缺乏的物质,也为城邦成员分配集体的资源。公元前第三个千年的后段,在两河下游的城邦中,比较强大的城邦成为中心,组织若干城邦成为联盟,并以盟主的城名为朝代名称。宗教的僧侣与祭司仍保持相当可观的经济权力。也仍是集体意识的精神中心。在公元前18世纪时,两河流域的政治体制与经济网格均见扩张,而且也更复杂。但是城邦仍保持强烈的个体认同。两河的众神均由城邦共同体的守护神演变而来,众神的神祇会议中,个别城邦均有其代言人,众神之间也难免有“斗法”之事。

——摘编自许倬云《观世变:论中国文化的特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两河流域与西周政治与文化的不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古代东西亚文明产生差异的因素。
2023-11-29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部分高中学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伊斯兰教还大大促进了苏丹的文化生活。随着《古兰经》学校的建立,识字的人越来越多。学者们可以在苏丹各大学里从事更高深的研究。在这些大学中,廷巴克图的桑科尔大学最为出色……学者们习惯于自由出入这些学校和伊斯兰世界的其他大学。
       材料二:信奉伊斯兰教还加强了苏丹各王国政治上的团结……伊斯兰教通过加强帝国的行政机构,帮助解决了这一制度上的问题。
       材料三:伊斯兰教还将非洲经济同穆斯林商人控制的欧亚大陆广泛的商路网关联在一起,从而促进了贸易。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伊斯兰教通过哪些方式促进了非洲的发展。
(2)伊斯兰教在非洲的传播有什么重要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27年,罗马帝国建立。公元1~2世纪,罗马帝国出现了相对安定的局面。帝国前期,意大利和行省的手工业也得到显著的发展。在西部,罗马和高卢商人沿莱茵河、多瑙河到达北海和波罗的海,在不列颠和斯堪的纳维亚进行贸易。东部的希腊和埃及商人则驶出红海,经阿拉伯到达印度和斯里兰卡进行贸易,以金银换取东方的香料、宝石、精致的工艺品和纺织品。在屋大维统治时期,罗马人开始利用季节风远航印度。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中世纪阿拉伯帝国各族人民在吸收融汇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共同创造了阿拉伯文化。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阿拉伯文化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这对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对亚洲、非洲、欧洲和中国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摘编自哈力木杜山艾力《浅析阿拉伯文化的历史渊源和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罗马帝国与阿拉伯帝国的相似之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2023-11-06更新 | 19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九师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罗马帝国是依靠武力建立的军事大帝国,境内各地区存在巨大差异,各行省都保持着半独立状态。巨大的经济、民族和文化差异,单靠军事征服不能彻底消除。帝国后期,对外战争减少,战俘来源严重匮乏。而贵族阶层对于奴隶劳动的严重依赖,造成生产衰退和经济崩溃。加之奴隶主对奴隶的盘剥与压榨,激化社会矛盾,给蛮族入侵提供可乘之机。对外征服战争也使罗马人变得骄奢淫逸、贪图享乐,失去了简单朴素、吃苦耐劳、尽忠职守的罗马精神。趋于消极的社会风气影响军队,使军队人数和战斗力断崖式下跌。

——摘编自徐宁《一个强大帝国的软肋》

材料二   阿拉伯帝国发起的这场翻译古代东西方文化典籍的学术运动,连通两个世纪。主持这场翻译运动的是国家级综合性学术机构智慧宫,它重金聘请不同民族的近百位著名学者和翻译家,翻译希腊语著作100多部,波斯语著作约20部,印度语著作约30部,奈波特语著作约20部,从希伯来语、古叙利亚语翻译过来的文学、艺术和科技著作也有几十部。阿拉伯人在直译原著的基础上还做了大量的校勘、注释,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大量新的学术著作。……在欧洲文艺复兴时代,这些阿拉伯文的古典文本又译成拉丁文转渡欧洲,为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奠定思想基础。

——摘编自沈清波《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穿过沉寂的中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造成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百年翻译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