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西亚、 非洲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 道试题
2024高三下·浙江·专题练习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陆上丝绸之路开始将中医带至更远的中亚乃至欧洲大陆,但还只是零星的,松散的,规模不大,不成体系,但一部分药材作为重要商品也非常受欢迎。当阿拉伯人经由海路来到这个东方的富庶之国,大量的药材也随着浩浩荡荡的商队漂洋过海,先是被运往阿拉伯,随后转销欧洲和北非,中医也同这些药材一起,被介绍到商队途经的各地。在这些地方,中医知识为当地医学吸收、借鉴,为当地医学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营养。直至17世纪,西方旅游者、外交官特别是传教士开始大量、系统地翻译中医典籍,中医在欧洲引起了普遍关注。

——据于智华《中医》


根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医和中药材传播到欧洲的几种途径。阿拉伯帝国有一部医学百科全书吸收和借鉴了中医药知识,结合所学,请写出它的作者、书名和地位。
2024-03-27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02 中国古代史 非选择题汇编-【好题汇编】2024年高考历史一模试题分类汇编(浙江专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中叶以后,尼罗河流域出现了埃及文明。宗教不仅干预国家政治和经济生活,而且影响了文化的发展,甚至渗透到每个人的现实生活中。到了新王国时代,在文学、艺术创作和宗教活动中形成了某些固有的传统模式,如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既不像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那样可以为几个不同民族的语言所利用,也与古代中国的象形文字的演变不同,它仅仅为古代埃及民族所利用。当希克索斯人入侵埃及后,他们带来了复合的弓、青铜短剑、盔甲,以及马拉战车等新式武器和装备,并被埃及人在对外战争中所利用。在埃及的基督教艺术中,希腊的奥林普斯诸神如阿波罗、爱富罗底、赫尔美斯等受到特别的爱戴。罗马在征服了埃及之后,在法老埃及专制主义基础上,以罗马帝国的专制主义制度统治埃及,形成了更为强化的专制主义政权。

——摘编自刘文鹏《论古埃及文明的特性》

材料二   阿拉伯文化具有明显的“重商”倾向,“商人”在阿拉伯语中有“聪明人”之意。阿拉伯半岛在地理位置上沟通东西,使其成为天然的陆上商业要道。蒙昧时期,贝都因人的主要生活方式虽然是游牧生活,但他们也通过从事经商活动来获取生活资源。古代阿拉伯人或“自己经营商业”,或“受雇于商旅,为别人做驮夫、镖客或向导”,不断促进商业活动在阿拉伯半岛的繁荣。《古兰经》中提到经商是受真主喜爱的职业,并把为经商而周游各地的人们与为真主而作战的人相并提。在公元750年建立的阿拔斯王朝首都巴格达,其百货齐全的商场里,既有各种本地的产品,也有各国商人运来的中国的丝绸和珠宝、印度的钻石和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牙、欧洲的琥珀和玛瑙。阿拉伯文化主要是由阿拉伯本土文化和伊斯兰文化以及希腊、波斯、罗马和印度等外来文化构成,并在宗教、哲学、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等领域都曾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阿拉伯人把古代印度、中国文化成就介绍到西方,又把阿拉伯的天文学、医学知识和伊斯兰教传播到中国等东方国家。

——摘编自肖凌《阿拉伯文化传统中的“重商”倾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阿拉伯文化传统中“重商”倾向的成因,并说明阿拉伯帝国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阿拉伯人通过将实力雄厚的部落结为联盟,加强了统治。在进行统治时,阿拉伯人并不拘泥于民族,而是以伊斯兰教为纽带把各个民族维系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阿拉伯人和波斯人建立了合作机制。这样一来,实现了由通过军事征服的“征服时代”向从事经济活动的“经济时代”转型。……阿拉伯帝国的中心从与地中海相连的地区向与印度洋相连的地区转移,印度洋被纳入阿拉伯帝国的版图,同时,阿拉伯帝国的经济活动中心也从干燥的地中海,转移到干燥地带和湿润地带的连接处,并进入将东非、西亚、印度、东南亚、中国南部连在一起的印度洋,阿拉伯帝国转型成为陆地和海洋的大商业帝国。

——摘编自(日)宫崎正胜《大国霸权:5000年世界海陆空争霸》

材料二   古代中国与阿拉伯作为亚洲两大异质文明的载体,通过贸易上的相互弥补,器物文明层面的彼此借鉴,宗教文化方面的交流融通,发掘和吸纳有益养分,满足各自所需,从而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摘编自王铁铮《历史上中国与阿拉伯国家的交往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帝国统治的主要特点,并分析其兴起和发展原因。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古代中国和阿拉伯推动了社会发展和进步,也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
4 . 读教材P16两幅图片“人首飞牛石雕”“乌尔王陵竖琴嵌板画”:两幅图片内容反映了两河流域文明的什么特点?
2024-03-1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阿拉伯帝国建立后,阿拉伯商人的足迹踏遍了亚、非、欧三洲。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了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阿拉伯在东西方之间充当了科学文化交流的桥梁……中国、印度的科学文化有很大一部分是通过阿拉伯传入欧洲的……阿拉伯的文化是在同时吸收了古希腊和古东方文化的基础上产生的,阿拉伯科学形成的过程本身就是东西方文化的一次大融合。

——摘编自张帅《阿拉伯文明的起落》

史料二   阿拉伯学者翻译了许多古希腊著作,把古代文化的辉煌重新展现在西欧人眼前。阿拉伯人还创立了完整的现代数学。世界名著《一千零一夜》是由阿拉伯人根据各民族民间故事汇集整理而成。阿拉伯的建筑也十分著名,他们制造了比较精密的测天仪,在很多大城市设立了天文台,专门观测天象。

——摘编自有关阿拉伯人的相关文章


【探究】
根据上述史料,概括指出阿拉伯文化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作出的历史性贡献。
2024-02-22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   汉谟拉比继承和发展了苏美尔和阿卡德时代一些城市的成文法或习惯法,以《乌尔纳姆法典》为范例,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统一了两河流域的法令。法典的基本思想,是以新兴奴隶主阶级之法治理古巴比伦国家。奴隶不受法律保护,却严格保护奴隶占有制和私有制,保护租佃和高利贷者的利益……用法律维护和加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这对各地豪强和氏族贵族的传统保守势力,随意解释法律和滥用司法大权,是一种约束、限制,也是下层人民保护自身有限利益的一种武器。

——摘编自史若冰《汉谟拉比的历史功绩》

史料二   苏美尔文明时期,盛行多神教自由信仰,王权对各种宗教信仰都不加以干涉,巴比伦人主导两河流域地区后,也继承了苏美尔人的宗教宽容传统,并不排斥异族的神。

——摘编自《多彩而开放的古代西亚文明》

史料三   几乎所有的神庙中,都有这样的描绘:国王双手捧着玛阿特女神,连同面包、啤酒等供品,一起敬献神前。这个简单的仪式包含着丰富的含义:玛阿特代表着神赐给人类的物质世界,它在国王管理下维持了初创时的和谐完美,在此时又由国王归还给神。这个给予和归还的过程象征着神与人之间的合作,即神创造世界,而人类以维持神创世界秩序的方式对神表示感激。这种神的创世行为就有了真实的意义,而神与人之间也就有了交流的渠道。通过这种合作,神与人共同维持他们的存在,达到永恒的境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的历史意义。
(2)根据史料二,概括指出古代西亚文化的历史特征。
(3)根据史料三,简要分析古代埃及人是如何看待神与人的关系的。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4-02-21更新 | 231次组卷 | 2卷引用:第3课 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7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世界文明古国的神话中都有洪水灭世的传说,只是原因和过程不尽相同。古代希伯来人和古代希腊人的洪水传说源头是苏美尔神话;在苏美尔人的泥版文书上,人们发现了故事的最早版本,后通过史诗被古代希伯来人继承,并传到古希腊人那里,于是就有了流传至今的洪水传说。中国古代也有大禹治水神话传说,但显然与上述神话差异较大。

——摘自陈淳《文明与早期国家探源》

材料二   1763年至1914年这一时期是欧洲直接或间接地成为全球主人的时期,在世界历史上具有突出地位,欧洲的霸权不仅在政治领域——以大殖民地帝国的形式表现得很明显,而且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也表现得很明显……1914年时,欧洲已称霸全球。这是一个漫长过程的非凡顶峰,这一漫长过程从500年前葡萄牙船长开始沿非洲海岸摸索前进时就开始了。现在,随着权力的史无前例的集中,欧亚大陆的一个半岛已成了世界的中心。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中苏美尔人使用的文字及撰写的史诗,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古代文明的特点。
(2)据材料二,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指出1763年至1914年人类文明所处的阶段并概括这一阶段国际格局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十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
2024-01-11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汉台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主题一 古代印度文化

材料一 婆罗门有效地利用了他们精通的《吠陀经》即赞美诗。这些赞美诗在举行宗教仪式和献祭时被大声朗诵。它们通过口头代代相传而留存下来,由于它们在人们心目中是非常神圣的,所以被逐词逐音地熟记。作为这一宝贵遗产的保管人和传送者,婆罗门能够以高于世俗首长刹帝利的印度社会领导人的身份,坚持并实施自己的主张。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佛教到12世纪末,也就是穆斯林土耳其人到达之时,它仅存在于少数几个地方,并处于没落状态。这一伟大的宗教运动从其诞生地反常地消失的一个原因是,它未能为应付日常生活中的危机做好准备,未能为出生、结婚、去世和俗人生活中其他一些关键性的转变提供种种仪式。对比之下,婆罗门则准备好自己的种种礼仪。这一事实保证他们尽管遭到改革者们的攻击却仍能生存下去。此外,更重要的是,婆罗门自己也从事改革。他们在富于哲理性的经典《奥义书》中,提出了他们自己的通向自由和解放的道路。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主题二 古代东亚文化

材料三  古代朝鲜文化打上了中国文化的深刻烙印,如提倡儒学,实行科举制,派贵族子弟到唐朝留学;另外,中国的汉字、汉文和儒家思想早在公元前就传入了朝鲜,新罗统一朝鲜后与唐朝密切交往,注重借鉴中国文化来发展本国文化,如朝鲜的文字、史学等,同时朝鲜人民又推陈出新,在借鉴中国胶泥活字印刷的基础上发明了铜活字印刷,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

——摘编自孟广林《世界中世纪史》

材料四  日本于7—10世纪设立的律令制是模仿唐朝的永徽律令和垂拱格式(为修改律令而临时发布的诏敕和官符,称为格;律令和格的施行细目称为式)而成的,但唐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国度,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需要大量的官员和严密的国家组织,这对相对贫穷弱小的日本来说是没有能力照搬的。于是,日本人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某些修改和变通,将大化改新前的一些惯例和制度吸收了进去,把那些归属于豪族大姓的部民制机构变成了官僚制下的基层机构。地方豪族的地位和特权虽然有所削弱,并且确实与中央官僚和中央贵族的地位权力差距甚大,但也没有彻底被取消,他们的权力有点像现在某些亚洲国家中的部族酋长的权力。

——摘编自王仲涛、汤重南《日本史》

材料五 玛雅人创造了美洲大陆上最古老的文明……他们独自发展了表意文字,用字母或符号作为表达思想的传统符号。为了计算时间、预言未来和为献祭及主要的丧葬事宜推算吉日,他们还研究了天体的运动。由经过专门训练的祭司搜集的天文学知识非常广泛,与当时欧洲的天文学知识不相上下。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六 也许是整个地区的气候发生了不利于玛雅农业的骤变,杂草疯长,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丛林日益向城市逼近,像沙漠吞噬绿洲一样,毁坏了玛雅人生存的基础;或者是疫病流行,导致人口锐减,损伤了文化的元气,也逼迫幸存者尽快逃离危险的故园;再或者是外部的威胁,如墨西哥中部居民侵犯,致使玛雅人逃难而去,听任自己繁荣的城市中心倾颓;甚至可能直接由入侵者捣毁了玛雅宗教建筑,发生“犁庭扫穴”的大灾变。

——摘编自林大雄《玛雅的智慧》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印度文化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什么?说明印度文化传播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根据材料二,佛教衰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文化对朝鲜社会产生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简析古代日本律令制国家形成的原因。
(5)根据材料三、四,概括朝鲜和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特点。
(6)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五提及的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
*历史纵横*
(7)根据材料六,分析玛雅文明消失的可能原因。
(8)综合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洲文明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主题一 西亚文化

材料一 古巴比伦最突出的成就是它的法律体系。《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最早的有系统的法典,它的全文刻在石头上石头上部刻着两个人,坐着的是神,站着的是汉谟拉比,这意思是说,神把法典交给人间的统治者,让他去执行。在西方法的思想中,法是从神那里来的,人只是服从法和执行法,在《汉谟拉比法典》石刻上,就已经看到了这个苗头。法典开宗明义就说制定这部法典是为了追求公正和正义,让正义之光照耀大地,消灭一切罪恶、一切恶人,使强者不可以压迫弱者,弱者可以得到保护。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钱乘旦讲西方文化通论》

材料二 从公元前3200年到公元前2350年,十几个苏美尔城邦……支配着美索不达米亚的公共事务。……当和平得以维系,政府也会组织建造大型公共设施。宫殿、神庙和抵御外敌的高墙出现在所有苏美尔的城市中,全部工作都由吉尔伽美什这样的领袖来组织和协调完成。神话中就曾提到吉尔伽美什在乌鲁克建造城墙和神庙的事迹。……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它支撑着农业生产与城市社会。随着人口的增加,苏美尔人扩大了蓄水池和水渠的灌溉网络。

主题二 埃及文化

材料三  下图为古埃及一位祭司的墓室壁画。这位祭司大约生活在公元前15世纪,画中描绘了埃及南部的农民犁地并播种的情形。


——以上材料均据【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主题三 阿拉伯文化

材料四  公元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经过一系列民族大征服,建立起一个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阿拉伯帝国。至9世纪前期,阿拉伯帝国达于极盛,经济繁荣,政治强盛,文化发达。9世纪中后期,阿拉伯商人苏莱曼所写的《中国印度见闻录》汇成,这是介绍中国的第一部阿拉伯著作。14世纪最伟大的阿拉伯旅行家伊本·白图泰,他在游记中详细记述了北非、中亚、南亚、东亚诸国的风土人情。

——摘编自《历史课标解析与史料研习·世界古代近代史》

材料五   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300年后的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家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l2世纪开始,许多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给欧洲带来了向心灵解放的“大跃进”,促进了发展自由思想的伟大进步,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

——摘编自蔡德贵《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巴比伦法律体系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政治特色。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说在两河流域早期文明中“比建筑物更为重要的是灌溉系统”。
*能力提升*
(4)比较材料二、三,说明两河流域的早期文明与古代埃及文明的共同特征。
(5)根据材料四,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并指出阿拉伯帝国在东西文化交流中的地位。
*历史纵横*
(6)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
2024-01-14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选择性必修三第3课古代西亚、非洲文化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周社会……人的思想现在可以自由驰骋了……中国这一思想繁荣的时代与古希腊的哲人时代、希伯来的先知时代、古印度的佛陀及其他早期宗教领袖的时代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不过他们得出的答案大相径庭,从而使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就此分道扬镳,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发展下去。

——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1)分别列举材料一的“地中海文明、南亚文明和东亚文明”中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或宗教领袖)及其主要观点。

材料二   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和心的部分,都要拿。

——季羡林《东学西渐与东化》

(2)从材料二的“三个方面”中选择一个与其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并以此为例,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近代中国是如何“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西方文明发展史是几个民族的接力长跑。一个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后走向了衰老,一支年轻有活力的民族就接过了这个文明的接力棒,创造了又一个辉煌的文明……一棒一棒传到今天,每次毁灭都是新的契机。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关于西方文明“接力”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
2024-06-0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届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