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法国巴黎圣母院是始建于1163年的大教堂。巴黎圣母院创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轻盈建筑骨架,拥有绚烂的玻璃花窗、高耸入云的尖塔、精雕细琢的雕刻,教堂内可容纳万名信徒,是中世纪美学思想和神学追求的集中体现。巴黎圣母院的建筑风格是(       
A.古罗马建筑B.哥特式建筑C.斯拉夫式建筑D.文艺复兴建筑
7日内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邯郸市武安市第一中学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故事是先民们对生活的加工和艺术提炼,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记载是人们对过往的追忆和反思,是特定时期社会意识的体现。下表为中外古代部分传说的记载。

部分中外古代的传说故事

事迹出处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耶和华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带着他的家人以及牲畜与鸟类等动物逃生。《旧约·创世纪》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的困苦,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山盗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被惩罚钉在高加索的山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列子·汤问》
摩西带领希伯来人返回故乡,上帝将海水一分为二、开出一条道路给希伯来人行走。当希伯来人通过后,又把海水合二为一把后面追赶的法老军队淹没。《旧约·出埃及记》
根据材料中相关联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论证有力)
2024-06-13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自19世纪英美编撰整体文明史以来,至今已有近百部著作问世,对人类文明发展规律的总结有所贡献。但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存在诸多问题:早期文明史书写缺失印度、中国等东方文明;极力贬低东方文明或亚洲文明,将其视为人类文明发展的“幼年期”以衬托西方文明的优越性;西方与非西方文明失衡,西方文明是主要内容;存在史实错误,认为东方民族非文明的源头;缺乏历史书写的严肃性和客观性,将中国王朝的衰退归结于中国语言文字的复杂性,将印第安文明的毁灭归结于其不适应西方文明。其中,最严重的问题即是西方霸权式的文明观始终存在:或大肆宣扬欧洲海外扩张和殖民带来的“世界性影响”,或将16世纪以来的时代统称为“西方统治时代”,甚至将人类从古至今的文明完全置于西方主导的“全球化”浪潮中,一种新型欧洲中心论日渐凸显。

——摘编自杨清《英美“世界文明史”编撰述评》

根据材料,结合中外历史知识,对早期英美的“世界文明史”编撰进行评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修昔底德是古希腊三大史学家之一、古典“人本史观”集大成者,在整个西方史学发展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希腊神话中包含希腊人对于“人”的观念的最初思考。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代表普罗泰戈拉,初步将哲学的视角指向了“人”。古希腊杰出医者希波克拉底强调医生应更多地着眼于病人的生活方式以及性格特征。修昔底德亲历了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的辉煌和战争的残酷,他写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当代人写当代史,既没有可供参考、借鉴的前人著述,也没有留存的档案、史料,因此他奔走于希腊世界多个地区实地考察,一方面多了解、多询问,另一方面将不同目击者提供的资料进行相互印证。修昔底德在解释历史事件时,能够从政治、经济等方面入手,进行综合分析,并认为自然界自身的运动才是导致自然现象发生的原因,而非神明的意志,极力地赞美人、歌颂人,才使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更加可靠,铸就了其在西方史学发展中的不朽地位。

——摘编自王旭《论修昔底德著作中的“人本史观”》

材料二   先秦是中国古代人本思想发展的重要时期,以人本思想发展为线索反观该时段史书编撰的变化,能够更加深入地体会中国古代史家独特的历史见解和以人为重的史学传统。先秦史书在断限,即在选择要记载的人事内容范围上比较模糊,如《尚书》大抵记载虞夏商周之事,直至春秋战国史书在断限方面则变得比较确切。《尚书》之诸多篇目简洁却不明了,集中记叙周君主、周公、召公等少数人之言语。至春秋战国,为更有效地记载历史,以被史家所认定的人主活动的时间顺序为目,同时史家开始着重于叙事,其记载的人物数量急剧增加,并且这些人物事件的分布并不是零散的,相同人物的事件分布较为集中,使读史者能够更有效地掌握史实。《左传》时,更出现了“君子曰”的论史形式,编者可以在“君子曰”后面提出自己的看法及评价等,这是比“春秋笔法”更为明确的以书史的方式介入现实政治的表述方式。

——摘编自蒋迪《从人本思想的发展看先秦史书编撰的变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修昔底德“人本史观”产生的原因,并对其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本思想影响下的先秦史书撰写演变的趋势。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史学发展的认识。
2024-05-31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皖东县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史学家亨利·皮朗曾写道:“天父难道没有说过罗马的存在与上帝的意志是一致的,而这对于基督教是必不可少的?教廷难道没有参照罗马的组织构架吗?难道没有使用帝国的语言吗?难道没有保留帝国的法律与文化吗?教廷的重要人物难道不是来自先前的元老院吗?”该史学家意在强调(     
A.蛮族入侵中断欧洲文明B.地中海文明具有连续性
C.罗马借助宗教进行扩张D.宗教改革已经刻不容缓
6 . 在某种程度上说,《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圣经》也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中世纪基督教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据此判断,中世纪基督教(     
A.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B.充当着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C.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D.侧重于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5 世纪英格兰文学作品《亚瑟王之死》讲述了著名不列颠国王亚瑟及圆桌骑士的故事。王室有一个奇大无比的圆桌,每个骑士到来都要叙述自己的行侠事迹,由大家判定其是否可以在圆桌旁占一席位。判别的标准不在于忠君程度而是“勇敢”“冒险”的品质。由此可见(     
A.人文主义成为社会共识B.封君封臣制度完全解体
C.骑士精神受到极大推崇D.革命思想得到蓬勃发展
8 . 有学者认为,希腊罗马文化后来分裂成三种文化,并分别在其中存活。这三种文化分别是:西边的罗马 天主教文化、东边的东罗马帝国文化与南边的阿拉伯文化。在中世纪末期,这三种文化在意大利北部交汇融合,“文艺复兴时期”就逐渐开始了。该学者旨在说明(     
A.古希腊、罗马文化是欧洲文化的源头B.阿拉伯人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
C.中古西欧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D.文化传承是文化复兴产生的根本原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日耳曼人南下与罗马帝国接触的过程中,军事首领号召青年跟随他参加战斗,组成亲兵队。官兵之间不仅有宗法、伦理上的主从关系,还有“战利品共同分配”。日耳曼人建立法兰克王国之初,国王按照“战利品共同分配”的传统将土地分赠给他的亲兵们,强化了二者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这说明(     
A.民族大迁徙推动欧洲社会变迁B.封君封臣制度渗透了契约理念
C.民族交融决定欧洲的历史走向D.日耳曼移民强化封建等级制度
10 . 早期的拜占廷建筑大多仿照古罗马式样,数量多、教堂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奢华;7世纪后,建筑数量减少,规模也不如从前,教堂建筑呈现占地少、向空中发展的特点,取消了圣索菲亚大教堂那样的中央大穹窿,代之以若干小穹窿。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拜占庭国力的损耗B.古罗马文化的衰落
C.基督教会势力削弱D.拜占庭文化的创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