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欧洲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在某种程度上说,《圣经》本身就是契约,即上帝耶和华与人之间的契约。《圣经》也孕育了基督教法治传统的萌芽,中世纪基督教要求人们遵守世俗社会的法律,教会里的主教和教徒主张法律权威高于国王的权威。据此判断,中世纪基督教(     
A.顺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B.充当着规范社会秩序的重要力量
C.推动西方文明的延续和发展D.侧重于贯彻人人平等的社会理念
2 . 公元2世纪下半叶的罗马作家米努契乌斯·菲利克斯曾说,“罗马人除了拜自己的神之外,还拜所有的神……刚征服一个城堡,就对这一地区的神灵叩拜起来,无论什么神都拜,甚至设立神龛拜不知名字的神,还拜亡灵”。这一做法(     
A.消弭了帝国境内的民族矛盾B.是罗马万民法实施的结果
C.适应了罗马帝国扩张的需要D.动摇了基督教的国教地位
3 . 早在公元前7 世纪,其他民族还在祈求神灵保佑的时候,古希腊人就在积极探寻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提出了“水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的观点。后来,又有人提出“无限者”、气、火、水、土等为世界本原的观点。由此可见,古希腊(     
A.哲学蕴含理性主义精神B.解决了世界本源的问题
C.文明程度领先世界各国D.哲学发展呈现混沌局面
4 . 苏格拉底在教育方面主张要培养具有智慧、正义、节制、勇敢等品格的人,同时他认为“美德即知识”,应该将政治、雄辩术、几何、音乐、天文学、体育等列为需要学习的科目。这些主张旨在(     
A.否定封建神学桎梏B.普及民主政治理念
C.推动自然科学发展D.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古罗马早期史学家尤为重视政治史,撰写于共和国后期的史书《喀提林阴谋》,不仅叙述风格,就连一些史评也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极为相似;成书于帝国早期的史诗《埃涅阿斯纪》有很多情节模仿了《荷马史诗》,有的地方甚至是照搬。这可用于说明(     
A.“希腊化”范围的扩展B.古罗马文学的虚构性
C.政体变迁的学术影响D.西方古典文化的传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4世纪英格兰圣方济各会修士威廉·奥卡姆提出了奥卡姆剃刀原理,他指出在可以使用少数几个概念解决问题时,没有必要创造更多概念,即“如无必要,勿增实体”,以此来批驳中世纪经院哲学复杂的神学体系。奥卡姆的思想主张(     
A.是人文精神在神学中的体现B.为宗教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C.有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D.动摇了基督教会的神权统治
7 . 5世纪末,法兰克王国的创立者克洛维皈依基督教;加洛林王朝的丕平把《上帝之城》中所表述的“君权神授”的神学政治观念当作其改朝换代的理论依据;另一位国王查理大帝用基督教的信仰取代了皇帝法令对萨克森人进行的统治。这表明法兰克王国(       
A.国家政局动荡不安B.实行封君封臣制度C.法律遭到严重破坏D.借助宗教维护统治
2024-04-25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长治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有学者研究,“(中世纪西欧)人们不是在现实生活中确证自己的本质力量和存在价值,而是在虚幻的世界中寻找生存的根据……人性、人的价值、人的现世生活都是应当遭到鄙夷的”。这主要是由于(     
A.基督教文化发展和传播B.人类失去真实的自我
C.罗马帝国统治受到冲击D.启蒙运动向纵深发展
2024-04-2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第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人倡导的仁爱、宽恕思想塑造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汉族、匈奴、突厥、吐蕃、女真、蒙古、维吾尔族等民族都拥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传统和习俗,并在相互交流和融合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思想流派提供了不同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选择,允许人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求得生存与发展。从汉赋、唐诗到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每一种形式都展现出不同地域、不同历史背景和不同审美观念的独特之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信仰与传统的中国哲学思想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促进了宗教和哲学的融合。中国古代封建君主也大多深谙因地制宜的治理策略,包括唐代的羁縻制、辽代的南北分治、清代的盟旗制等都体现者这一理念。科举制的创立和发展更是让中小地主实现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政治抱负。此外,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商业、科技等领域的交流提供了平台,并使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互渗透、相互影响。

——摘编自王炜民《中华文明概述》

材料二   古代西方文明崇尚对立与冲突,常常导致宗教战争和割据战争的爆发。人类历史记载以来最早的意识形态冲突,乃是公元420年罗马帝国摄政普尔克里娅以保护波斯境内的基督徒之名,而对迫害基督徒的波斯皇帝巴赫拉姆开战。中世纪,欧洲统治者为了弘扬基督教,打击异教徒,多次进行所谓的宗教清洗、宗教裁判,不同于基督教信仰的各类宗教或惨遭灭绝,或被迫远走异国他乡。欧洲各国君主和宗教人士发动的讨伐异教徒的九次十字军行动,几乎每次都以灾难性的失败告终,但这些行为往往成为全欧洲基督徒的美谈。欧洲各阶层之间也对立严重,即便是古希腊,外邦人想要获取公民权的机会几乎为零;中世纪贵族的后代永远是贵族,庄园主世代为庄园主,农奴几乎没有任何走向自由民的机会,甚至在法国等国家还存在与阶层一一对应的三级会议。中世纪晚期,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欧洲的冲突更是旷日持久,对近现代欧洲历史走向的影响不可避免。

——摘编自孟广林《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华文明包容性的具体表现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西方文明不同于古代中华文明之处并分析其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西方文化带有浓重的英雄传奇色彩,它不认为应该改变自己的行为来配合群体的统一;西方人习惯于单枪匹马地处理事务,独断地解决问题。这说明西方文化(     
A.凸显个人利益至上理念B.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色彩
C.注重弘扬理性主义精神D.强调个人与社会价值统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