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南亚、 东亚与美洲的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美国学者亨廷顿把世界文明分为基督教文明、东正教文明、儒教文明、日本文明、印度文明、伊斯兰文明、拉丁美洲文明和非洲文明等8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世界文化分为欧洲文化、美洲文化、阿拉伯文化、非洲文化、俄罗斯文化、印度文化、中国和东亚文化等表现形式。两者(     
A.都显现了文化的多样性B.体现了统一的划分标准
C.突出了欧洲文明的地位D.都强调了文化的统一性
2 . 印度建立过霸业的摩揭陀王国其三个王朝(约公元前544~前324年)中的离车王朝和难陀王朝的建立者均出身卑微,难陀王朝的建立者摩诃波德摩·难陀甚至是首陀罗种姓。由此推知(     
A.印度君主出身低微B.最高统治者支持婆罗门教
C.印度政权更迭频繁D.佛教受到了新兴王族青睐
3 . 贵霜帝国在迦腻色伽一世(127—151年)在位时佛教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大批大月氏僧人通过陆路将佛教传播到中国。与此同时,与佛教有关的键陀罗艺术也随之进入中国。这说明贵霜帝国的强盛(       
A.促进丝绸之路的开通B.扩大了古印度文化的影响力
C.引发游牧民族大迁徙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交汇交融
4 . 史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是我们了解历史,尤其是早期地区文明发展的重要参考资料。对下列史诗解读正确的是(     
①《吉尔伽美什》   ②《荷马史诗》   ③《摩诃婆罗多》   ④《罗兰之歌》
A.①是目前所知世界最早的史诗,反映两河流域早期文明的情况
B.②是古代罗马文学的早期代表,成为后世西方文学的重要题材
C.③是反映早期雅利安人征服南亚次大陆的文献史料
D.④属于②其中的一篇,以楔形文字的形式保存留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源氏物语》以日本平安王朝(794年—1185年)全盛时期为背景。据统计全书仅引用白居易一人的诗句就达108处之多,另外还涉及到《庄子》、《史记》、《诗经》、《昭明文选》等。这些现象折射出(       
A.中华文化强大的辐射力B.大化改新的成效显著
C.日本民族认同意识增强D.幕府开放的对外政策
6 . 泰戈尔曾充满激情地讲一个故事:苏陀伽摩渴望在圣者乔达摩座下诵习圣典《吠陀》,因为传授和学习《吠陀》是婆罗门的专利,所以乔达摩问询他的种姓,苏陀伽摩向乔达摩坦白了他的首陀罗身世。乔达摩的婆罗门学生一致骂他是“无耻的非亚利安贱种”,但乔达摩却感动地说:“孩子,你不是一个非婆罗门,你属于再生种姓里最高的种姓,你生于一个从不欺骗人的婆罗门家庭。”据此判断泰戈尔(     
A.批评种姓制度B.有意美化婆罗门C.否认宗教差异D.维护了法律等级
2023-07-21更新 | 349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因互鉴而丰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犍陀罗处于古印度西北地区,是南亚与中亚、西亚连接的枢纽。这里曾经是波斯帝国的一个行省,之后成为亚历山大帝国的殖民地,后来又被纳入孔雀王朝的版图。这里文化交流频繁、思想意识相对多元,希腊古典艺术与印度佛教文化融合,形成了犍陀罗佛像艺术。艺术家模仿希腊雕塑创作了大量佛像作品,早期佛像一般身穿希腊式的拔袍,袒露右肩,面部则带有明显的欧洲人特征。犍陀罗艺术传入中国北方地区后,经过南北朝时期的模仿和不断融汇,演化出新的视觉形式。

——摘编自徐晶《汉传佛像雕塑的艺术风格研究》等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概括犍陀罗艺术的形成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犍陀罗佛像艺术传入中原的路径及其变化。
2023-07-08更新 | 83次组卷 | 2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印加古驰道是印加帝国在1438-1532年期间沿着安第斯山脉修建的山路,以库斯科城边的萨克萨瓦曼圆形古堡为起点,全长二三千公里。该驰道的修建主要是为了(     
A.巩固帝国统治B.促进经济交流
C.移民边疆地区D.便于百姓生活
9 . 14世纪,小乘佛教传入柬埔寨,改变了柬埔寨众多宗教平分秋色的局面,并一直占据主导地位。用于书写小乘佛教的巴利文也传入柬埔寨。这一局面形成反映了(     
A.佛教在东南亚逐渐本土化B.文化冲突导致佛教的分裂
C.佛教传播重构了族群结构D.古印度文化影响力的扩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如果以时间和语言区域划分,印度可分为吠陀文化、雅利安文化、达罗毗茶文化、阿萨姆文化等。如果按宗教派别区分有婆罗门文化、佛教文化、伊斯兰教文化、基督教文化、锡克教文化等。上述材料旨在说明印度文化具有(     
A.宗教性B.统一性C.多样性D.世界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