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3 道试题
1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74次组卷 | 37卷引用:天津市蓟州一中、芦台一中、英华国际学校三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2 . 东北地区作为清朝“龙兴之地”,清政府长期以封禁政策阻止汉族移民迁居,而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和吉林西北平原。这一变化是由于清政府(     
A.意图增加政府收入B.加强边疆治理
C.希望缓解人口压力D.防备外来侵略
3 . 古代的人口迁移。

图1魏晋南北朝时期移民方向示意图

图2清朝前期移民方向示意图


比较图1、图2,结合所学对两幅图中的人口迁移情况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2-08-01更新 | 143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密云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下面是从13世纪到19世纪初中国人口增长率的变化。其中高峰段人口数据的出现显示出

中国人口增长率变化
资料来源:Bennett.M.K.(1954)
A.封建经济的持续繁荣B.资源危机日益严峻
C.政治局势的相对安定D.税制改革效果显著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凯尔特人是日耳曼民族在迁徙的过程当中出现的。在凯尔特的神话崇拜当中,供奉着许多女性神灵,最凶猛的战神Morrigan也是女性,女性上战场这种罕见的事在古凯尔特人的战场上倒是时有发生。这说明(  )
A.凯尔特的女性有征伐和尚武精神
B.同时期凯尔特部落女性的地位都要高出其他部落女性
C.凯尔特女性的主要任务是上战场打仗
D.凯尔特女性的武艺超群
6 . 人口数量是古代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选自《中国历史人口变迁图及人口密度图》

材料二   北宋初期的989年全国户数只有650万。到北宋末的1110年,已增长到2088万。但史料记载这一年的“口数”仅为4673万,每户平均口数仅为2.24。绝大部分学者认为,宋朝统计的口数只包括男丁,即成年男子。如以汉唐史料所载户口比例,即每户5口左右推算,北宋末年的实际人口数应当超过1亿。

——摘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总结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
(2)材料二中,宋朝人口数量有史料记载和学者推算两种结果。你更认可哪一种?说出你的理由。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古代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公元2世纪,亚欧大陆偏北地区生活着众多的游牧民族,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在中国,勾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连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交融.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江南地区的开发。在欧洲,日耳曼人灭亡了西罗马帝国。7世纪起,阿拉伯人势力扩大,建立起阿拉伯帝国.

——摘自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材料二 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的征服带来了伊比利亚的文化概念,他们认为比土著文化优越。同样,他们也认为非洲宗教和文化比自己的低……印第安社会生存下来,并且在与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互动的同时,维持着相对的自治性。同样,奴隶们在学习应付他们的主人和适应断环境的同时,保持了非洲的宗教传统,信仰、习惯和语言。

——摘自斯基德莫尔、史密斯、格林著,张森根等译《现代拉丁美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亚欧游牧民族的大迁徙产生了哪些影响?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欧洲侵略者的殖民活动对美洲文化产生什么作用?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西汉时期,我国便与东南亚地区国家有了来往。下南洋的移民以闽、粤两省为主。闽、粤两省海岸曲折,人民与海相习,且两省距离南洋较近,往返方便。据《汉书》记载,早在公元1世纪时期,中国就与越南、泰国、缅甸等地有所往来。在南北朝时期,更多中原人士纷纷移居东南亚地区。唐朝后期,又因黄巢起兵袭击广州地区,广州人争相逃亡东南亚。

——摘编自吴玉成《广东华侨史话》

材料二   自西汉至唐代,国家间的使节来往,国人经商出洋的情形屡见不鲜,但当时移民尚未形成规模。宋代以来,移居东南亚的华人迅速增加。华侨把中国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手工业技术带到了南洋诸国,如婆罗洲的通波索人学会了使用和制造华侨传去的耕耘工具和耕耘方法。在印尼和泰国,华侨在那里建立了制瓷和造船中心。同时,华侨还把中国的文物典章制度、诸子百家学说和文化典籍、生活习俗带到了南洋,促进了当地各国政治、文化、宗教、习俗的剧烈变革。

——摘编自张天《华侨对南洋的开发与中华文化的南移》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华人大批移居南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侨下南洋的影响。
2021-07-20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张家口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9 . 中国古代的移民主要是由北部和西部地区向中原地区移民,由山区向平原地区移民。但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的移民趋向,则主要是从人口稠密的大河下游三角洲地区向大河中游和上游山地逐渐推进。明清时期长江流域和南方各省移民趋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的变迁B.区域分工的出现
C.人口政策的调整D.高产作物的传入
2021-07-19更新 | 550次组卷 | 27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如图是在中国新疆和田地区、楼兰遗址等地出土的少量贵霜帝国钱币。据此可知

注:金币正面(右图)周边有一圈古希腊字母;背面(左图)为湿婆站像,站像右边有希腊文“湿婆”字样。
A.和田、楼兰等地是贵霜帝国的辖区
B.当时新疆地区的商品贸易交流频繁
C.贵霜帝国深受东西方文化的影响
D.贵霜帝国钱币铸造工艺领先世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