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001780年间到达美洲的英国移民中就有70%来自于爱尔兰和苏格兰地区,与此同时,英格兰和威尔士地区的移民从顶峰时的35万降至不足10万。北美独立战争前夕,只有不到20%的男性移民被称为“劳工”,而69%则是“技师”和服务性行业人员。大批有一技之长的英格兰或苏格兰城市贫民移居海外,对他们而言,“移居海外不再是绝望中的逃避,而是追逐中的机遇”。前往美洲的自由移民,与17世纪的契约工人不同,从事商业和贸易的男性很明显占多数。尤其是1763年以后,越来越多的来自上层社会和中产阶级的年轻人移民来到殖民地,从事商业活动或是在军队和当地政府中谋职。

——摘编自张亚东《试论18世纪英国的海外移民》

材料二   郑和下西洋后,“闽广之民,造舟涉海,趋之若骛”,出现了大批国人移民定居东南亚的现象。鸦片战争后,农民起义不断,统治阶级往往对参加反抗斗争的农民进行残酷报复,使得人民流离失所,大批逃往南洋。突如其来的社会经济变迁又造成了一大批失业者,他们为了养家糊口,纷纷下南洋以求发展。列强通过招工贩子许诺各种利益诱骗出国华工签订契约,更有甚者不惜动用绑架方式获取华工。半个世纪里,就有约200万华工被诱骗至东南亚地区进行苦力劳动。

——摘编自庄国土《论中国人移民东南亚的四次大潮》


(1)根据材料一、概述18世纪英国人移民北美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华人移民东南亚的原因。
2024-03-2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璧山来凤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侨批(闽南方言中称信为“批”)是海外华侨寄回家乡附带汇款的家书及回文。侨批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70年代,目前整理约有16万件。2013年侨批档案人选联合国《世界记忆遗产》。阅读下列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古以来,闽粤等地区就是海上贸易、对外移民活跃的地区。明清时期下南洋的华人以经商谋生者居多。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和掠夺,国内频繁的战乱、灾荒,造成民众流离失所,失业者日增,濒海居民遂纷纷出海渡洋谋生。1860年《北京条约》签订,允许英美等国在华招募青壮年劳工出国。因为应募者要订立契约,以出国后的工资为抵押换取出洋旅费,时人称为“契约华工”,又叫“卖猪仔”。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在我国东南沿海招募“契约华工”超过200万人,在东南亚的橡胶园、古巴的甘蔗园、澳洲的金矿、美洲的中央太平洋铁路都有大量的契约华工劳动。

——摘编自刘平《晚清海外移民的心酸历程》

材料二   侨批1   本日报竞载,谓小吕宋华侨自演戏至今,已捐助革命军十万,又到去九百余人矣,至下等之人亦捐五元,甚然赞叹。中国人近来之爱国心大明也。

——191110月菲律宾华侨林书晏给黄开物的批信

侨批2   今者,愚欲与卿相商一事最利便于卿,何也?放足是也!放足之益实有数层,行路免艰难也;出外舟车免畏怯也;操作得自由也。有此三利而无一害,卿何妨而不为?

——1914年菲律宾华侨黄开物给妻子林氏批信

侨批3   迳复者,顷代收到抗大捐款国币贰佰元,当遵命转交该校当局。先生等关怀祖国抗战人才之养成,爱国热忱殊堪钦敬!(抗大:抗日军政大学)

——1939年周恩来回复泰国华侨苏君谦捐款批信

侨批4   近闻塘(唐)山春耕久旱,农田受阻,将来早稻绝望,以致米价如此突涨猛进,各处灾民叫苦连天,饥荒来临,实吾潮之不幸也……幸得俺乡侨,募国币120万元之左右,惟该项汇至汕头商号,然后领取更为妥善。

——1946年马来西亚华侨蔡得松给祖父母批信

侨批5   家乡自解放后,在毛主席领导下,封建势力已告清除,资产阶级经被打倒,不论交通、水利等要旨,凡属国计民生者,莫不落力改建,海外华侨多阅报章,每得佳讯,除少数顽固分子外,莫不额手称庆,跃跃思归。

——1951年泰国华侨刘潮俊给父母的批信

(上述5则侨批从潮汕侨批数据库中收集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移民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原因。
(2)从材料二中任选一则侨批文献,结合所学知识对其内容进行解读。
(3)根据上述材料,说明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遗产的理由。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开始到1890年边疆扩张结束,美国的西进运动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最初的移民中,既有南部的奴隶主,也有北部的土地投机商,但人数最多的还是猎人、矿工、牧民和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人口越来越密集,土地基本被占用,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从密西西比河到太平洋沿岸,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随着西进推进,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农场被建立起来,公路、铁路的建设高潮也逐渐兴起。西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人们要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还得时常防备印第安人的袭击。……几乎每一次向西挺进的人流都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

——整理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等

材料二   走西口是明清以来山西、陕西人民不断迁徙到西口地区(今内蒙古西部地区)谋生而形成的一种社会现象。明清时期,走西口的主体主要是军队兵变士兵、蒙古人掳掠的俘虏、追求土地的农人等,逃避饥荒的流民也是其中的重要部分。西口土肥水美,早期走西口的汉民也只向蒙旗交租,不向国家纳赋。走西口者大多春至秋回,当雁行人来回奔波于家乡和西口外的时候,他们的家乡只能是其祖籍地,这种观念并没有很快就随着逐渐出现的人口定居而发生改变。随着人口迁移规模日益扩大,西口也得到发展,至清末,二百余年,耕凿相安,乡井是故,讼狱至县,差徭应县,虽日蒙疆,俨同内地

——整理自刘忠和《走西口历史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西进运动”中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西进运动”相比,明清“走西口”人口迁移的主要不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末以来)四种灾祸——贫穷、军国主义、宗教迫害和政治上的专制——在不同程度上是意大利人、斯拉夫人和犹太人愿意乘船长途旅行到新世界来的原因。不过所有权威人士都认为,一些吸引移民到美国的力量,如新机会的诱惑力、轮船公司的宣传和征募经纪人骗人的鬼话,比起把他们从故乡驱赶出来的力量,更加具有信服力。而且,新移民中的大多数,或者是直接响应美国对不熟练劳工的需要而来的,或者是受到与铁路和工业雇主配合密切的职业介绍所经纪人鼓励前来的。

——摘编自阿瑟·林克等《一九○○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二   “新移民”中只有很少数去南部各州,他们中的大多数定居在纽约、芝加哥和底特律等一些大城市,这是因为大城市工厂林立、商业发达,就业机会多,而且他们在民族聚居区里有不少亲友和同胞,这些都有助于他们谋求生计和适应新的环境。这些不同民族聚居区俨然大城市里的小城镇,因此有许多美国学者把它们称作“被包围的飞地”,比如当今纽约市里仍存在的“小意大利区”“犹太人区”“斯洛伐克人区”等就是延续下来的“飞地”的例证。因此,这批在大城市定居的“新移民”,既没有与土生的美国人融合在一起,也与其他民族聚居区彼此隔离,不大往来。

——摘编自威廉·J.本内特《美国通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末以来欧洲人移民北美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新移民分布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世界各大洲和中国的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比率变化(%)

年份中国欧洲非洲美洲
165022.918.318.32.4
175030.919.213.11.6
185035.122.78.15.1

——摘编自《列宁全集》

材料三   斯大林模式的新型现代化途径是,在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以苏维埃政权为杠杆,采用非常手段从本国农业积累工业化资金,用行政办法对资源、劳动力进行重新配置,采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式快速地推进现代化。

——米艳《试论斯大林模式:落后国家现代化的一种途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欧、非、美三大洲人口变化的主要史实,并简析其历史影响。
2022-08-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尽管19世纪有数百万欧洲人移居海外,但是1914年欧洲大陆的人口却仍然膨胀到它在1750年的3倍以上。此前大部分人口死于传染病,而传染病的传播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水平。随着19世纪马铃薯种植的增加,人们的营养水平得到提高,对疾病的自然抵抗力也相应增强,死亡率自然也就随之下降。即使有时会发生农作物歉收,新的运输工具也保证了来自外界的充足供应。同时工业革命还改进了下水道系统,饮用水也更加安全,这也进一步降低了死亡率。新医药科学的应用,例如接种疫苗、对传染病人进行隔离等措施使得西北欧的死亡率进一步下降:从1800年至少30%降低到1914年的15%左右。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欧洲工业化进程比较缓慢的南部和东部等地向德国、法国,尤其是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的工业中心输送了几十万移民。在19世纪末,意大利、葡萄牙、西班牙的移民者也如潮水般涌入了有更广阔前景的拉丁美洲国家。19世纪早期,在英国的领导下,从非洲贩运奴隶的贸易废止了,只是向中东贩运奴隶的现象还留下一些残余。

——摘编自皮特N斯特恩斯著《全球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导致19世纪以后欧洲死亡率下降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工业化进程对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时,中国对外贸易、航海事业都很发达。7世纪初,在苏门答腊东南部建国的室利佛逝兴起后经常遣使来唐。唐代初年,诃陵国统一爪哇岛上的30多个部落后也和唐朝往来密切。室利佛逝当时是印度之外的世界佛教中心之一。唐朝时,中国高僧义净曾在室利佛逝居住十二三年;他所著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是在室利佛逝写成而寄归中国的;中国高僧运期,精通古爪哇语,长居爪哇和室利佛逝并圆寂于此;据《新唐书·诃陵传》记载,唐代和尚会宁于公元665年到诃陵,居住10余年,翻译佛经。公元10世纪时,阿拉伯人马素提在《黄金牧地》一书中,记述了公元943年他经过苏门答腊时,看见许多中国人在岛上从事种植业。苏门答腊岛南部的众多中国人自称是在黄巢起义失败后避居这里的。自那时起,印尼华侨就豪迈地自称“唐人”,称祖国为“唐山”,把自己在海外的居住地称为“唐人街”。后世移居海外的华人多沿用这一称谓。下图为画家笔下的1940年雅加达班芝兰唐人街街景(局部)。

——摘编自薛秀霞《印尼华侨移民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印度尼西亚的“唐人街”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两条历史上华人移居海外的现象,并分别说明理由。
8 . 中国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历史悠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秦是一个能量很大的皇朝,它统一中国后出于政治和经济上的需要,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人口迁移,第一类是"实关中",第二类是戍边和开发新区。

西晋末年,发生了八王之乱,……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

北宋末年,由于战乱,北方居民为逃避灾难,大批人口南下,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元朝统一以后,许多汉族人民来到边疆地区,为那里的开发作出了贡献,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清代后期,朝廷鉴于国际形势之险恶,对台湾的战略意义有所认识,不仅完全解除了对移民的限制,还在厦门、汕头、香港等地设立"招垦局",以提供资助和优惠来促进对台湾的移民,为日后的发展在人口上奠定了基础。

材料二   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为什么要去闯关东,因为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还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第三,因为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扶老携幼,结队成群,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可以说,今天东北超过8成人的祖先,都是那个时期的移民。

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及以后半个多世纪的移民路线。一是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又有10万来自上海的知识青年和鲁、豫、赣、蜀等省的农民加入兵团,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当年10万转业官兵,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吸纳了20多万名来自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和自治区内城市的知识青年。二是三线建设:"三线"如果从卫星上俯瞰,三线地区是甘肃乌鞘岭以东、京广铁路以西、山西雁门关以南、广东韶关以北的广大山区腹地,16年中,国家在属于三线地区的13个省、区投入巨资,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等,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三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劳动大军奔往东南沿海和农民工进城。四是出国潮,……估计也有几百万人的。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古代代人口迁移的方向。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人口迁移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移民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知识,分析现代国移民的原因。
2019-06-14更新 | 181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第三十中学2018-2019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