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1870-1894年,德国约有250万人流出海外,出境移民在德国是一种普遍性现象。1896-1913年,由德国流往国外的人口仅47.6万人,德国逐渐转变为入境移民国家。导致上述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帝国主义竞相扩军备战B.君主立宪制在德国建立
C.德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D.劳动力大规模全球流动
2 . 美国和拉美都曾经是欧洲的殖民地,独立后由于发展程度不同,美国与拉美文化的多样性呈现出各自不同特点。下列属于美国和拉美文化相同特点的是(     
①多源,混血社会             ②呈现出民主与法治特征
③文化融合,具有多元性   ④以欧洲文化为主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东汉末年以来,各地封建军阀长期混战,中原地区人口大量死亡,生产遭到严重破坏,三国及西晋统治者为补充兵源、发展生产,鼓励甚至强制少数民族入迁。晋武帝在位时,仅匈奴入塞者就有三十万左右。“终魏晋世,黄河、长江两流域间,连岁凶灾,几无一年或断。总计二百年中,遇灾凡三百零四次。其频度之密,远逾前代”。东晋十六国时期,匈奴汉国刘渊在其徙都平阳时,将民户也迁到平阳。在灭后燕后,前秦苻坚将关东胡汉人民十万户迁至统治中心关中。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

材料二:1850年代,美国许多州,尤其是西部各州在欧洲设立了移民办事处。1862年,林肯签署了《宅地法》,规定符合一定条件,美国公民或申请公民资格的人,都能免费获得一块160英亩的公共土地。1864年,美国政府成立了移民局,通过了《鼓励移民法》。同年,波士顿商会还成立了美国移民公司,目的是从欧洲招募熟练工人。1865年以后,各州积极采取移民政策,招募劳动力的热潮从东部扩展到西北部。1850年起,美国移民数量剧增。从1820年至18880年,合计有1164万人移居美国。

——摘编自王晓峰《美国政府经济职能及变化研究》等

材料三:1954年,仅上海市无法就业的青年就达60多万人。在团中央的发起和组织下,全国迅速掀起组织青年垦荒队到边疆的活动。1956年,中共中央指出国家应当有计划地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决定从1956年开始,在12年内,要求国有农场的耕地面积要增加到14000万亩。1956年的移民垦荒任务确定为:由山东、河南、河北、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移出55万余人,分别安置在黑龙江、青海、甘肃、江西、内蒙古等省区,建立新的农业生产基地。1956年中央对移民垦荒的工作给予了很大支持,迁移时所需的路费和住房、建设新村道路、桥梁、水井等费用,均由国家投资解决。

——摘编自闫存庭《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移民垦荒运动》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东汉末年至两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徙的原因,并指出其迁徙的方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50—80年代美国外来移民潮形成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1956—1957年我国省际移民迁徙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省际移民迁徙的历史作用。
2023-11-20更新 | 191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
4 . 19世纪末美国排华情绪加剧,被人贩卖到美国加州的丁龙辞职回国。他希望把终生积攒的血汗钱12000美元捐献给一所有名的美国大学,建立一个汉学系。在朋友的帮助下,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设置了“丁龙讲座”和“东亚系”。丁龙的经历说明华工出国(     
A.促进中华文化的交流传播B.推动了美国停止人口贩卖
C.提高了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D.助推美国对知识精英的需求
2023-05-21更新 | 637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世纪末至19世纪,全球人口分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殖民主义使得欧洲人作为水手、军人、农民、商人、僧侣以及行政人员迁居海外。至1760年,欧洲移居美国的人口仅为160万,之后,移民速度有所加快,整个18世纪,就有约150万英国人移居“新大陆”。欧洲人口大量外迁的同时,大量的非洲黑人被贩卖至美洲。据估计,到达美洲的黑人数量16世纪为90万,17世纪为275万,18世纪为700万。这期间,同时也发生了欧亚人口向南往太平洋岛屿的迁移。

——摘编自方英义《国际人口迁移后果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中国近代以前的农村人口迁移类型单调,迁移农民的出路和活动范围也极其有限。在外人叩关的隆隆炮声中,大量华工走向世界。清政府放弃了以往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外大规模的区域性人口流动以空前的速度进行。伴随着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城市移民也随之增加。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发展顺序看,20世纪之前,人口迁移的数量较少。在此之后,人口迁移在数量上有了很大突破。以上海为例,1870年有工人4908人,20世纪初达到14000人。据北京农商部调查,19141918年平均每年有400万农户约2000万农村人口离村,占全国农村人口的6%。另据调查,1931年无锡洛社镇离村率为21%,河北盐山为13.5%,山东费县高达60%。同时,在县内、省内、省际三个迁移方向中,省际迁移的比重最大。

——摘编自官玉松《略论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和性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至19世纪世界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农村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原因。
6 . “下南洋”与“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为近代中国的三次移民潮。英国海峡殖民地总督瑞天咸曾说:“马来诸邦之维持,专赖锡矿之税入……锡矿之工作者,首推华侨。彼等之才能与劳力,造就今日之马来半岛。”由此可知,“下南洋”(     
A.保留和传播了中华文化B.缓解了闽、粤两省的人口压力
C.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D.推动了全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
2023-05-08更新 | 1102次组卷 | 24卷引用:天津市部分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大批欧洲和非洲人口涌入美洲,使美洲单一的蒙古人种的印第安人居住区成为世界上种族成分最混杂的地区。根据官方统计,1509—1550年,15480人离开西班牙前往美洲。到17世纪末,达到40万~50万。最初移居到美洲的西班牙人中,妇女很少,所以,西班牙男性和印第安妇女的同居和通婚现象十分常见。“在1514年,伊斯帕尼奥拉岛上的684名西班牙人中,就有64名娶了印第安妇女为妻”。在庞巴尔时期(1750—1777年),为了尽快同化印第安人,他颁布了法令,“规定任何与印第安人结婚的葡萄牙人将获得优先的晋升机会”。结果,在美洲出现了一个新的人种——梅斯蒂佐人。

——摘编自王学玢《浅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影响》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的增长极为迅速。1965年,全球国际移民只有750万人,1990年增至1.54亿,2000年增至1.75亿,2005年增至1.95亿,2010年增至2.14亿。数据显示,2013年,按地区发展水平划分,近59%的移民居住在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的国际移民占世界移民总数的41%。2013年,居住在北方①的1.36亿国际移民中,8200万(60%)来自于发展中国家,5400万(40%)出生于北方。

(注:①是指出于统计需要被划分为“发达”类别的国家或地区。)

——摘编自张秀明、密素敏《国际移民的最新发展及其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国际向美洲移民对美洲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后国际移民的特点及原因。
8 . 1890年,海外华民开始对国内进行侨汇。其时,旅美华人每年从美国旧金山银行汇入中国之银,“约合八百万两内外”,新加坡一地的华人商佣十四五万人,“前后携寄回华者,当亦不下一二千万(两)”。据此可知(     
A.世界殖民体系趋于崩溃B.华工主要集中于东南亚地区
C.华侨投资推动社会转型D.侨汇资金推动城乡社会发展
9 . 1836年,法国学者开始将南部美洲称为“具有拉丁文化特征的美洲”。1856年,面对着美国的南扩,哥伦比亚学者发表《两个美洲》的长诗,吟道:“拉丁美洲人哟/面对着撒克逊人”,“拉丁美洲”的概念从此在南部美洲迅速传播开来。这一概念的传播(     
A.推动了拉丁美洲民族独立战争B.强化了拉美人民的区域认同
C.源于南北美洲文化传统的差异D.反映列强争夺拉美日趋激烈
2023-03-26更新 | 1672次组卷 | 27卷引用:天津市和平区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10 . 人口迁徙改变了区域人文地理形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方人民大规模的南下计有永嘉之乱、苏峻和祖约之乱、后赵败亡、淝水之战、刘裕北伐、魏太武帝拓跋焘南下瓜步、宋失淮北四州及豫州淮西之地这七次,总数约有90万人左右。简言之,在此期间,北方平均8个人中有一个南渡,南方平均6个人中有一个北来侨民。其流徙方向大体是北方东部的人民流向南方东部,北方西部的人民流向南方西部。北方人民到达南方,大都举目无亲,出路之一便是依附早先来到南方的士族或地方豪强,成为被隐匿的人口。

——蒋福亚《魏晋南北朝社会经济史》

材料二   在1661-1812年这150年间,福建人口增加了9倍,耕地仅增加32%,人均耕地数从7.11亩降至0.9亩。道光年间“几乎年年有灾,灾区遍及全国”,维持生活“颇费踌躇,于是乎奔走外洋”。中国人移殖澳洲,“殆始于1840年到1859年之间”。随着中外一系列条约的签订,洋布“把土布消灭了百分之九十九”,“无业贫民乘北风附洋舶往国外图生计”。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清政府加强了对起义造反者的镇压,大量农民出洋避祸。如“广东新会平南王黄德滋,率部渡南中国海,最后抵达澳洲北部达尔文港,成为淘金工人”。

——张秋生《略论早期华工移居澳大利亚的社会历史条件》

材料三   根据联合国的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按照国籍划分,国际流离失所者居世界前十位的难民来源国及数量分别是:叙利亚660万人,委内瑞拉440万人,阿富汗300万人,南苏丹220万人,缅甸110万人,索马里90万人,刚果(金)80万人,苏丹70万人,伊拉克60万人,中非共和国60万人。

——陈冰《全球难民治理的出路在哪里?》


(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方人民大规模南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南方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华工赴澳的国内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当代世界难民的主要来源区域。结合所学,分析二战以来联合国为保护难民基本人权做出的努力。
2023-03-26更新 | 621次组卷 | 9卷引用:天津市实验中学滨海育华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