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美国利用中立地位,为交战双方提供战争物资、军火、贷款,牟取暴利。在此背景下,美国各族裔都表现出明显的政治倾向和强烈的母国民族主义情绪。德裔移民公开申明自己的亲德立场,并采取行动,反对政府亲英政策、支持德国对英法作战。这遭到《纽约时报》的大肆抨击。在德国宣布实行潜艇战后,美德危机越演越烈。尽管德国声明无意与美国交战,但威胁美国,若采取敌视行动,德国会在美国组织庞大的军队用以还击。这使美国人怀疑德裔移民是间谍和破坏者。1915510日,威尔逊总统公开宣称:“一个认为自己是属于在美国的特别民族集团的人,就还没有成为美国人。”不久,美国政府宣布,为保证美国的安全,将对所有的外来移民实行“百分之百的美国化”政策,要求移民成为“百分之百的美国人”。

——摘编自王莹《20世纪初美国政府强制同化移民政策的形成与实施》

材料二   “百分之百美国化”运动将“百分之百美国主义”的观念行动化、具体化。19174月,美国“公共信息委员会”开始监督大众媒体,协助政府对内宣传、兜售政府战争目标。随着战局焦灼,委员会开始散布德国人冷酷、凶残的形象。焚烧德语书籍,为德语地名易名等现象常有发生。司法部“调查局”附设的美国保护联盟的志愿者监视邻居和同事、拆看信件、入室检查,甚至非法逮捕德裔移民。191712月至191811月间,仅在费城就审查了18275人,后证实他们几乎都是无辜者。德语被排斥在学校教育、德裔移民教堂之外。很多德裔移民开设的商店经常被投掷石子。在个别地区,德国戏剧遭到抵制,乐队也不再演奏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乐章。许多州立法禁止德国人在公立学校学习。19184月,德裔矿工罗伯特·普拉格被暴徒绞死,美国社会反德情绪达到顶峰。

——摘编自伍斌《强制爱国:“百分之百美国主义”下的德裔移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分之百美国化”运动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百分之百美国化”运动对美国德裔移民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2世纪左右,地中海北部和东部出现了严重的农业歉收状况,一些族群特征复杂的民族向地中海世界迁徙,其浪潮席卷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现代学者将这个迁移的人群称为“海上民族”。公元前1207年,海上民族开始以黑海沿岸以及西地中海为根据地,借助武力向东地中海地区迁徙,以寻求新的生存地。在此过程中,他们摧毁了特洛伊城、赫梯帝国、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勒斯坦,最终到达埃及。海上民族大迁徙打碎了一个旧的文明体系,为地中海文明的古老机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建立了地中海文明。正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阵痛,才孕育出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而这些文明至今仍然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袁指挥《海上民族大迁徙与地中海文明的重建》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航路,从而拉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的序幕。在这次迁徙过程中,由东向西横越大西洋的移民船队络绎不绝。在17世纪里,仅从不列颠群岛前往美洲的移民就有约25万人,18世纪增加到约150万人。据估计,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这场大迁徙的移民超过1亿。而世界总人口在1500年为4.4亿人左右,1900年为16亿人左右。移民多跨洋跨洲前往新的定居地或暂居地。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海上民族迁移相比,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世界各地的移民共同建设美利坚合众国。下面数据是不同的历史阶段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据1790年美国第一次人口统计,当时来自欧洲的移民结构为:英格兰人占60.14%,苏格兰人占8.1%,爱尔兰人占9.5%,德意志人占8.6%,荷兰人占3.1%,法国人占2.3%,瑞典人占0.7%,西班牙人占0.8%。

1901192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85%,来自亚洲的和来自拉丁美洲的均占4%。1961197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33%,来自亚洲的占13%,来自拉丁美洲的占39%。19811990年,移民人口中,来自欧洲的占10%,来自亚洲的占38%,来自拉丁美洲的占47%。

——摘编自余志森主编《美国多元文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不同历史阶段美国主要移民来源和移民结构不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移民对美国的历史影响。
2023-07-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葫芦岛市普通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B卷)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3世纪起,随着成吉思汗崛起及蒙古的数次西征,包括阿拉伯人、波斯人在内的西亚和中亚地区大批族众迁往中国西北,逐步成为回族的主要来源。到清代,中央政府在当地建立军府行政管理制度,设置常设、移设和添撤卡伦,负责稽查游牧事务,防止内外部人员私自越界。同时还会同理藩院的内设机构徕远司等共同处理回部及越界纠纷等事宜。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原先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蒙古土尔扈特部东归祖国,清政府指令新疆地方官员会同理藩院予以妥善安置……道光初年,沙俄当局在中国新疆边境“私盖房间”、“霸取牲畜租赋”,针对沙俄侵略活动,理藩院代表清朝政府多次和俄国萨那特衙门交涉。

——摘编自袁剑《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

材料二   排外主义在美国存在将近一个世纪后,19世纪末由民间运动发展为一股要求限制移民的政治势力,渗入到美国移民政策中,成为国家政策。1882年通过了《排华法案》,1897年到1917年,国会又迫于“限制移民联盟”的压力,要求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后来这一条也成为了法律。1921年,美国又出台了《1921年移民法》,这部新的移民法规定,除了对移民强制进行读写测试,还对各国每年的移民数额进行限制,即每年各国移民美国的人数是1910年人口普查时该种族在美国人口的3%。这就意味着,之前已受到移民法限制而在美国人口中所占比例较小的非西欧民族受到了更严格的限制。

——摘编自瞿茜、李其荣《论二战前美国移民政策中的排外主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对西北地区外来移民管理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排外主义”的特点并分析排外主义形成的原因。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表是欧洲移民表
目的地时间范围人数
美国1821—1932年3400万
亚洲俄国地区1800—1939年1200万
阿根廷1856—1932年640万
加拿大1821—1932年520万

人口迁徙有利于世界联系的加强。对表解读正确的是(     
①美国是欧洲移民的最大流入地
②交通方式的进步推动了欧洲向外移民
③移民潮加速了欧洲文明向外传播
④世界性经济危机是欧洲向外移民的主要原因
A.①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②③④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下南洋潮第一次是在清末,当时大量广东、福建的沿海居民被迫与西方应募工签署不平等的“卖身契”,因而被称为“契约华工”,殖民者将他们“打包”运输到劳动力紧缺的殖民地。20世纪20年代,中国国内军阀割据、局势动荡,社会秩序混乱不堪,人民生活水深火热。第一批下南洋潮遗留下来的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听说南洋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开始变得富庶起来,于是想到南洋打拼一番。这一时期的南洋,除了传统的种植业、采矿业等需要大量劳动力以外,铁路、制造业、金融业也在熟练劳工方面存在巨大缺口。东南亚各国殖民当局也推出了待遇较为丰厚的政策。东南亚地区在这一时期吸引了大量中国劳工,引发了第二次下南洋的浪潮。

——摘编自苏家琦等《四千公里的守望———马来西亚华侨的去与归》

材料二鸡场街位于马来西亚的马六甲古城区,是一条十分有名的老街,名字取自福建闽南语“市集”。600多年前,郑和船队途经马六甲,在鸡场街一带设立“官厂”。此后,一批批华人移居此地,繁衍生息,以鸡场街为中心的20多条街道,逐渐发展成为马来半岛中华人最早的聚集地之一。定居马六甲的华人广泛与当地马来族通婚,他们的后代讲马来语,结婚时却身着汉服吃饭时大多不会用筷子,却使用中国式的碗碟。在鸡场街文化坊,有一条“亲善街”,在这里,马来斋、华裔、印度裔等马来西亚三大族裔的民众和睦共处,亲如家人。2008年,鸡场街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当地华人的积极推动下,源于闽南文化的“送王船”民俗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摘编自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和环球网联合策划《马六甲华人颜天禄:在海外坚守中华文化根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下南洋潮兴起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来西亚鸡场街在文化方面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鸡场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2022-07-18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