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殖民活动和人口的跨地域转移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甲午战后,受战败的刺激,国人东渡留学的热情高涨。在维新变法运动期间,开启了留日教育的闸门,地方督抚率先派遣了留日学生。维新运动时期,留学生作为新的社会群体有了崭新的形象。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张之洞撰写了《劝学篇》,强调教育要传授中国传统之学,再学习西学中有用的东西,以补中学之不足,这受到清政府的赞赏并广为刊布。后留学日本成为时代潮流,带动了晚清留学教育的风起云涌。在此后很短的时间内,留学生、特别是留日学生成为中国“存亡绝续”所仰赖的力量。

——摘编自刘晓琴《晚清民初留学生社会形象及其演变>

材料二   


——摘编自孙璐《民国初年中国留学生群体考析》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留苏潮”是在特定的国内外环境下形成的。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举,一个突出的困难在于建设和管理人才奇缺。在中苏友好结盟的条件下,向苏联派遣留学生,加速培养一支强大的建设人才队伍,成为新中国的一项重要战略选择。尽管“留苏潮”经历了潮起潮落、起伏曲折,但它对新中国建设事业的作用是不容低估的,最重要的是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和各种专门人才。

——摘编自周尚文《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民初中国留学日本人数增多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20年代中国赴美留学学生群体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留苏潮”形成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留学潮”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I8世纪中叶开始到1890年边疆扩张结束,美国的“西进运动”持续了近一个半世纪。……最初的移民中。既有南部的奴隶主。也有北部的土地授机商,但人数最多的还是猎人、矿工、牧民和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东部人口越来越密集,土地基本被占用,机会自然也就减少。从密西西比河到太平洋沿岸,自然资源得天独厚,随着西进推进,大片荒地被开垦出来,大批农场被建立起来,公路、铁路的建设高潮也逐渐兴起。西进的道路并不平坦,人们要忍受恶劣的自然条件和卫生条件,还得时常防备印第安人的袭击。……几乎每一次向西挺进的人流都踩着印第安人的白骨和血迹行进。

——整理自钱满素、张瑞华《美国通史》等

材料二       从抗战开始到1939年,随着华北的沦陷和国民政府迁都,大批的国民政府机关单位人员、华北难民、社会团体、北京清华等学校、工厂等大量迁入长沙,虽然只做短暂的停留,但时湖南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以经济为例,湖南的机械、轻工业和矿业发展迅速,尤其是民营工业发达,据统计,战时湖南民营工厂达870家,占大后方战时工厂总数的16.52%,仅次于重庆。这一时期,形成了以沅陵,辰溪为中心的湘西工业区和以衡阳、祁阳为中心的轻工业区,其中衡阳成为战时后方各省物资的集散地和工商业中心,有“小上海”的美称,是仅次于重庆、昆明的第二大工商业城市和财政金融中心。

——摘编自何多奇《抗战时期湖南人口变迁及其社会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美国“西进运动”人口迁移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并说明其对湖南省的影响。
2023-07-1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南县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12世纪左右,地中海北部和东部出现了严重的农业歉收状况,一些族群特征复杂的民族向地中海世界迁徙,其浪潮席卷了整个地中海世界,现代学者将这个迁移的人群称为“海上民族”。公元前1207年,海上民族开始以黑海沿岸以及西地中海为根据地,借助武力向东地中海地区迁徙,以寻求新的生存地。在此过程中,他们摧毁了特洛伊城、赫梯帝国、塞浦路斯、叙利亚、巴勒斯坦,最终到达埃及。海上民族大迁徙打碎了一个旧的文明体系,为地中海文明的古老机体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在很大程度上重新建立了地中海文明。正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阵痛,才孕育出腓尼基文明、犹太文明和希腊文明(爱琴海文明),而这些文明至今仍然影响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袁指挥《海上民族大迁徙与地中海文明的重建》

材料二   15世纪末,哥伦布发现了通往新大陆的航路,从而拉开了一次规模空前的人口大迁徙的序幕。在这次迁徙过程中,由东向西横越大西洋的移民船队络绎不绝。在17世纪里,仅从不列颠群岛前往美洲的移民就有约25万人,18世纪增加到约150万人。据估计,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这场大迁徙的移民超过1亿。而世界总人口在1500年为4.4亿人左右,1900年为16亿人左右。移民多跨洋跨洲前往新的定居地或暂居地。大迁徙以及应运而生的新国家、新文化和新民族大大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格局。

——摘编自潘兴明《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海上民族”大迁徙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与海上民族迁移相比,新航路开辟后的“大迁徙”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瑞典的死亡率与人口情况图

材料二   2010年和2020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情况

   

——摘自王金营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现状、特征、影响和挑战》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以来瑞典人口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显著特征并简析其成因。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人口迁移对文化产生的共同影响。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至元朝我国西部地区(含川陕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单位:%)


材料二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1500185018501945

19452000

主要移出地欧洲、非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拉丁美渊
主要移入地美洲美洲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人口迁移数量1850年,黑奴约为1500万,为白人移民的45倍。18461924年欧洲移出4800万,18341941年亚洲移出12003700万。1960年迁移人口为325万,1974年为947.5万,19851990年年增长率为2.59%

——邬据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1)指出材料一中我国人口分布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来世界人口迁移的主要方向和趋势。
(3)选取材料一二中的任意史实,说明人口迁移与文化发展的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