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当局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     
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B.全球劳动力来源的多样性
C.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D.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
2 . 1985年,新加坡全国各中学通用的《儒家伦理》课本出版。课本将儒家倡导的“忠”解释为忠于国家,具有国民意识;将“仁爱”解释为具有友爱精神,尊重关心他人;将“礼义”解释为接人待物不仅要以礼相待,而且要坦诚守信,养成良好的公德心。这体现出新加坡(     
A.摒弃了西方文化的价值观B.借鉴周边国家现代化的成功经验
C.努力创作现代的东方文化D.力图用儒家思想维系政府公信力
2024-06-01更新 | 89次组卷 | 22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下图为1990年出生于国外的美国人(大约1950万人)在家里使用的语言情况。

单位:万人

——摘编自余志森《试论美国文化的成因与特征》

材料二   亨廷顿的《我们是谁?》(2004年发表),通过考察“国家认同危机”的现实,揭示出因移民问题导致的“次国家认同”和“跨国认同”与国家安全的相关性。正如该书扉页强调:美国面临着自身安全的空前挑战,重新估价“之所以使我们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极为重要,因为没有什么比我们的“国家认同”对国家安全来说更为重要的了。在他看来,宗教虽是国家认同的最主要因素,重建宗教信仰对建立美国认同至关重要,但这还不足以确保国家安全,况且“仅靠信念无法立国”“美国面临易受外来攻击的新局面”,为此他把关注的侧重点转向了在国际上“寻找敌人”。

——摘编自余潇枫《“认同危机”与国家安全——评亨廷顿<我们是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文化的特征,并分析这一特征对美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论述“国家认同”的角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亨廷顿解决“国家认同”危机的方案。
2024-05-07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4 . 据联合国难民署统计,197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均是亚非国家,且难民输出量无一超过百万;1995年难民输出排名前十的国家中出现了欧洲国家,2015年则出现了南美洲国家,且这两个年份均出现了两个及以上难民输出超过百万人的国家。由此可推知(     
A.国际难民问题治理任重道远B.解决难民问题缺乏法治环境
C.联合国未履行难民安置责任D.亚非国家经济韧性有所增强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新加坡建国时,两极政治格局已形成。对此,新加坡总理李光耀说,“语文(言)问题就是政治问题,新加坡身处马来海洋之中,我们必须认清这个事实。1965年新加坡独立,我面对新加坡人口虽有75%华人,却不能以华文作为共同语和工作语的困难。”李光耀认为汉语未能成为新加坡共同语是因为(     
A.殖民文化占据了主导B.各种族缺乏文化认同
C.当时政治环境的影响D.华人政治地位的低下
6 . 20世纪80年代以来,知识移民逐渐兴起,他们拥有较高的教育和文化资本,在社会中往往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同时获得接收国的市场优势和输出国的技术优势,对于地方的产业升级和社会经济发展十分重要。这一状况说明(     
A.交通发达为移民奠定基础B.国际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C.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移民潮D.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2023-04-28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
7 . 二战后,拉丁裔移民在美国人口中占比较高,如迈阿密州的居民中四分之三的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西班牙语;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曾说:“我非常希望我是美国历史上最后一个不会说西班牙语的总统。”由此可知,大量移民涌入美国(     
A.导致美国调整官方语言B.激化了美国的种族矛盾
C.迫使政府改革选举制度D.促进了多元文化的交融
2022-11-25更新 | 554次组卷 | 17卷引用: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普集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