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是许多不同民族进进出出的地方,千里驼铃,渡过沙碛,翻过山隘。自从汉代开通西域的丝道,中国经由这个西北的出入口,与中亚、中东及欧洲接触,两千年来从未停止。中国的丝帛西运,西方的宗教东来,佛教,祆教……都从这一条通道传入中国地区,也再转输东亚其他地区、中国获得了贸易的利润,然后西方思想的刺激,更为深切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自认为负有传教使命的欧洲人到达新大陆时,便以各种方式扩大基督教的影响,他们在南美取得了很大进展,罗马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地区盛行……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展开,来到美洲的奴隶中间也形成了混合宗教,即非美混合宗教,如海地的伏都教,至今仍在其农村流行。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犬麦)带到新世界。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丝道”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以“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论题,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史实恰当,表述流畅,不少于240字)
2023-09-05更新 | 7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 . 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骆驼俑的现象蔚然成风。出土文物表明,很多骆驼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由此可见,唐代(       
A.统治阶层青睐波斯文明B.贫富差距逐渐严重
C.外来文化影响社会观念D.民间手工业很发达
2023-09-0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雍正皇帝表示:“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又认为所谓“夷狄”仅是地域上的一种划分,“本其所生而言,犹今人之籍贯耳”,“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否认这是“中外”划分的标准,并认为“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为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

——摘编自李大龙《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较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下了革命火种。19365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提出了党的民族平等主张及对回族解放的关切。193610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却写下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尝试。

——摘编自郑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雍正帝对于传统“华夷观’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并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落实民族政策的意义。
4 . 唐中期平定西突厥后,处在丝绸之路上的九个沙漠绿洲国家,即“昭武九姓”国,便宣誓臣服于大唐王朝。他们世代善于经商,将中亚的音乐、舞蹈、历法传入中原,把中国的丝绸、造纸技术传到西方。这主要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发展利于社会进步
B.大唐王朝政治清明而国力强盛
C.丝绸之路推动了中外文化交流
D.唐在西部地区建立了有效统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