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的商路、 贸易与文化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朝招募了大批商人到西域各国经商,在沿线设置关卡征税,并置西域都护府管辖西域,扼制匈奴的袭扰。这些举措(       
A.旨在攫取西域经济利益B.是汉朝抑商政策的延伸
C.有利于丝路的繁荣有序D.将西域纳入了郡国体制
2024-01-08更新 | 259次组卷 | 84卷引用:湖南省永州市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要求。

材料一   自古以来,西北地区是许多不同民族进进出出的地方,千里驼铃,渡过沙碛,翻过山隘。自从汉代开通西域的丝道,中国经由这个西北的出入口,与中亚、中东及欧洲接触,两千年来从未停止。中国的丝帛西运,西方的宗教东来,佛教,祆教……都从这一条通道传入中国地区,也再转输东亚其他地区、中国获得了贸易的利润,然后西方思想的刺激,更为深切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的思维方式。

——许倬云《万古江河》

材料二   自认为负有传教使命的欧洲人到达新大陆时,便以各种方式扩大基督教的影响,他们在南美取得了很大进展,罗马天主教在拉丁美洲大多数地区盛行……随着大西洋奴隶贸易的展开,来到美洲的奴隶中间也形成了混合宗教,即非美混合宗教,如海地的伏都教,至今仍在其农村流行。迁移到美洲的白人把旧世界的各种家畜(特别是马、牛和羊)以及农作物(小麦、燕麦、犬麦)带到新世界。与此同时,美洲的特产也流向世界各地: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以及南瓜、可可等。

——徐蓝《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与有关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一带一路”贯穿欧亚大陆,东边连接亚太经济圈,西边进入欧洲经济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丝道”的历史意义。
(2)根据上述材料,以“一带一路”与文明交流为主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自拟论题,结构完整,逻辑清晰,史实恰当,表述流畅,不少于240字)
2023-09-0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唐代中上层人士的墓葬中,陪葬骆驼俑的现象蔚然成风。出土文物表明,很多骆驼驮着丝绸,驭手几乎都是表情各异的胡人,做工精美。由此可见,唐代(       
A.统治阶层青睐波斯文明B.贫富差距逐渐严重
C.外来文化影响社会观念D.民间手工业很发达
2023-09-05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钥和青铜既昂贵又稀少,因而不能广泛地用来制造武器,也使农民得不到金属工具,这就大大降低了生产率。欧亚大陆边缘地区那些古老的文明中心对周围的游牧部落来说,有如一块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的磁铁:丰富的农作物、堆满谷物的仓粮、城市里令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奢侈品。马的驯养和较迟出现的冶铁技术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发明,他们使游牧民获得新的作战能力。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从全球范围来看,历史上从来没有一个地区永远是施惠者;同样,也不会有一个地区永世处于受惠者的地位。施惠和受惠的地位常常是互相转换的,有的历史时期施惠和受惠是交相进行的:施惠者和受惠者一身而二任,只有或多或少的量的不同。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欧文明交流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古代史有关知识加以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
2023-07-07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史载,元至正年间,占城(位于今越南)“贸易之货用青瓷、花碗烧珠(陶瓷作坊附烧瓷珠)之属",爪哇(位于今印度尼西亚)“货用硝珠(烧珠)、青白花碗之属”,天竺“货用青白花器之属”,真腊(位于今柬埔寨)“货用黄红烧珠之属”。据此可知,元代(     
A.瓷器是重要外贸商品B.“下南洋”潮流初具规模
C.印度洋贸易颇为频繁D.海上丝绸之路不断延伸
6 . 在中国早期的佛教造像中,很多佛像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而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佛教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这一变化可以折射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落后B.绘画技术快速发展
C.政治权力干预明显D.儒家思想产生影响
7 . 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成为当下中国的国家战略和外交战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始通于西汉张骞“凿空”、在西域设置行政管理机构之时。当时的道路由东而西: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从西方输进中国的商品有良马、葡萄、石榴等。汉代“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国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成为中西交通的重要工具。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代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代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中华文明史》


(1)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
2023-01-21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多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朝文献记载了许多来自异域的船只,如:蛮舶《旧唐书·卢钧列传》、西域舶《旧唐书·李勉列传》、南海舶《唐国史补》)、狮子国舶《唐国史补》、昆仑舶《新唐书·王琳列传》、波斯舶《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由此可知,唐朝(     
A.海外贸易居于主导地位B.帝国统治疆域辽阔
C.对外经济贸易交流广泛D.崇外社会风气盛行
9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莫高窟中所发现的绘制于北魏的《萨種那太子本生图》,以连环绘画的方式,将故事发展的顺序表现在画面上。该图叙述了太子从出家到圆寂的故事,主要描绘了太子舍生饲虎等悲剧性场面。在这一作品中,灰冷色调与阴暗的气氛相配合,整个洞窟的气氛凝重,完美地渲染出了主题的气氛。绘制于唐朝时期的《西方净土变》,构图宏伟,气魄庞大,巨大的画面从整体到局部控制得恰当自如,浑然一体,在技法上亦能看出画家的高深修养。围绕着经变(指描绘佛经内容或佛传故事的绘画),还穿插了许多生活的场景,如宴饮、阅兵、行医、行旅、耕作等,简练真实而有生趣。

——摘编自胡光泽《浅谈魏晋南北朝时期与隋唐时期敦煌壁画的比较》

材料二 像早期壁画中富于西域犍陀罗风格的造像,以及隋代洞窟中大量出现的各类具有浓厚波斯萨珊风格的联珠纹样、三兔藻井,隋唐五代洞窟壁画观音经变中的胡商遇盗图,直接反映丝绸之路交通往来的张骞出使西域图,维摩诘经变中大规模出现的各国王子问疾图,五台山图中大量的交通贸易图像,降魔经变中来自世界各地的士兵形象,其他经变中反映丝绸之路风情的大量图像,如各类音乐、舞蹈、交通、军事、服饰、家具、图案、颜料、技术等,都是敦煌壁画留给我们今天认识丝绸之路、理解丝绸之路、发展丝绸之路文化不可多得的珍贵资料。

——摘编自沙武田《丝路成就敦煌,敦煌提升丝路》


(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萨堙那太子本生图》与《西方净土变》的艺术特征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简述敦煌出土壁画的史料价值。
(3)综合以上材料,简述敦煌文化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雍正皇帝表示:“夷狄之名,本朝所不讳”,又认为所谓“夷狄”仅是地域上的一种划分,“本其所生而言,犹今人之籍贯耳”,“何得以华夷而有殊视?”否认这是“中外”划分的标准,并认为“尽人伦则谓人,灭天理则为禽兽,非可因华夷而区别人禽也。”

——摘编自李大龙《传统夷夏观与中国疆域的形成》

材料二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二章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还提出少数民族参与国家会议的主张。1912年颁布的《参议员选举法》和《众议员选举法》中,在参众议员的分配问题上,还规定了蒙古、青海、西藏等地区的少数民族的代表名额。

——摘编自刘卫宁《民国时期宁夏回汉民族关系研究》

材料三   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核心是主张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友好团结。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党在早期工作中就比较关注民族问题。早在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固原地区(今宁夏)时,就制定了严格纪律,要求尊重当地回族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宣传民族平等,受到回族群众的拥护和支持,也播下了革命火种。19365月发布的《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对回族人民的宣言》中提出了党的民族平等主张及对回族解放的关切。193610月陕甘宁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成立,这是我党领导的第一个民族区域自治的地方政权。虽然存在时间很短,却写下了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史上光辉的一页,是我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理论和中国民族实际相结合,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伟大尝试。

——摘编自郑彦卿、陈卫鹏《改革开放以来宁夏回族自治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成就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指出雍正帝对于传统“华夷观’的看法,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中涉及的民族政策,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思想基础,并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党落实民族政策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