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西方基督教传教士不断东来。他们在不违背基督教教义和教规的前提下,采取了“技术传教”或“文化传教”,他们将西方的天文学、几何学、解剖学、地理学等科学技术知识,炮弹制造、天文仪器制造等实用技术传到中国。明清皇帝重用传教士,康熙曾研习西洋历算。徐光启等人与传教士合作,翻译大量西方著作。传教士将中国的儒家思想、政治制度等中国文化介绍到欧洲。欧洲社会兴起了“中国热”,启蒙思想家对儒家的治国理论推崇备至,对中国文化加以吸收和利用。

18世纪初,罗马教皇与康熙帝之间进行了“中西礼仪之争”。罗马教皇认为,中国教徒祭祖、祭孔等行为,与基督教的“一神”观念冲突。康熙帝认为,禁止中国人祭祖、祭孔干预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冒犯了皇帝的权威。1706年,康熙皇帝下旨驱逐传教士,禁止基督教传播。

19世纪中叶,随着中国国门被迫打开,西学进一步传入,一些较开明的官员如林则徐和魏源,主张学习西方。1862年,京师同文馆等新式学堂设立,清政府派遣留学生赴欧美学习。随着新式学堂和留学教育的发展,西方的一些学说在中国传播,促进了思想的新发展。


根据上述材料,从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围绕“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自拟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请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两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07-01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四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是与人类文明从分散走向整体的历史进程共振起伏、互动互进、休戚相关的。从方式与途径的视角而言,文化交流与传播既有牧歌式的和平交往,如人群迁徙、商业往来等;也有暴力性的碰撞冲突,如刀光剑影的战争往往使人类文化面临断裂、毁坏等危机,同时这种暴力冲实在客观上也为不同文化碰撞和调适提供了历史契机。

——徐蓝、朱汉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解读》(2017年版)

根据以上材料提取有关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一个观点,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具体史实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1715年起,沙俄东正教驻北京传道团总计有18个。传教士在这一时期翻译了大量有关中国的茶史资料和地方史资料,甚至陪同俄国茶商深入中国内陆的产茶核心区域。19世纪时,俄国出现了许多记载俄国茶俗、茶礼、茶会的文学作品。俄国贵族的茶仪十分讲究,出现了一种名为“沙玛瓦特”的茶炊,该茶炊的用具由铜制成,工艺精美,茶碟别致。贵族们喜欢将茶倒入茶碟后饮用,饮用时嘴唇须咂咂作响,以此赞赏女主人的佳茶。来自中国的陶瓷茶具也很多。俄国贵族阶层的饮茶礼仪相当烦琐拘谨,有点夸张做作,而且也学习西欧国家贵族们附庸风雅之风,对中国的茶具、茶仪怀有浓厚兴趣。

——摘编自沈立新《略论中国茶文化在欧洲的传播》等

材料二   进入近代以来,随着外国入侵的日益加剧,外来茶叶进入中国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中国茶叶产量较少,出口价值下降,许多茶叶产业趋向萧条甚,至濒临破产,中国茶叶对外贸易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战和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茶叶出口面临更大的问题。虽然中国茶叶 在近代社会面临较为严重的冲击,但在问题的背后,茶叶的对外出口在加强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及推动我国茶文化的发展方面都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摘编自张明《对近代中国茶叶对外贸易经济效益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俄国茶文化繁荣的表现并分析这一局面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茶叶经济效益降低的原因,并分析中国茶叶持续对外出口的作用。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下图是欧洲帆船的发展概况图。据此可知(     
A.新航路开辟推动技术进步B.阿拉伯帝国垄断东西贸易
C.欧洲造船技术领先于世界D.文化交流有利于技术发展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文化是中国各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创造的,对世界产生过重大影响,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一同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十分悠久,无论是从明代“东学西渐”到“西学东渐”与“中学西传“的并行,还是到近代中西文化的交流,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始终是中西文化冲突与融合,输入与输出相随相伴的历史。

——摘自刘燕凌《冲突与融合: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回顾》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的基础上,围绕”中西文化”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7 . 日本索尼公司的一则广告主角是佛祖释迦牟尼,其闭目入定不久却凡心萌动,睁开双眼后随着音乐不停摇摆,此时出现字幕“索尼,让佛祖心动”。这则广告创意高明巧妙,但却招致泰国政府外交抗议。上述材料反映出(     
A.工业文明与农业文明的碰撞交流B.广告文化蕴含着殖民主义
C.宗教应当积极努力适应时代变化D.文明具有稳定性和内涵性
8 . 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在绘制献给万历皇帝的《坤舆万国全图》时,选择了欧洲人惯用的本初子午线以西170度的经线作为地图的中轴线,让中国贴近地图的中间。利玛窦对此的解释是“他们(中国人)深信他们的国家就在它(世界)的中央”。这说明
A.利玛窦所绘地图存在科学性错误
B.西方先进科技在中国的传播受阻
C.西学东渐进程体现出一定曲折性
D.西方传教士引领明清新思想潮流
9 . 民国时期,巴黎的时新服饰三四个月后就会流行于上海。一首流行俚语说道:“人人都学上海样,学来学去不像样,等到学了三分像,上海又变新花样。”材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巴黎为世界服饰制作中心B.中国物质生活实现了西化
C.上海是中外文化交流中心D.西方文化对上海产生影响
2021-03-12更新 | 930次组卷 | 17卷引用:重庆市朝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化传播受到文化的维模功能和适应功能的影响。美国社会学家帕森斯在他的行动体系理论中,强调了文化子体系的功能是维模,即模式之维护的功能。文化的维模功能是社会文化的基本功能之一。由于文化的这种功能的存在,在文化传播中,维模功能使文化圈对外来文化起到了一种选择作用和自我保护作用。外来文化有利于维护本土文化模式,便容易被接受,并被作为一种新的文化营养补充到本土文化机体中去。如果外来文化对本土的文化模式具有危害性,维模功能就会起“文化警察”.的作用,竭力阻止外来破坏性文化的侵入。同时,在文化传播中,文化适应也反映了文化的一种选择性,它与文化维模原理密切相联。当一种文化传播到另一文化圈中时,它必须适应这一文化圈的文化特色和接受能力等情况。没有这种适应,传播便不能正常进行,甚至半途夭折。实际上,在传播文化过程中,不仅外来文化要适应本土文化,而且本土文化也要适应外来文化,两者彼此相互适应,没有这种相互适应,就无法达到文化的整合。

——摘编自人人文库网《浅论文化与传播的相互影响》

请回答:
依据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1-01-25更新 | 789次组卷 | 16卷引用:重庆市万州纯阳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