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19 道试题
1 . 按照“蒙巴顿”方案,巴基斯坦被划分为地理上相隔甚远且语言、文化和风俗习惯差异巨大的两部分。1971年,印度通过支持东巴基斯坦建立独立的孟加拉国的决议,并在得到苏联支持的情况下突袭巴基斯坦。不久,孟加拉国正式独立。材料可用于探究(     
A.南亚国家的冷战角遂B.殖民文化的残余影响
C.印度民族的独立进程D.局部战争的文化动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发现,出土的秦汉时期农具中,木牛犁俑极少,锰、锄、铲等起土农具较多。各地秦汉墓葬、村落遗址、冶铁遗址出土的起土铁农具的数量远多于铁犁(特指牛耕所用之犁)。由此可推知,秦汉时期(     
A.耕畜养殖业的发展滞后B.铁犁牛耕模式尚未普及
C.铁犁锻造技术较为粗糙D.小农经济仍未成为主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北宋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英宗时市舶司年收入为63万贯,到南宋前期达到200万贯。各港口输出的商品以丝绸、瓷器为大宗,输入者多为珠宝、药材、香料。这说明,宋朝(     
A.通过外贸克服财政危机B.传统陆路贸易遭到破坏
C.发展对外贸易优势明显D.对外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2024-06-1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重庆市第四十九中学校、江津第二中学校等九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怀特是木匠,克隆普敦是纺织工人,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西门子是物理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2024-06-11更新 | 280次组卷 | 126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清朝时期,帝王大谈“满汉一家”,不仅科举满汉同榜,进入中原的200年间分驻各地的八旗也“悉归化于汉俗,数百万之众,金为变相之汉人。并其文字语言……乃自弃之”。由此可知,清朝时期(     
A.中华民族共同体雏形初显B.满汉民族进一步交往交融
C.极力宣扬民族平等的观念D.参照汉文化创立新的文字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根据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可知,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A.土地私有制继续深化B.中央集权体制趋向崩溃
C.贵族政治的持续影响D.国家财政负担日益严重
7 . 美洲的玛雅人、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与欧亚大陆的其他文明一样,他们都曾经建立起自己的国家,而且还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美洲各文明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B.人类文明的起源具有相似性
C.美洲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的影响D.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共通性
2024-06-06更新 | 152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秦统一六国后倡导“皆为郡县”的大一统政治文化,对“六国后”采取迁徙、降其身份、转化利用等高压政策;汉初统治者则继续实行秦代迁徙六国贵族的政策,并辅之以“因俗”治理,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     
A.西汉政权全面继承秦朝的国家治理政策B.战国区域政治文化的延续影响国家治理
C.社会舆论上对六国的同情影响行政决策D.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共同影响政治判断
9 . 雅各布·范·杜因在《创新随时间的波动》中认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自工业革命以来经历了五轮长波周期,如图是他对这五轮长波周期进行的划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类的大规模战争往往发生在经济萧条期
B.两次工业革命促成了三个经济波峰的到来
C.科技创新无力阻止资本主义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D.第四轮周期内凸显了经济干预与国际协调机制
2024-06-0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文物,是认识和恢复历史本来面貌的重要依据。宋辽夏金时期的文物异常丰富,弥足珍贵。这一时期文化发达,以宋朝为中心的印刷业高度繁荣。同时,辽、夏、金都创制了民族文字,西夏出土的西夏文古籍甚多,其中包括很多译自汉文的著作,最大量的是译自汉文的佛经,辽、金还仿《开宝藏》刻印汉文大藏经,而未刻民族文字大藏经。出土的石碑或墓志上,真实地记录了那一时代的历史,如《凉州重修护国寺感通塔碑铭》中有人名“浑嵬名遇”,莫高窟61窟题记有“翟嵬名九”,榆林窟1213窟之间的题记有“张讹三茂”等。这些姓氏第一个音节为汉姓,第二、三个音节为番姓。在存世的塔寺建筑中,北宋开封的开宝寺塔、北京的辽代天宁寺塔、银川的西夏承天寺塔、山西应县的金代佛宫寺释迦塔等,建筑宏伟,各具特色,在中国的佛塔中都是具有代表性的杰作。可以说,这一时期存留宝贵的文化遗产,反映出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黄金期,为中华文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史金波《宋辽夏金时期的文物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普洱专区民族关系极为复杂,民族工作极为繁重,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十分艰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周年庆典之际,党和政府组织全国少数民族代表到北京参加国庆周年庆典观礼。19508月,普洱专区傣、佤、拉祜、哈尼、布朗、保僳等35名民族头人及代表参加西南民族代表团,一路北上到北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观礼之后,代表团又先后到天津、上海、南京、重庆等大城市参观访问。此后,于195111日,按照佤族、傣族盟誓习俗,举行镖牛、喝咒水仪式,48名民族兄弟代表分别用傣文、拉祜文、汉文签名盟誓立碑:“我们廿六种民族的代表,代表全普洱区各族同胞,慎重地于此举行了镖牛,喝了咒水,从此我们一心一德,团结到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誓为建设平等自由幸福的大家庭而奋斗!此誓。”

——摘编自王德强、袁智中、陈卫东编著《亲历与见证:民族团结誓词碑口述实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辽夏金时期文物的特点并简要说明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团结哲词碑立碑的背景并谈谈你对民族政策的认识。
2024-06-05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