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1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08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在人类文明史上,诞生了许多著名的商品,这些商品在世界贸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万里茶道”是中俄之间专业的“茶叶之路”,特指自17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从中国出发经陆路运输到俄罗斯等国的茶叶贸易之路。它从福建武夷山下梅村开始,一路向北延伸到中俄边境口岸恰克图,然后向西延伸至莫斯科、圣彼得堡和欧洲各国。“万里茶道”途经多种地理环境和不同民族地区,沿途民俗文化多样,自然、文化遗产类型非常丰富。

——摘编自王楠、于海志《作为文化线路遗产的“万里茶道”演化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围绕“贸易与文化交流”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1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茶贸易与文化交流。

材料   16、17世纪,东西方贸易的发展推动了欧洲的饮茶热潮以及茶叶贸易。在巨大的利润驱使下,茶叶成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重要商品。那些贵妇轮流提供午后茶和咖啡,喝茶仿效中国人的做法,但冲的很淡,饮茶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有所谓的药效。18世纪50年代,富于特色的英式下午茶产生。午后茶成为一种降重而固定的礼仪。当时人们食用丰盛的早餐和没有仆人照料的简单的午餐,直到晚上八点才开始食用正式的晚餐,晚餐后在会客室饮茶。随着英国在全球殖民扩张的加快,茶叶贸易进一步扩大。正如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进入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面积扩大。19世纪末印度已实现揉茶、切茶、培茶、筛茶、装茶等各个环节的机械化,机器的出现,又反过来推动了茶园的扩张。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逐步超过了中国茶,19世纪中期,饮茶的习惯逐渐普及,普通人也开始在午后饮茶。

——摘编自施茜《从中国工夫茶到英式下午茶》等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解读英国茶文化发展的历程。
2024-04-28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丰台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B卷
4 . 【茶与茶文化】

材料一   1658年,伦敦《政治快报》上刊登了一则茶叶广告,称饮茶可以改善体质,这是英国最早关于茶的记载。1669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东印度公司专营茶叶贸易,从中国大量进口茶叶到欧洲市场。1786年,一名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也能和富裕人家一样,一天喝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提神,茶叶特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18世纪末,英国从中国进口的茶叶量达到了230万磅,与这个世纪的头一年相比,足足增长了200倍。1851年,英国人将中国的茶树和制茶技艺带到印度,茶叶在印度和锡兰被大面积种植,欧洲红茶市场摆脱了对中国产地的依赖。

——摘编自(英)麦克法兰《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材料二   

请以”中国茶”或“茶文化”为主题,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19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常青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资本的区域性被彻底消解,伴随着广阔的国际市场及开放的国际贸易体系的构建,资本的网络化随之而来。资本网络化流动和扩张的趋势,从经济领域开始,向着文化领域延伸,经济全球化的直接结果之一就是文化全球化。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国与国在文化贸易场域中的竞争趋于白热化。

——摘编自徐望《文化全球化时代的国际文化贸易形势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经济全球化与文化”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完整,逻辑清晰)
2024-05-02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运城市三晋卓越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英国史学家汤因比在其《历史研究》中提出了文明形态史观,主要包含以下三点内容:第一是文明发展形态四阶段说:人类各文明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基本的规律。犹如一个有机体,每个文明都会经历起源、成长、衰落和解体四个阶段。第二是挑战——应战模式,即文明兴衰的基本原因是挑战和应战。一个文明,如果能够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诞生和成长起来;反之,如果不能成功地应对挑战,那么它就会走向衰落和解体。第三是文明接触论:汤因比认为,各个文明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恰恰是相互接触的。

——摘编自华珉朗《汤因比“文明形态史观”视域下的金庸小说》

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论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中国古代、近代史的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4-04-27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大同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

法国设计师设计的女装

左、中、右三图分别为法国设计师

受希腊古典文化、俄国芭蕾舞、

中华文化影响设计的女装

法国设计师保罗·波列的20世纪初设计的女装

17世纪以来巴黎作为欧洲时装中心,一直引领各时期文化潮流的变迁,给法国带来巨大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价值。20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格局都在时代的激流中动荡,在促进社会变迁的同时也加速了各国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成功地抓住了时代的契机,将中国、俄罗斯、日本等的服装元素融入服装设计中,一改统治了几百年的欧洲服装风格,将女性从传统的裙撑、紧身胸衣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使其成为那一时期的时尚指挥棒。

——摘编自凌玲《浅析东方元素对保罗·波烈服装的影响》等

提取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世界变革与女装革命”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2-07-10更新 | 426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瓷器之路17世纪瓷器商路-从景德镇出发,经过鄱阳湖,沿赣江而上,经清江、吉安到赣州,后通过广东南雄顺北江而下,运送到广州,进而通过海路形成全球性的瓷器贸易
瓷器贸易以景德镇为核心,构筑了世界性的陶瓷贸易路线,并形成了广州、澳门、马尼拉等著名的世界性贸易的中转城市,也成就了世界性的瓷商群体。据欧洲学者统计,在1602年到1682年八十年间,有一千二百万件瓷器被荷兰商船运送到荷兰和世界各国,其中绝大多数是景德镇瓷器
瓷器生产在学习和模仿景德镇陶瓷生产技艺基础上,福建漳州、浙江龙泉等窑口出现了专门生产出口青花瓷的基地;以景德镇为模板,诞生了世界上所有的著名陶瓷产区,如日本的伊万里、荷兰代尔夫、法国利摩日和德国迈森等
瓷器文化在东南亚许多地区,来自中国的瓷器是身份和财富的象征。中东地区壁画中大量青花瓷器出现。瓷器的广泛使用推动欧洲形成了分餐制。许多欧洲君主和上层贵族以拥有中国瓷器而感到骄傲,出现了专门鉴定中国瓷器的专家

——摘编自李松杰《商路、商帮与景德镇陶瓷文化海外影响力构建》等

提取材料信息,围绕“商路、贸易和文化”,提出一个论点,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7-08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新力量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长久以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的向往和迷恋一直根植于西方文化的源头,史景迁曾指出:“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真实知识中总掺杂着想象,二者总是混淆在一起,以致我们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时间人物及著作对中国的描述
公元1世纪
维吉尔《田园诗》赛里斯(Seres产丝之国)人从树上采集非常纤细的羊毛织成漂亮的织物
1255
《鲁布鲁克东行记》
契丹通行的钱是一种棉纸,长宽一巴掌,上面印有几行字;医师熟悉草药,熟练地按脉诊断;他们用毛刷写字、绘画
1615
《利玛窦中国札记》

棉花产量可观,硝石产量丰富,多用于制造焰火供节日娱乐;汉字符数量极大,使用木板刻制印刷;钻研自然科学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
1756
伏尔泰《风俗论》
在已知的古代国家中,唯有中国不曾受神职人员的统治;政府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监察和进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帝不易独裁专制
1776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他们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乏程度。他们很少或完全没有国际贸易,将前来请求通商的外国人视为乞食者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8-25更新 | 89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邻水正大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内容
公元1500年前除亚欧大陆及其非洲大陆的部分地区交往相对频繁外,其余地区整体上处于封闭状态。
15世纪末到19
世纪
西方国家主导了人类交往的进程,美洲、大洋洲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进入欧洲人的视野。西方人通过殖民主义,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文明的交往广度、深度有所增加,部分文明也湮灭于人类发展的长河之中。
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以战争的方式把全世界纳入统一的发展轨道上,使得人类的命运在世界范围内以联盟和敌对的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两场战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20世纪后半期美苏为代表的不同政治制度的“文明”开启了竞争并存的模式,世界文明在动荡的进程中又有所突破,不同地域的文明比之前任何时期的联系都有所增强。
21世纪以来一方面,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