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 道试题
1 . 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 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这一时代形成了新的希腊文化中心,以下属于新的希腊文化中心的是(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2-12-25更新 | 384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杭州二中、温州中学、金华一中、绍兴一中四校2023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元史》记载:宪宗二年(1252年),蒙哥大汗命忽必烈征大理,诸王秃儿花、撒(丘)征身毒(印度),怯的不花征没里奚,旭烈征西域素丹诸国。该次蒙古西征(     
A.灭掉花刺子模国,直抵黑海北岸
B.以西亚地区为目标,攻占巴格达
C.打到今德国、匈牙利和巴尔干半岛一带
D.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
3 . 在蒙古三次西征过程中,蒙古军队中的工匠技术人员随军西征,将中原地区的造纸术、火药、印刷术等技术传播于西方。同时,蒙古将军队俘虏的工匠送归本部的措施也将西方阿拉伯地区的天文、数学等文化东传。这反映了蒙古西征
A.引发了大规模的民族迁徙B.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C.促使元朝的统治范围扩大D.客观上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4年入侵波斯,历经10年征战,灭亡了波斯帝国,征服了从小亚细亚到印度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亚历山大远征罗马最终征服托密勒埃及之间大约300年被祢为“希腊化时代”。下列不能体现希腊化时代文化特征的是(     
A.托密勒埃及统治者戴上了法老的王冠B.安条克和帕加马成为新的文化中心
C.被征服地区的学者们研究《荷马史诗》D.象形文字文物代表那尔迈调色板
2022-12-01更新 | 342次组卷 | 3卷引用:浙江省9+1高中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每一种文明都是独特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交流互鉴,一种文明才能充满生命力。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

——习近平2014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的演讲(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的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不能重复材料)
2024-03-30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历史(浙江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关于下图说法正确的是

印欧人早期迁徙路线示意图(约公元前3000—前1000年)
①迁徙的范围西起欧洲东到西亚地区②迁徙影响了亚欧大陆区域文明交流
③赫梯人是印欧人与迁入地居民融合形成④迁徙促进了沿线地区经济贸易繁荣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7 . 人类有史以来,战争频繁、烽火不断,影响深刻。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在亚历山大远征期间,希腊士兵驻守的众多要塞发展成希腊式的城市,在随后的200年间,有大约200多个城市在希腊帝国各地建立起来,其中许多城市的人口在10万人之上,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城更是发展迅速,拥有近50万人口。城市的建立大大促进了经济发展,而且将希腊文化和生活方式直接介绍给当地人民,极大地扩大了希腊文明对世界的影响。

——徐新《西方文化史》

材料二:无数战争幸存者在身体或心理上遭受永久伤害。社会发生多种形式的变化,特别是欧洲。风俗习惯变得更为放纵;政府开始更多地干涉经济生活;政客变得更世俗化;福利国家迅速发展。残杀、破坏、无意义的战斗和显然毫无益处的战争让许多西方知识分子对文化产生质疑:对科学技术的追捧,关于进步的观念,西方人声称所具备的道德优势,人类对于自身命运的理性控制,欧洲人已经从“野蛮人”中脱胎出来的想法,以及西方文明总体的基石。

——[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参考材料一、二,各用一句话概括两则材料的观点,自选一个观点,运用相关史实,围绕战争影响这一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题目自拟。(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1-11更新 | 157次组卷 | 5卷引用:浙江省台温联谊学校2024届高三12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某学者在论述中指出:“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此时期两位欧洲传教士分别受教皇和法国国王派遣到达漠北与蒙古交涉
B.西迁的蒙古军队逐渐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色目人”
C.从海路来中国由陆路返回的旅行家把他的见闻写成了《马可·波罗行纪》
D.汉族人列班·扫马经由耶路撒冷到欧洲访问,见到了教皇和英、法国王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次西征之后,形成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蒙古帝国范围内,存在着多种不同的文明,但最主要的是两个文明文化中心:一个是中亚古伊朗文明的伊斯兰文化中心;另一个是中原黄河流域的汉文化中心。这一时期,由于新兴蒙古政治、经济、军事的需要,大量被征服的西域人经签发、征调、招募而东向迁徙,来到中土。从入华人口的频繁程度和人口规模来看,它远远超出了以往任何时代。

——据马建春《元代东迁西域人及其文化研究》等整理

材料二   总督参事会作为英属印度的中央政权,在英王接管政权后,发生了变化。1861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印度参事会法》,把英国的一套行政原则和模式引进来,法令规定每个参事负责一个行政部门,分管内政、外交、财政、税务、法律、军事等部门的工作。1858年兵变的结果也使英国人认识到,完全将印度人排除在中央政府之外是危险的。因此,允许印度人参加立法参事会。后来,又吸收印度人进入行政参事会。1861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印度文官法》,把自1855年开始实行的“通过竞争考试择优任用文官”的原则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随后又陆续制定了一系列有关文官任用、升迁、纪律、年金、奖惩等条例和规则。

——摘编自张群《试析英属印度文官制度的嬗变》

材料三   20世纪末的亚洲金融危机重创了韩国经济,金钱万能、人情冷漠、极端个人主义等也影响着韩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韩国政府提出了以传统文化产业拉动全国经济发展,推动文明进步的“文化立国”国策。韩国政府通过政策立法、影视作品等将“孝”文化植根于国人的灵魂与血脉之中。韩剧中传达出的“孝”文化因子,不仅主导着韩国国民的精神生活,而且使具有相同文化基因的亚洲,尤其是中国掀起了一阵“韩流”热潮。韩国把这些由“孝道”而产生的文化产业通称为“孝子产业”。2004年,“韩国文化产品已经在世界市场上占到3.5%的份额,韩国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

——摘编自王曰美《韩国对儒家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蒙古帝国的特点,结合所学,说明蒙古西征对文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要评述19世纪中期英属印度政府的文官体制改革。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韩国政府打造“孝子产业”的历史背景,分析这一政策对文化发展的作用。
10 . 继希腊人之后,罗马人登上了地中海的历史舞台,他们征服了希腊化(希腊化一般是指希腊化时代,又有它特定的空间范围。希腊化的地域空间大约包括希腊本土、马其顿、埃及、利比亚,以及亚洲的西部叙利亚、伊拉克、波斯、土耳其等)的地区,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然而,古罗马学者贺拉斯说,被征服的希腊人最终俘虏了罗马人。贺拉斯所说的“俘虏”是指
A.商业征服B.文化同化C.宗教皈依D.财富侵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