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在希腊化时代,被征服地区的本土文化与希腊文化的碰撞和交流,促进了文学和科学领域的发展。以下成就与其相符的是(     
①阿基米德提出物理学定理②埃拉托斯提尼计算地球周长
③学者们系统整理研究《荷马史诗》④雕刻家米隆创作《掷铁饼者》
A.①②③B.①④C.②④D.②③④
2 . 有学者指出,蒙古西征在踏碎了城市的同时,却也摧毁或动摇了欧洲教皇统治的经济基础,尤其是蒙古对征服区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让欧洲人开始质疑教会的观点和主张。这说明蒙古西征(     
A.客观上加强了文化交流B.引发了民族迁徙
C.客观上促进了思想解放D.引发了宗教改革
2023-06-12更新 | 458次组卷 | 49卷引用:战争与文化交锋-选必3-素养测评
3 . 在希腊化时代,虽然希腊的语言、文化有了广泛的传播,然而这个时期文化的背景和特征,不仅包括希腊方面的因素,更包括东方已有的因素;这个时代的文化取得的杰出成就,不仅是由于希腊文化的陶养,同时也是由于东方文化的陶养。这可用来佐证(     
A.世界文明的创新性B.希腊文明的包容性
C.东方文明的先进性D.西方文明的民族性
4 . 据营卢塔克所记,有七十个以上的希腊文明的中心城市,都是亚历山大在他十二年的征战中建立的。希腊的神庙、剧场、艺术、文学和商业以及希腊的殖民者遍布帝国各处。希腊科学和文化的胜利,比之马其顿方阵的成功更为持久。材料意在强调(     
A.亚历山大帝国疆域极其辽阔B.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明传播
C.希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D.亚历山大建立了众多城市
5 . 公元前333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与波斯国王大流士三世在叙利亚北部伊苏斯决战,最终灭亡波斯,入侵印度,使希腊文化随之东传。这体现的古代文明扩展方式是(     
A.组织移民B.文化传播C.经济交流D.武力扩张
6 . 十字军东征期间,新的词汇不断随着东征队伍加入到欧洲的语言里,如cotton(棉)、muslin(平纹细布)、divan(沙发床)等。欧洲人还带回许多新奇的纺织品、食物和香料等。据此可知,这场战争(     
A.推动欧洲语言的发展B.加速了基督教的传播
C.丰富欧洲人民的生活D.提升欧洲制造业水平
2022-10-23更新 | 465次组卷 | 3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3)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远征后的头一个世纪,借鉴几乎是单向的:东方向希腊学习。这时征服者的自信还没衰退,希腊本土的社会活力还衰而未竭,希腊移民涌向东方,带来了他们风格独特的生活方式。希腊化城市中上流社会不管是何种出身、何种文化背景都希望被视为标准的希腊人,他们全盘模仿希腊生活方式。然而,正是在希腊、东方文化交流表面上一边倒的时代,希腊本土的社会结构逐渐被东方早已流行的模式所同化。

——摘编自陈恒《从希腊化文化的传播看全球化之起源》

材料二 蒙古人自身有两个根本因素决定了他们所创建的帝国必然终会衰落。首先,他们的数量不足以服众,因而容易受其属下外族臣民的影响;其次,他们的文化过于原始,难以帮助他们处理与比他们更超前的臣民之间的关系。蒙古人,恰如普希金所说,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这也就是说他们一旦离开了马背,或者说是脱离了他们游牧民族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就暴露出了他们落后、野蛮、易受同化的本来面目。而且这时候,他们与阿拉伯人的不同之处当然就不仅仅在于他们没有文化思想和科学技术——最重要的是,蒙古人缺少阿拉伯人所拥有的特殊宗教和语言令他们所有的臣民接受并形成一个普遍的共同点以促进帝国的团结统一性。阿拉伯人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甚至传播到了许多未被他们征服的地区,其影响力可想而知。无奈文明不及阿拉伯人那么先进的蒙古人不但无法采用宗教和语言来同化他们的人民,蒙古大汗旗下各个汗国的可汗反而还主动接纳了他们所统治的外族人民的语言、文化和宗教,因此也使蒙古人作为征服者的至高地位受到了严重的质疑,成就旷古绝今的蒙古帝国于是就这样毁在了蒙古游牧民族的缺乏文明根基上。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角度比较亚历山大远征和蒙古西征的异同。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反映了哪些文化传播与交流的一般规律。
2022-10-07更新 | 322次组卷 | 5卷引用:第五单元战争与文化交锋(B卷·能力提升练)-【单元测试】高二历史分层训练AB卷(选择性必修3)
8 . 在西征时,随蒙古军队西至欧洲的有蒙古人、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与此同时,也有因战争而东迁的不同民族的人,这种迁徙对当时的人们来说是残酷的。这种“被迫”的迁徙客观上(     
A.使西方国家依附于蒙古B.埋下了帝国分裂的隐患
C.导致阿拉伯帝国的衰落D.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9 . 在蒙古金帐汗国对俄罗斯统治期间,弗拉基米尔主教塞拉皮昂在一次传教中说:“难道说我们的土地没有被侵占?我们的妻子儿女没有被抓去当俘虏?……我们的尊严扫地,财富、劳动、土地全都成了异族的财产。我们耻辱地为邻国效劳,成为敌人嘲笑的对象。”据此可推知,蒙古的对外征服(     
A.激发了当地民众的反抗情绪B.直接导致了俄罗斯势力衰落
C.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强烈不满D.改变了落后地区的文化面貌
10 . 战争给人类社会发展造成严重破坏,但又在客观上造成了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远征过程中,亚历山大坚决镇压了那些顽强抵抗地区的人。在攻陷了腓尼基沿海城市推罗后,他杀死了8000个当地居民,将30000人卖为奴隶,这种政策起到震慑的作用。而在一些民族意识浓厚的地区,他则不以征服者和称霸者的姿态出现,而是采取温和的政策,尤其是对宗教采取宽容和利用政策。他鼓励东西方民族通婚,并且按照当地传统习俗举行婚礼。他远征时“随行的人员很完备,包括自然科学家、测量学家、历史艺术家等”。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以亚历山大命名的新城,这些新城不但是他的军事要塞,同时也是经济和文化中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摘编自苏振兴《论亚历山大远征》

材料二   成吉思汗西征过程中显示了他极其残酷的一面,在战争过程中有极其野蛮的屠杀屠城行为,但在宗教政策上极为宽容,“在成吉思汗统治下,我们见到了在整个亚洲大陆上建立的最为彻底的宗教宽容”。成吉思汗每攻占一城一池总是搜索当地的工匠、科学家、天文家等并将其带回蒙古帝国,与中原文化相互融合,取长补短。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技术尤其是火药、罗盘、印刷术、造纸术先后传入欧洲,打破了汉唐以来欧亚各国封闭壁垒,对中国和世界历史进程产生很大影响。他建立了庞大的驿站传递系统,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联络线、运输线。海上丝绸之路也在宋元时期继续发展,泉州成为当时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海上窗口。

——摘编自王雪娜《历史的跨越——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的相同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远征与成吉思汗西征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