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5 道试题
1 . 公元前198年,巴勒斯坦被塞琉古王国占领,后犹太祭司马卡比发动起义。马卡比在战斗关键时刻鼓励 士兵道: “我们是在为捍卫自己的生命与神圣的宗教而战斗……全能的上帝就会粉碎我们的敌人,因此用不着害怕他们。”公元前165年,犹太人基本赢得独立。这表明(     
A.西亚文化得以继续保持影响B.战争客观上推动不同文化交流
C.亚历山大帝国逐渐走向分裂D.被征服地区普遍反对希腊文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东征,到公元前30年罗马消灭托勒密王朝,北非处于“希腊化时代”。希腊人创造的文明是一种综合了古代东西方文明诸多因素后而发展起来的独特的、新型的文明。希腊化时期的埃及经历了辉煌和繁荣,也成为北非历史上跨文化主义的典型案例。这表明(     
A.扩张战争破坏固有文明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发展
C.希腊文化深受东方影响D.埃及文明成就居于世界之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亚历山大在希腊本土主要以科林斯联盟的身份进行统治。在马其顿,他保持国王的身份,但同时也让臣民拥有一些传统的权利。在埃及,他就成了有绝对权威的法老,是神的化身。对于比较顽强的腓尼基诸城邦,他只要求诸城邦做附庸。亚历山大实行这一统治策略旨在(     
A.为希腊文化扩张扫清障碍B.缓和帝国内部矛盾
C.维护各地本土文化独立性D.促进区域文化融合
7日内更新 | 459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4 . 对下图所示区域分析正确的是(     

A.以移民方式向外扩张建立众多城邦国家
B.古代战争客观上促进了不同文化的碰撞
C.形成古代历史第一个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D.哈里发掌握该地政治、军事、宗教大权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蒙古西征给欧洲带来极大的灾难:欧洲被外族入侵,封建制度遭受冲击,大军所至,焚毁田园,摧毁堡垒;更甚者,是教廷的权威蒙受极大的打击。欧洲人开始向内反思,希望重建一套安身立命的依据。因此,欧洲人(     
A.掀起了宗教改革运动的浪潮B.重视人的力量追求现世生活
C.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D.开展了资产阶级的革命运动
2024-05-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亚历山大远征后, 一种新型的共同语——“柯因内语”形成,这是基于雅典方言的一种标准 语言。在长达几个世纪的时间里,这种共同语言一直是适用于从西西里岛直至印度边境的 广大地区。“柯因内语”的使用(     
A.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B.维系了亚历山大帝国的统治
C.促成了被征服民族的希腊化D.导致了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7 . 有学者认为,“法老体系贯穿于整个托勒密时期”,托勒密王朝的统治者就像埃及过去的入侵者那样“逐渐被同化了”。该学者意在强调(     
A.希腊政治制度对东方的影响B.法老仍维持原有政治统治
C.古埃及文明具有强大影响力D.托勒密王朝武力征服埃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中指出,在冷战结束之后,文明的冲突将取代意识形态与经济利益的冲突而左右全球政治。……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就文化本身的发展而言,这种文化的冲突不仅是暂时的,而且往往是文化相互融合的前奏,甚至就是融合的开始。文化冲突的结果,或相互吸收或融化或替代对方,随之会产生新的文化模式或类型。

——摘自百度文库《关于文化冲突的思考》

结合材料与所学的“中国古代和世界古代”相关知识,围绕“文明的冲突”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加以阐述。(要求:看法具体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表达清晰)
2024-05-14更新 | 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高考历史押题预测卷(山东专用)
9 . 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之间始终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联系和影响。比如古代埃及需要从叙利亚或黎巴嫩等地获取木材,而古代西亚则需要埃及的黄金。材料意在说明(     
A.物资交流是古代文明交流的一种方式
B.发达的社会分工促进古代文明的形成
C.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步连为一个整体
D.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碰撞
2024-05-12更新 | 11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北京市昌平区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在听到上帝赋予的使命和教皇的建议后,全法兰克的主教、公爵和伯爵、强大的王公们、各层各级之人,向上帝承诺,要自己承担费用,向圣墓(位于耶路撒冷)远征……不同王国的军队将要参与到这次的旅程中来,他们来自法兰克王国和洛林,德意志人之地,还有盎格鲁人之地,以及丹麦王国。

——摘自阿尔伯特(12世纪基督教会史学家)《耶路撒冷史》

史料二   2016年考古学家在黎巴嫩近郊发现了两个乱葬坑(下图为其中一个),里面有25名在13世纪遇难的十字军的遗骸,均为年轻男性。其中9人经DNA检测,3人为欧洲人、4人为近东(巴尔干及西亚地区)人、2人为混血儿

材料二   关于十字军东征(中世纪欧洲天主教徒入侵阿拉伯世界)的记载,在当时穆斯林著作中仅有零散提及。阿拉伯关于十字军的词汇也是在19世纪中期从欧洲借鉴来,且“欧洲人模仿穆斯林,改变了欧洲衰弱落后的面貌”的观点也“甚嚣尘上”。19世纪末,阿拉伯出现了第一部关于十字军东征的系统性专著。20世纪初,巴勒斯坦、黎巴嫩、埃及、伊拉克等国的世俗或宗教领袖、诗人、史学家等通过大型集会、节日庆典、新闻媒体、历史书写等方式,纷纷宣扬古代穆斯林打败十字军和拯救巴勒斯坦的事迹,并将欧洲殖民者和犹太人称为“新十字军”。20世纪5060年代,十字军东征相继进入阿拉伯各国的教科书,如埃及教科书指出:“现代十字军打败了穆斯林,这是他们祖先在中世纪未曾做到的,于是他们开始报仇,为一己之私,占领并强行统治穆斯林国家。”此外,阿拉伯世界还将库尔德人萨拉丁(曾收复耶路撒冷)置换成阿拉伯的领袖,通过立传及拍摄影视剧等方式向民众宣传。

——摘编自张倩红贾森《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对“十字军”记忆的构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关于“十字军”史料的史料类型及其历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以来阿拉伯世界关于“十字军”记忆构建变化的原因,并对其简要评价。
2024-05-09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合肥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