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西亚的两河流域孕育了古巴比伦文明,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巴比伦文明起源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居住在两河流域的主要是苏美尔人,他们创造了文字,制定了最早的法典,建立了城邦,发明了陶轮、帆船、耕犁。大约公元前1900年,从西方来的阿莫里特人征服了这个地区,继承了苏美尔人的文明,并使巴比伦成为两河流域的政治和商业中心。公元前 1595 年喀西特人掌握政权,建立了一个延续四百年的王朝。 此后,亚述人、阿拉米人和迦勒底人展开多年斗争。从公元前9世纪到公元前7世纪下半叶,统治这个地区的主要是亚述帝国。这个地区在公元前539年被波斯人占领,公元前331年又被亚历山大大帝占领。

——摘编自严文明等《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材料二   新都巴格达建成后,才几年工夫,便由一个古老的小村落,一跃而为东西方贸易的集散地和国际政治中心,成为东方的一颗明珠。 巴格达城的码头,有好几英里长,那里停泊着几百艘各式各样的船只,有战舰和游艇,有中国大船……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器、丝绸和麝香;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和染料;从中亚细亚突厥人的地区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织造品和奴隶;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毛皮和白奴;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材料三   13世纪初,中国北方草原出现了一个强大的蒙古汗国。1218年开始,中亚的花剌子模国扣留蒙古商队,杀害蒙古使臣。不久,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亡金朝之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13世纪中叶,蒙古以西亚地区为目标,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 蒙古军队西征示意图如下。


——摘编自《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苏美尔人创造的文字和制定的最早的法典名称,并指出到公元前4世纪时两河流域文明发生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概括巴格达城贸易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中所述“巴格达城”所处的时期。
(3)根据材料三,按蒙古军队西征时间的先后排出三条路线的顺序,并结合所学写出攻占巴格达后统治这一区域的汗国名称,分析蒙古西征对不同地域文化产生的影响。
2023-12-09更新 | 15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国总统马克龙于45日至7日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在抵达北京当晚,马克龙出席第17届“中法文化之春”开幕式,强调人文交流在两国交往中的重要性并宣布一系列新的文化交流项目。马克龙为开幕式揭幕并在致辞中表示,2024年两国将迎来建交60周年的重要时刻,今明两年,双方将陆续举办众多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其中包括凡尔赛宫和故宫将共同组织展览。他表示法方有充分意愿,在恢复此前受疫情影响的人文交流基础上,创造更多新的合作项目,内容涵盖舞蹈、文学、电影、音乐以及沉浸式的数字创作等领域,以不断增进两国人民间的友谊。

------央视新闻客户端2023-04-06

材料二

开始时间

指挥者

蒙古进军路线

典型事件描述

1219

成吉思汗

攻灭花刺子模、经里海、黑海沿岸,攻入克里米亚半岛。

(蒙古军所到之处)一个繁荣的呼罗珊变成一片荒芜,土地变成了不毛之地……

1235

拔都等(长子西征)

征服今俄罗斯、乌克兰地区的诸多公国和部族,一直打到今巴尔干半岛。

蒙古人开始使用的多种火器的威力,更具破坏性……由于火炮的大力改进,城墙的作用就逐渐从人类历史中消失了。

1252

旭烈兀

经中亚,攻占巴格达,抵达巴勒斯坦。

1278年蒙古派遣列班·扫马出访拜占庭帝国、罗马教廷和法国。

——参考【法】德阿·托隆著,宝音布格历译《蒙古远征记》

材料三   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持续数十年,这一被称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现象,完全打碎了法国的“旧制度”,重新构建了法国的社会结构。同时,把“民族”这一本无多少政治含义的概念与资产阶级民主和国家主权的思想结合在一起,用民族国家取代封建国家,用民族利益取代王朝利益……不仅是法国,整个欧洲的政治文化都得以重构……俄国和俄国占领下的波兰,以及仍然处于分裂状态的德意志都出现了追求民主或独立的革命。

——整理自《文化交流与传播》教师教学用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以近代(17—20世纪)服饰变化为例说明中法“文明的交流”,指出商品的流动对文化交流国际化的影响。
(2)参考材料二、三,围绕“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拟定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3-05-28更新 | 103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精诚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5月联考历史试题
3 . 博物馆是传承与保护人类文明的重要殿堂,是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桥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托勒密王朝统治者自视为亚历山大的继承人,在亚历山大城创建了当时世界规模最大的博学园,统治者规定凡路过亚历山大城市的船舶必须将携带的书籍复制一份留存。德米特利乌斯、芝诺德图斯、埃拉托色尼这三位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也都来自于希腊,网罗的学者翻译了荷马、欧几里得等学者的著作……雅典衰落了,而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被亚历山大城接了过来。

——摘编自何立波《亚历山大里亚图书馆与托勒密王朝的世界意识》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汉斯·斯隆爵士开启了国家收藏的大门。他的慷慨捐赠促成了大英博物馆的成立。到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作为帝国文化的载体发展到鼎盛,议会对博物馆开始给予大量的资金投入,扩充国家的收藏,提升博物馆的管理水平。严厉的参观规则得以变更,准入卡制度被废除,使之更好地实现为公众服务的宗旨。大英博物馆埃及古物部、古代近东部和希腊、罗马部都在此时建立,这三部分的藏品反映出英国对他者的文化霸权,突出英帝国的优势地位。

——摘自谢小琴《大英博物馆一个帝国文化空间的建构(1800-1857)》

材料三 北京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家宫殿。辛亥革命后,大量珍贵文物流出宫外。清帝退出故宫后,清室善后委员会在组织查点清宫物品时,发现了清室复辟的企图。为杜绝这一妄想,委员会认为必须迅速成立故宫博物院。故宫博物院宣告建立后向平民百姓开放。抗战爆发后,故宫博物院数十万件文物,历时十余年,行程数万里,基本无损,创造了人类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新中国成立后,故宫博物院持续发展。21世纪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打造数字故宫,努力朝着国际一流博物馆、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典范、文化和旅游融合的引领者、文明交流互鉴的中华会客厅方向迈进。

——摘编自郑欣淼《故宫纪事》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托勒密王朝传承希腊文化的表现。结合所学,列举两处西亚地区“接续希腊古典学术的薪火”的城市。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19世纪上半叶大英博物馆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到鼎盛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写出故宫博物院的地位,并简析故宫博物院成立以来的重要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度信实娱乐公司总经理)阿密特·卡纳说:“我们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扮演一个核心角色,我们相信全球市场,我们要推广印度的价值观。我们要在美国本土对抗好菜坞,不单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摘编自【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材料二   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人类又一次反思战争与和平的真谛……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自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独立后印度社会精英“推广的印度价值观”,并概述阿密特·卡纳的其他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围绕“战争与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5 . 中华文化在交流传播中融合新因素,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同时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古时期是东西方古代文明融汇内容最为多彩、成果最为丰富、影响最为强烈的时期。因为阿拉伯——唐宋元在时间上处于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巴比伦文化、古印度文化、古中国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之间。阿拉伯人的经贸活动促进了古代不同地区文明的交流,而这时期的唐朝是中国封建经济鼎盛时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都城长安空前繁荣,各国使臣、商人云集,成为中外文化交流的大舞台。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统治者迫切汲取先进文化,出现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翻译活动,逐渐形成“拉丁文化是西方的,中国文化是东方的,而阿拉伯文化却两者兼备”的局面。

——摘编自陈恒《文明的汇聚与传播古代世界文明之交流》

材料二   明清之际,《崇祯历书》的编纂和应用,《几何原本》的引进,以及全国大地图的测绘等标志性成果,开启了天文学、数学和地图测绘学等学科向近代科学的转变。尤其是西学重实验、重应用、重理性思维的特点,给中国知识界以深刻的启迪,开始了向经世致用思想方法的转变。而西方先进科学文化的传入,使中国知识界产生极大的震动,中国并非是世界的中心,在中国之外,世界上还存在许多国家;同时,也并非只有中华文化高明,西方科学文化也有不少地方值得中国学习。

——摘编自林延清《试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分期、特点和历史作用》

材料三   在近代中国整体落后西方和政府腐败没落现实面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自觉发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进行了艰难的探索和一系列革新运动。五四知识分子中不少人在日本、欧美留学,他们眼观世界,以开放的文化心态直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不足,以西方的科学、民主、个性、自由等为思想武器对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进行猛烈抨击。在五四知识分子的开新向上的精神品格的感召下使社会获得了重新认识自我的能力,促进了国民新思维、新观念、新生活方式的传播,促进了国民性的再造和新素质的形成。

——摘编自史向军、易鹏《论五四知识分子的精神品格及其当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推动古代不同文明之间交流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的主要力量及代表人物,说明当时中西文化交流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近代前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救亡图存进行的革新运动,简析近代中国留学生对中国的影响。
2024-04-26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人类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冲突,客观上为不同文化的碰撞、交流与重构提供了契机。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与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希腊的早期区域性文化相比,古典希腊展示了新的政治和文化能力。众多的哲学派别和政治模式得到发展,自然科学和数学取得了进步,组织大帝国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古典希腊的很多政治传统和文化模式在其后继续存在下去,对地中海和更大范围的后世社会产生了影响。

——皮特·N·斯特里斯《全球文明史》

材料二 公元前 323 年,亚历山大去世,其部下陷入混战,帝国逐渐分裂为托勒密埃及、塞琉古王国和马其顿王国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从亚历山大远征到罗马最终征服托勒密埃及之间大约 300 年被称为“希腊化时代”。在“希腊化时代”,希腊文化的中心也逐渐东移。

——普通高中教科书《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材料三 被征服的希腊人,把他们的艺术带到了土气的拉丁姆,用这种方式征服了他们野蛮的征服者,原始的萨图恩式的诗歌的河流枯竭了,新的气息驱逐了旧的气息,但是这种乡村气息一直存在到很晚,甚至现在依然存在……罗马人也开始尝试,能否用一种有价值的形式把希腊人的喜剧进行转化,最后成功地进行这种转化,这是他们引以为豪的事情,因为他们天生具有勇气和智慧。

——选自古罗马诗人贺拉斯(BC65年—BC8年)的一封书信体诗

如果被征服的希腊人成为了我们的征服者,我们现在已经摆脱了这种征服,至少在文化上我们平起平坐了。

——古罗马西塞罗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举例说明古典希腊时代在哲学和自然科学方面取得的发展。
(2)仔细看图,请写出希腊化时代文化中心东移的代表性城市②③。结合所学,分析亚历山大城成为文化中心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贺拉斯和西塞罗的共同观点。结合所学,列举“至少在文化上我们平起平坐了”的表现。
2023-07-22更新 | 10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7 . 商路的开辟对促进文化交流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化在不断交流、借鉴中向前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象征。张骞率领百人至三百人的编队,手持表示武帝亲任特使的节,携带着黄金、丝绸出使西域。十九世纪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将张骞出使西域之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和“东西交流之路”。……武帝时期张骞的使命并非东西交流……许多中国没有的物产从骆驼背上运载而来。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始皇帝的遗产:秦汉帝国》

材料二来自亚洲腹地的原始游牧民族蒙古人,对世界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们征服的规模无与伦比……亚洲和大部分欧洲的政治组织都变换了。许多地区的人民被灭绝或四散,永远改变了其种族特征。世界主要宗教的分布和力量也发生了变化。横越欧亚大陆的道路由一个政权所控制,旅行变得安全了。在中断了一千年之后,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了。

——【英】杰弗里·巴勒克拉夫主编,毛昭晰等译《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材料三茶叶在古代丝绸之路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尤其是西南“茶马古道”。16世纪,耶稣会传教士在传回欧洲的文献中提到茶,自此大量欧洲商船从中国或日本出发,将茶叶输送到里斯本、阿姆斯特丹和巴黎,俄国也通过“万里茶道”从陆路大量引入。跟进的英国后来居上,成为欧洲最大的茶消费国。最初传到欧洲时,茶是贵族专属饮品,一磅茶叶在英国的价格高达普通人数月的薪酬。到了 17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崛起,挑战荷兰东印度公司在亚洲的贸易霸权,茶价随之大幅下降,饮茶成为普通人也能享受的时尚。欧洲人又将饮茶习惯带到北美殖民地,很快,茶叶在英属北美的消费量就超过了英国本土。

——摘编自宋念申《发现东亚》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的真正使命。阐述“丝绸之路”在唐中期后的发展情况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欧洲人又能“进入亚洲和远东”的原因。阐述蒙古西征带来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概括茶叶贸易的特征。结合所学阐述茶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2023-07-26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模拟(二)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如果我们从马其顿转向更广阔的世界就会发现,以利他主义或哲学的目的来混融文化绝非亚历山大的意图,但是他行动的结果却造成了文化的混融。在帝国的不同地区,这种混融的程度是有区别的。……在马其顿的领导之下,城邦国家仍然以自我的方式继续着……有些城市非常繁荣,尤其是帕加马,发展了堪与亚历山大里亚媲美的文学和艺术。

——理查德·斯敦曼《亚历山大大帝》(1997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希腊化时代的文化。
2024-04-26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台州市山海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2022年故宫博物院举办了“何以中国”特展,展览分为“源”“流”“汇”三个贯穿一体的单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东周时期,生产力显著提升,生产关系剧烈变化。当此时,诸家并出,百花齐放,儒尚仁义、道体无名、法兼势术、兵贵止……皆欲塑当世之秩序,焕华夏以新生,故而风云激荡,史称百家争鸣。其所争者,为济世之要枢;其所鸣者,为治平之大道。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源·启蒙奠基》

材料二   汉唐以降,得益于陆上、海上贸易线路的畅通,中华文明同外部文明展开更加广阔的对话。中华文明始终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向世界贡献了深刻的思想体系、丰富的科技文化艺术成果、独特的制度创造,深刻影响了世界文明进程。

——故宫博物院展览《何以中国·流·和衷共济》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战国时期儒家和法家在“塑当世之秩序”方面所提出的主张,并用一句话概括百家争鸣对后世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请描述一件能展现中外文明交流的展品,并说明其对世界文明进程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