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古代战争与地域文化的演变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将波斯帝国版图据为己有,并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都被囊括在亚历山大帝国下。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突然病逝,但希腊—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未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周边地区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材料二 张骞出使西域,进入了一个和中原汉地完全不同的文化环境中,他的所见所闻,包含着希腊化文化的信息。从此,中国的丝绸、漆器、铁器、皮制品,甚至杏树、桃树的种植术都开始向西传去,有的很快就传到了罗马。而西域的各种特产、奇物、乐舞、宗教也源源不断地传入中原,其中最具希腊化文化明显特征的就是融合佛教精神和希腊造型艺术为一体的印度犍陀罗艺术,这是继张骞之后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原的唯一的、也是最可以明确辨认的希腊化文化信息。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对中西文明交流的作用,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2024-04-09更新 | 224次组卷 | 3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希腊化时代是一个文化全球化的时代,也可能是欧洲古代史上最令人兴奋的时期。公元前3世纪,我们只要掌握一种语言就可以从罗马一直漫游到印度;极具开拓性的希腊阿尔戈英雄们则探险到了印度洋和非洲大西洋沿岸…….基督教的文化内涵是犹太教人文主义和希腊哲学的理性主义……这个运动在公元1世纪末已经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新宗教,确定希腊语为宗教语言,吸收了希腊哲学某些流派的思想。

——摘编彼得·索恩曼在《希腊化时代》

材料二   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以分工协作为基础的现代工业的社会化生产,促成了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造就了遍及全球的国际市场,以便使国际贸易更加便利、商品流通更快、交易成本更低,让消费者从中获益,为世界各地的企业提供一个施展自己才能的广阔空间,从而又会进一步激发更大规模的商品流动、资金流动和人员流动,使那里的经济产生活力。

(1)依据材料一概括“希腊化时代”在世界文明发展中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述促成“世界太小了”这一状况语出现的背景。
昨日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二6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亚历山大在占领了波斯帝国辽阔的疆土后,发现了波斯高度发展的文明后, 要求人们以东方人的方式向他行匍匐礼,对他敬若神明。效仿东方的政治制度,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不断提高自己的地位。亚历山大去世之前,在西亚、中亚等地建立了许多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希腊式城市,并动员大量希腊人来这些城市定居,与当地人通婚联姻。即使是这样的平等相处,希腊文化依然被当作“公分母”,被东方各族人民仰慕和效法。

——摘编自赵林《古希腊文明的光芒》

材料三 人类社会从来不是完全孤立的,不同地区的农耕文明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都表现出向外扩展的趋势,使不同文明区相互连接起来,促进了大帝国的兴起。 公元前6世纪,波斯帝国从居鲁士立国开始,通过对外扩张,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它不仅有自身发达的物质和精神文明,且有统治庞大帝国的制度文明。在帝国东部,征服印度的犍陀罗,获得了东方民族的信息。在帝国西部,征服吕底亚,与希腊人有了接触,他们的工匠吸收了吕底亚的艺术特色,商人学会了 铸造钱币。公元前4世纪晚期,伴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帝国的建立与希腊化世界的形成,推进了从中亚、印度到东地中海、欧洲之间古老诸文明地区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杨俊明《古代帝国与东西方文明的交流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世界古代文明扩展的主要形式与结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亚历山大统治波斯的政策。
(3)根据材料三,概括推动古代帝国兴起的因素,并结合所学,说明古代世界的帝 国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作用。
2023-10-1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战争促进地域文化的演变和重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在远征过程中,在一些战略要地和交通要道上建立了许多新城,这些城市既是统治当地居民的军事据点,也是经济文化活动中心……许多随军学者包括工程师、哲学家、地理学家、测量师等专门人才沿途搜集资料,采集动植物标本,与当地人交往。亚历山大发现东方民族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愚昧无知,而是具有较高程度的文明的,所以在治理帝国的各项政策上,处处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

——摘编自于春英、申芬《评亚历山大帝国在历史上的作用》

材料二   1213世纪的亚洲历史,在世界史上被称为“蒙古时代成吉思汗及其子孙率领的蒙古铁骑发动一系列震撼世界的远征,横扫整个亚洲和欧洲东部,建立了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帝国,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引自张国刚《中西文化关系通史》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地图中新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名称,并指出亚历山大哪些措施“体现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
(2)阅读材料一、二、以“战争与文化重构”为主题,自拟标题,运用世界古代、近代典型史实各一例加以论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晰,表述成文)。
2024-04-21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750年到公元前550年是希腊人向海外移民的高峰时期。在地中海西部殖民是为了运入金、银等贵金属。黑海沿岸的殖民是为了控制粮食运输要道。在受客观条件限制而无法建立殖民地的地方,希腊人只建立商贸城市。殖民城邦的创建者仍可保留原来城邦的公民身份,殖民城邦与原城邦犹如子与母,在感情上有密切的关系,文化上也承袭母邦,但政治上基本独立。这些殖民城邦不仅是商贸中心和农业小国,也是非常重要的港口。到公元前5世纪时,希腊人的足迹已遍及地中海沿岸的所有地方。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在埃及,亚历山大不惧旅途艰险,亲自朝拜阿蒙神喻宣示所,感动得僧侣们直呼他是神的儿子。在巴比伦,他下令将薛西斯毁坏的马都克庙宇连同其他任何被波斯毁坏的庙宇都一一重建,他还亲自祭祀马都克。他不仅在一般城市,即使一些重要的大城市如苏萨、巴比伦等地也任命当地贵族出任总督。他号召马其顿士兵与当地居民联姻,并给予他们免税的优惠政策。他带头娶波斯帝国末代君主大流士三世的女儿为妻。亚历山大曾让三万波斯青年穿上马其顿服装,按马其顿的军训制度进行操练,组成一支强悍的骑兵队伍。

——摘编自宋慧娟《评亚历山大》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对外扩张的共同影响。
2023-10-17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B卷)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东征之前,希腊文明并没有呈现明显的多元化和世界化,或者说其受东方文化影响不是那么的深刻,而东方文明也未受到希腊文化的较大的影响。东征之后,在希腊文化的基础上,融合东方文化,形成了新的一种,影响历史的——希腊化文明,对沟通希腊和埃及、西亚、中亚以至印度的商业贸易,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参考资料》

材料二   亚历山大的征服战争,罗马帝国的扩张,阿拉伯帝国的征服……无疑是古代史上突破相互孤立隔绝的重大事件。但横贯亚欧大陆丝绸古道上的商队来往,联系太平洋西海岸、印度洋、地中海……诸海航路的船只航行,对传播生产技术、文化知识于古代世界各地也许是更为重要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三   人类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中走到今天的,世界是在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中成为今天这个样子的。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正确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正确对待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是我们必须把握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的讲话


(1)依据材料一回答,材料中的“东征”指的是什么?其产生了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古代不同文明交往的方式。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如何正确对待不同文明。
2023-07-26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州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但希腊一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希腊化世界的形成,大大便利和促进了各希腊化王国之间以及它们与周边地区的交往。由于经济、文化的交流往往大大超出政治统治的区域,在希腊化世界及其周边地区实际上形成了以西亚为中心、以地中海和中亚印度为两端的新的交通体系。

——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材料二   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先后进行两次西征。成吉思汗第一次西征后,蒙古帝国在中亚设置达鲁花赤,建立起蒙古帝国的统治权。绰儿马罕西征后,蒙古帝国在波斯委任成帖木儿、诺撒耳、阔儿吉思为最高行政长官。元宪宗蒙哥即位后,蒙古帝国加强对被占领地区的统治,设置阿姆河等处行尚书省,委任阿儿浑负责管理西亚地区,蒙古帝国中央政府与西亚建立起直接的行政隶属关系。蒙古帝国在中亚和西亚的早期行政统治一定程度上保护和继承了波斯文化,恢复和发展了呼罗珊残破的社会经济,同时为旭烈兀西征和伊儿汗国的建立打下了政治基础。

——摘编自徐良利《论伊儿汗国建立前蒙古人在中亚和西亚的征服和统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亚历山大东征的突出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蒙古人西征的统治举措,并简析古代战争和文化传播的关系。
2023-07-10更新 | 131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铜陵市、池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亚历山大远征记》记载“亚历山大一个人站在城墙上,有几个印度人冲过来要跟他肉搏,他挥动宝剑连扎带砍都给撂倒”。亚历山大始终狠抓部队的战术和技术训练其用兵之妙在于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战法。比如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当获悉达塔米期率波斯战船十艘在锡夫诺斯岛附近抛锚时,亚历山大趁黑夜亲自率领战船十五艘在敌军毫无戒备的情况下发起攻击。亚历山大非常注重和士兵的关系,曾被腓力二世流放的人才,在腓力二世去世后,依然得到亚历山大重用。

——摘编自王少博《浅析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

材料二   公元前334年,亚历山大以希腊一马其顿联军统帅的身份开始了对波斯帝国的征服。十年征战,亚历山大不仅将原来波斯帝国的版图据为己有,而且有所扩大。从地中海到印度河,从黑海、里海、咸海到阿拉伯海、波斯湾、红海,几乎被囊括在亚历山大的帝国之下。虽然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23年突然病逝,他的帝国也迅即崩溃,被其部将瓜分一空,但希腊一马其顿人对当地民族的统治格局并没有改变。希腊文化成为凌驾于当地文化之上的强势文化,希腊化的进程加快了,与东方文化的交流融合日益广泛深入。

——摘编自杨巨平《亚历山大东征与丝绸之路开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历山大东征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亚历山大东征带来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印度信实娱乐公司总经理)阿密特·卡纳说:“我们希望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扮演一个核心角色,我们相信全球市场,我们要推广印度的价值观。我们要在美国本土对抗好菜坞,不单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

——摘编自【法】弗雷德里克·马特尔《主流:谁将打赢全球文化战争》

材料二   面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惨烈后果,人类又一次反思战争与和平的真谛……在教科文组织总部大楼前的石碑上,用多种语言镌刻着这样一句话:“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需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屏障。”……人们希望通过文明交流、平等教育、普及科学,消除隔阂、偏见、仇视,播撒和平理念的种子……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摘自习近平《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独立后印度社会精英“推广的印度价值观”,并概述阿密特·卡纳的其他思想观点。
(2)根据材料二,围绕“战争与文化”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文化的交流与传播

材料一   文化是民族关系和冲突的决定因素,也是乌克兰危机的核心。这次的乌克兰危机,内部原因应该是主要因素。乌克兰独立以后,以西乌克兰为代表的民族情绪一直在发展。东西乌克兰以第聂伯河为分界线,第聂伯河以东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更多;第聂伯河以西,即西乌克兰在文化、语言、历史等方面同东乌克兰的差异相当大,在文化和政治上是亲欧洲的。特别是西乌克兰的西部,直到二战时期才加入苏联,并没有真正融入俄罗斯,对俄罗斯文化也缺乏认同感。在民族关系和冲突中,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并不是政治因素,也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文化因素。西乌克兰人对俄罗斯缺乏认同感,在文化和政治上要求加入欧盟的情绪特别强烈,乌克兰独立后的20多年来,西乌克兰人已经闹过几次入欧的高潮。

材料二   “政治素人”泽连斯基以超高票数当选乌克兰新一任总统,显示了民众对现实的不满,希望新兴力量出现改变现状。在欧盟国家的帮助下,泽连斯基也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政策,如中央权力下放、反腐败、国有资产私有化和修订银行法等。然而,泽连斯基与寡头有着密切联系,难以根除寡头对政治的干预,也无法治理腐败问题,执政后支持率逐渐下跌。

材料三   由于受到了西方的深度渗透,乌克兰现在更像是西方的附庸,甚至是某一个西方强国的“卫星国”。毫无疑问,这样的比喻虽然过于露骨,但也将乌克兰与西方世界的关系,毫不遮掩地暴露在了世人面前。之前,俄乌两国一度出现了签署和平协议,暂停当前军事冲突的曙光。可谁知没过几天,局势便急转直下,乌克兰一改此前愿意保持中立的态度,擅自更改了谈判协议的具体内容,与此同时,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更是叫嚣,要与俄罗斯对阵到底,前后反差之大,让人一时间摸不着头脑。从乌克兰的悲剧性事件中可以看出,独立自主的执政理念和能力对一个国家是多么的重要和宝贵,幸运的民族国家在于有一个具备这样理念和能力的执政精英。思想上、政治上的路线正确与否是决定一切的。

材料四   10世纪中期,基辅罗斯与波罗的海地区和拜占庭进行贸易,在政治和经济上,基辅罗斯深受拜占庭的影响,一些新词汇也进入到俄语中并被广泛使用,例如十字架、修道士、哲学、逻辑性等。13世纪,一些来自蒙古突厥语系的词语被俄语所吸纳,成为了俄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有的与游牧生活有关,如长袍、托运队,有的与国家架构、贸易相关,如国库、商队、可汗。17世纪末18世纪初,彼得一世决心打开通向欧洲的窗口,亲自前往西欧学习,随之而来的词汇包括司令部、港口、船舱、船舵等。19世纪,俄罗斯宫廷崇尚法国文化,法语成为俄国上流社会的通用语言,大量法语词汇融进了俄语中。其中有的属于生活领域,如长沙发、衣帽间;有的属于艺术领域,如演员、芭蕾;还有政治、法律及军事名词,如行政区、议会、仲裁、侵犯版权、军队。

——摘编自王晓华《俄语外来词的多维度研究》等


(1)阅读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乌克兰危机的教训。
(2)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俄语在吸收外来词上表现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2023-06-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建湖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