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现代战争与不同文化的碰撞和交流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如图为某同学列出的历史小短文写作提纲。其主题应是(     
(1)亚历山大将统治推向了两河流域、埃及、伊朗高原,一路直逼印度河沿岸。
(2)在印度地区英国修建了英式标准的铁路、电报和邮政设施,普及了英语教育。
(3)拿破仑在欧洲各地实行统一法典,颁布千万条处理经济和社会问题的指令。
(4)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同盟国军队中服役,进一步促进了一战后殖民地觉醒。
A.欧亚文明交流与融合B.战争与文化交锋
C.人口迁移和文化交融D.贸易与文化交流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加坡最初是马来土著部落的领地,后来葡萄牙、荷兰相继入侵过这里,19世纪初被英国占领,成为英属殖民地。中国东南沿海的许多人很早就来新加坡谋生,使新加坡成为华裔最多的国家。多种族带来了多种宗教信仰。华裔多信佛教、道教;马来人多信伊斯兰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锡克教;欧洲人则信基督教、天主教。因而新加坡面对复杂而又分化融合的种族群体,提倡“以东方传统文化来强化维持和谐和服从权威的意识,以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来鼓励公平竞争、勇于开拓和遵纪守法的意识”。新加坡人对当今流行的各种“星”十分热衷,特别是对港星,对各种“星”极具渲染,给人以一种正义感很强的感觉。但是新加坡的华人有些还是很迷信,不少人相信“命运”“风水”,对于这种“俗”文化,新加坡更是表现出宽容。

——摘编自陈中《多元文化的碰撞与融合》

材料二   在我国当前社会文化发展中,西方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入。比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好莱坞电影作为文化消费的首要选择,中国年轻一代对西方快餐视为家常。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同时,文化的发展也相伴而来。中外文化交流更加频繁,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作为市场经济基础的跨国公司最充分地体现着文化与经济的关系。但是跨国公司在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由于战略目标和实施行为的矛盾,多元的国际文化环境和文化摩擦,使得我国经济文化市场面临困扰。在西方文化体系中,欧洲人注重权力和地位,美国人欣赏创新精神和成就;在东方的中国,人们崇尚谦虚谨慎,追求随遇而安,同时倾向于照顾大众情绪。为了在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冲击中获得成功,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摘编自罗静《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思想文化冲击与策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加坡文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外文化交流受到冲击的表现及应对举措。
23-24高三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时期中国近代体育的发展
鸦片战争后在华经商的外国人将西方体育带入了几个开放口岸的城市,包括足球、篮球、网球、田径、赛马、赛船等,但这些项目多在租界开展,主要参与者也是外国人。
1881年李鸿章在其创办的天津水师学堂中设有西式兵操课程:击剑、剌棍、木棒、拳击、哑铃、跳栏比赛、算术比赛、跳远、跳高、爬桅等项。
1904年清政府《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规定从蒙学堂到高等学堂都必须开设体操课,以改变国民素质,培养“尚武”精神。
1923年北洋政府正式启用“壬戌学制”,将“体操课”改为“体育课”,主张体育是一种生活方式,英美自然主义体育替代欧陆兵操开始渗入中国的学校体育教育中,体育开始向生活化“回归”。

——摘编自梁秋语,张宗明,张其成《从个人养生到大众健身——近代体育事业的发展、身体观之变迁及其当代反思》


提取材料中有关中国近代体育发展演变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有效信息,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2-10-11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调研(一)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清末民初国文独立设科以来,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变化过程。在“白话文运动”兴起之前,国文教学内容只是单一的文言文,且选材多停留于经史文选等。1917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认为以文言为代表的古代话语体系记录和承载着封建旧道德、旧伦理。“宋、元以来盛行的白话文学乃是文学的正宗,白话为文学之利器,也为教育普及之工具”。胡适还坚持要用白话来编写教科书,以利国语的传播和普及。白话文进入教材,从此改变了文言文一统天下的局面。从1932年颁布的中学国文课程标准开始,“了解固有文化”与“增强民族意识”列入了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目标中。1936年颁行的课标“修正本”,将“酌量兼使有运用文言作文的能力”修订为“用文言文叙事说理、表情达意之技能”。

——摘编自张锋《文言文教学之历史沿革与革新策略》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中小学语文教学经历了一段轻视和忽略文言诗文教学的时期。2001年《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意义,读懂文章内容。2003年颁行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文言诗文教学的规定: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中国思想界起初误以为现代化就是西化,时至今日,人们对“现代化”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现代化和民族化并不矛盾,是融合为一体的。

——摘编自胡虹丽《坚守与创新:百年中小学文言诗文教学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现代中学阶段文言文教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1世纪重视文言文教学的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