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 道试题
1 . 商务印书馆大事记(部分)
阶段特征年份发展情况
创立和发展1897列强劫盟(瓜分狂潮),清室变法图强之际,商务印书馆由夏瑞芳等人集资在上海创办,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己任
1901改为股份有限公司;出版严复翻译的《原富》(即英国亚当·斯密著《国富论》)
1904响应新学堂章程,率先编印中小学教科书全套《最新教科书》
1912政体既已革新,而为教育根本之教科书,亦不能不随之转移以应时势之需要,编纂整套《共和国教科书》
1920政府明令将国文科改为国语科,商务印书馆编辑出版采用语体文(白话文)编辑的第一套教科书
艰难的生存1932日本突袭上海,商务印书馆的总管理处和编译所等皆中弹起火,全部焚毁
1937转战长沙、香港、重庆等地,编印《抗战小丛书》《战时常识丛书》《战时手册》《抗战丛刊》等
19461949经营每况愈下,入不敷出,濒临破产
新生和兴盛1954总管理处迁京,全面实行公私合营
1959明确了商务印书馆的出版任务:以译印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名著为主,兼出中外语言工具书和一部分外语课本
1963制定翻译和出版外国哲学、社会科学重要著作十年(1963—1972)规划(《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300余种在改革开放后陆续出版)
从企业发展与时代变迁的角度,解读商务印书馆的发展历程。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项。

材料一   


上图均为古代饮酒器具,周朝时,对青铜酒具作了明确的规定:一升曰爵,二升曰觚,三升曰觶,四升曰角,五升曰散,六升曰壶。这种青铜酒具的格式和规格一直沿袭到清代。


(1)根据上述图片和文字材料及所学知识,解读相关历史信息。

材料二   中国的酒习俗无处不在。春节贺岁、清明祭祖、端午避邪、中秋赏月、重阳登山、婚嫁喜庆、新人交杯、生子满月、商贾开业、送别壮行、凯旋庆功,酒酒香无处不芬芳。诗酒言情,言悲、言别、言愁、言乐、言物,意与象、人与物、愁与怨、爱与恨,都装在一壶酒中……

唐诗中关于酒的称谓繁多,有醇(清酒)、醪(浊酒)、醴(甜酒)、圣(苦酒)、醍(红酒)、醴(白酒);有绿蚁、浮蚁、烧酒、壶浆;有菊花酒、葡萄酒、黄花酒等不胜枚举。酒的词汇更是数不胜数。有酒力、酒醒、酒酣、酒兴;酒旗、酒舫、酒楼、酒肆;独酌、对饮、浅酌、痛饮;从另一个侧面衬托出唐代酒文化底蕴的深厚。

自从有了酒,酒器便产生了。到后来酒器也不单纯只是盛酒的器皿,而是各种艺术的综合体。按功能可分为盛储器、温煮器、斟灌器、饮用器、娱酒器等。

饮酒也很有讲究。唐诗中描写的饮酒一般遵循一定顺序,首先是“饮”:如元稹的《三泉驿》:“劝君满盏君莫辞,别后无人共君醉”。其次是“醺”(微醉)如韦承庆的《江楼》:“独酌芳春酒,登楼已半醺”;在“饮、醺、酣、醒、醒、酗、醉”中,让人不仅看到一幅幅栩栩如生的饮酒场景,更有诗情画意的表达。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唐诗中酒文化的基本要素和酒的文化内涵。

材料三   1915年,茅台酒在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后,名声与身价陡增。但也引来了“成裕”、“荣和”两家烧酒作坊为奖牌之争打起了官司。当初,送酒参展,国内农工部未加区别,一概以“茅台造酒公司”名义送出,统称“茅台酒”。获奖后金牌归谁,两家都倾全力相争。1918年,贵州省公署对这场打了3年有余的官司进行调查,于民国10年(1921年)由贵州省公署下文调处,省长刘显世签文:“仁怀县知事覃光銮,呈一件巴拿马赛会茅酒系荣和,成裕两户选项呈,获奖一份,难以分给,请核事由。呈悉此案出品该县,当日微集呈省时原系一造酒公司名义故,奖凭奖牌仅有一份,据呈各节虽属实情,但当日既未分别两户,且此项奖亦无从再领,应由该知事发交县商会事务所领收陈列,勿庸发给造酒之户,以免争执,而留纪念至荣和成裕,两户俱系曾经得奖之人,嗣后该两户售货仿单商标均可模印奖品以增荣誉,不必专以收执为贵也,仰既转仿遵照此令。”才结束了这场获奖讼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贵州省地方政府处理“成裕”、“荣和”两家烧酒作坊奖牌之争的措施。
2024-02-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第二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