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18 道试题
1 . 我国 18 项遗产地在保护地质遗迹、山岳、森林、湖泊、珍稀濒危生物物种的同时,还保护了200多个文物保护单位、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众多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传统村落,平均每年为当地带来超过140亿元的旅游收入。这反映出我国(     
A.文物保护工作得到民众认可B.遗产保护与开发利用并重
C.文化遗产保护体系趋向完善D.文化事业服务于经济建设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王国时期(公元前2686—前2181年)是埃及奴隶制国家的极盛时代,当时的法老征用民力,为自己建筑穷奢极侈的陵墓——金字塔。目前在尼罗河下游的平原上,矗立着许多高可摩天的金字塔,绵亘数十里,其中最大的是法老胡夫的陵墓,占地约六百公亩,系用230万块花岗石砌成,平均每块花岗石的重量约2520千克。金字塔的塔身所用的石料,全都经过细工摩琢,方方整整,面平如镜,叠砌在一起,全靠其本身的重量互相衔合,不用任何黏合剂而缝隙不露,虽利刃亦不能楔入,其内部结构也有一定的法式,四壁还饰有雕刻,绘画,宛如地下宫殿,在1979年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摘编自郭圣铭《古埃及的文化遗产》

材料二   《世界遗产公约》肯定了属于全人类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存在。人类只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史上一切伟大里程碑的托管者,对这些文物古迹、风景名胜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关系到所有国家和全人类的命运。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无论是纪念性建筑物、历史城镇,还是自然保护区,这些世界遗产都因时间的流逝,人类不负责的行为,侵蚀,潮湿、污染、快速城市化和观光客激增等原因,不断处于破坏的危机之中。

——摘编自张松《21世纪世界遗产保护面临的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埃及金字塔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前世界遗产保护所面临的挑战。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范围内形成了保护文物古迹及其环境的热潮,相关国际组织在此期间通过了一系列宪章和建议,以确定保护的原则、推广先进方法,协调各国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这些国际组织的宪章和建议(       
A.旨在维系和传承民族精神B.继承并发展各国文物
C.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D.研究和开发文物资源
7日内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如表所示为21世纪初对蒙古族长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概况(部分)。这些做法(     
时间概况
2004年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支持鼓励两国或多国联合就同一民族文化遗产实行申报的方针,中国政府主动向蒙古国政府正式表达了联合保护蒙古族长调的愿望
2007年中蒙两国在乌兰巴托召开了保护长调民歌第二次联席会议,签署了《中蒙两国蒙古族长调民歌联合田野调查协议》
2008年蒙古国境内田野调查人员由内蒙古派出的5名专家和蒙古国5名专家组成,历时32天行走了蒙古国9个省,行程6250多公里,采访了118名民间歌手,录制了蒙古族长调民歌246首
A.体现出联合国对遗产保护的主体责任B.拓展了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保护的渠道
C.凸显出文化遗产的归属是没有国界的D.提供了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范例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2001年,攻陷了阿富汗的塔利班组织不顾世界各国反对,动用战争武器摧毁了巴米扬包括塞尔萨尔和沙玛玛在内的所有佛像。毁于战火的巴米扬大佛于200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和《濒危世界遗产名录》。巴米扬大佛的遭遇说明(       
A.地区冲突是摧毁文化遗产的罪魁祸首B.保护文化遗产第一要义是历史真实性
C.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全世界共同的责任D.《世界遗产名录》能够较好的保护文物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2017—2020年,中国开办了“阿富汗珍宝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并积极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用好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制度性权利,与各国共搭共建文物返还与追索新秩序;截至2022年,我国已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开展了40余项联合考古项目。这体现了(     )
A.世界遗产保护形成了共识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
C.世界遗产面临巨大的挑战D.中国引领了世界遗产保护
7 . 考古工作者近年对广东肇庆市进行文物勘探与抢救发掘,共清理出汉朝至南朝时期墓葬9座,其中3座为汉墓、1座东晋墓、5座南朝墓。这些墓群规模宏大,排列井然有序,相互之间无叠压打破关系,随葬品丰富。对此合理的认知是,这些墓葬(       
A.未受到中原政权更迭影响
B.始终得到后人世代有效保护
C.可能属于名门望族的墓地
D.说明南朝厚葬观念最为浓厚
8 . 文化在不断传承、交流与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任何一种文明的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在和其他文明对立统一、冲突交融中展开的。……只有那些开放的、善于从其他文明中吸取营养的民族,才有长久旺盛的生命力。

——王天玺《多极世界和为贵——兼评亨廷顿“文明冲突论”》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整个欧洲都笼罩在“没落”“衰败”的悲凉气氛中,许多学人对自身文明的前途怀抱忧患意识,尤以德国哲学家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一书最具代表性……甚至掀起了一股“东方文化救世论”思潮……研究传播中国文化为宗旨的学术组织机构也大量涌现,巴黎大学中国学院、法兰克福大学中国学院、达姆斯塔特的“东方智慧学院”等等……形成了19世纪以来中学西播的一次高潮,对战后西方文明的反省与重建起到一定积极作用。

——夏舒洋《一战后的中国文化西播热潮述评》

材料四   中国1985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和2004《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06年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2011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1)从材料一中概括出作者的两个观点,并结合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印证。
(2)材料二反映了哪些文化现象?依据材料分析其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同一时期还有哪些思潮出现和发展。
(3)列举两个中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的名称,指出中国在世界遗产保护中的地位。
2024-06-0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石嘴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保护(     
A.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B.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
C.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D.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
2024-06-02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5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长城的历史看,它首先是用于军事斗争的产物,从公元前7世纪前后开始大规模修筑长城起,直至公元17世纪停止修筑为止,长城始终是作为军事防御工程而存在的。它的出现,标志着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程度的提高。

——摘编自李文龙《中国古代长城的四个历史发展阶段》

材料二   1933年长城抗战爆发,在器械精良、炮火凶猛的日军进攻下,中国军人只能以肉体血战长城。强敌叩关的历史记忆、血肉相搏的御敌现实等新旧因素的碰撞促生了“血肉长城”的新概念。

——摘编自郭丽萍《筑成我们新的长城——关于长城民族符号形成史的研究》

材料三   长城的修筑与运用,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长城文化和长城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长城精神内涵丰富,价值巨大,对于增强民族自信有着重要意义。

——摘编自姜红明、杨娟《长城精神的历史渊源与文化价值》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长城的历史演进中感悟历史,自拟论题,阐述你的历史认识。(要求:主题贯通,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