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全国 高三 模拟预测 2024-05-26 95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一、单选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 下图是收藏于齐家文化博物馆的青玉琮。齐家文化玉器以简约、流畅的线条和形态为特点,打破了良渚文化等玉器繁杂的造型风格。这体现了齐家文化玉器(     )

A.具有实用性的特征B.制作技术臻于成熟
C.大道至简的审美观D.奠定用玉制度基础
2024-05-26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2. 东汉《赵相雍劝阙碑》记载,雍氏家族自雍窦至雍劝四代,除雍窦子望不是孝廉外,其余5人皆为孝廉,可谓世为孝廉。从孝廉所任官职来看,他们开始皆为地方县令、长,俨然已为地方大族。这一现象表明,东汉时期(     )
A.地方势力膨胀已经威胁中央集权B.门第家世成为选官主要依据
C.自下而上的人才选拔机制遭破坏D.世家大族逐渐掌握选官特权
2024-05-26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3. 隋唐大运河沟通了南北,虽然其不直接经过山东,但济水、泗水等重要水系都与隋唐大运河连通,山东任城一带成为唐朝时期重要的货运中转地,发展十分繁盛。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唐代长途贩运贸易十分发达B.山东经济发展受益于大运河开通
C.山东地理位置占据明显优势D.山东是唐朝政府财政主要来源地
2024-05-26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4. 有学者认为,古代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世俗化的特征。下表所列史料中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诗句

历史现象

A

今闾阎之卑,倡优之贱,男子服带犀玉,妇人涂饰金珠,尚多僭侈,未合古制

《宋史·舆服志》

B

夫有出妻之理,妻无弃夫之条

《名公书判清明集》

C

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

《神童诗》

D

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

《止斋文集》

A.AB.BC.CD.D
2024-04-22更新 | 2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5. 1852年,香港总督府秘书密切尔在一份有关中英贸易的分析报告中指出,1850年末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制造品比1844年末减少将近75万英镑,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完全是以鸦片和金银而非制造品换取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洋务运动的抵制B.中国传统经济的排斥
C.其他列强的竞争D.英国工业产品的昂贵
2024-04-22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6. 1917年6月,钱玄同在《新青年》三卷四号上的《论世界语与文学》一文中就有在汉语中嵌入世界语的提议,“故今日遽欲废弃汉文而用世界语,未免嫌早一点。然不废汉文而提倡世界语,有何不可?”这表明钱玄同(       
A.秉持偏激的文化观B.否定封建传统伦理
C.主张融入近代社会D.倡议培育国民精神
2024-04-22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7.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汇编和发行的新文字宣传材料中,收录了大量人民群众控诉帝国主义侵略、呼吁团结斗争、拯救民族危难的方言口语。诸如东洋人,住小岛;不学好,做强盗等。这些宣传材料的刊行旨在(       
A.团结人民发挥其革命主体力量B.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推动白话文运动的深入发展D.进一步提高群众的文化素质
2024-04-22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名校
8. 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增长示意图。主要影响该图曲线走势的时代因素是(     

A.城市化进程的发展B.政府对人口政策的调整
C.对外开放格局建立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2023-04-01更新 | 552次组卷 | 15卷引用:辽宁省2023届高三3月高考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9. 2017—2020年,中国开办了“阿富汗珍宝展”;亚洲文明对话大会期间成功举办“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并积极推进“亚洲文化遗产保护行动”;用好国际文化遗产领域制度性权利,与各国共搭共建文物返还与追索新秩序;截至2022年,我国已在亚洲、非洲、欧洲、美洲20多个国家开展了40余项联合考古项目。这体现了(     )
A.世界遗产保护形成了共识B.中国作为文明大国的担当
C.世界遗产面临巨大的挑战D.中国引领了世界遗产保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0. 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为波斯王,称大流士一世。大流士一世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的大帝国,他让人用埃兰文、波斯文和阿卡德语巴比伦方言三种文字把其战绩刻在悬崖上,史称“贝希斯敦铭文”。贝希斯敦铭文意在(     
A.统一波斯帝国的文字B.颂扬大流士的丰功伟绩
C.尊重各地的民族文化D.展示当时字体流行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1. 公元7—8世纪之际,日本开始仿照唐朝的科举制,实行贡举制度。然而,日本科举虽理论上人人皆可参加,但实际上只准官僚子弟报考,录取也不是依据才学,而是资历名望。11世纪以后,虽然政府继续实行式部省试,但考生皆由权贵推荐,应考者几乎是无条件及第。这反映出日本贡举制(       
A.移植唐科举制B.强化了幕藩体制C.逐渐流于形式D.提高了官员素养
2024-04-22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押题卷(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2. 1776年7月12日,英国理查得·赫将军写信要求会见大陆军总司令华盛顿以商谈和战问题。然而,华盛顿以其信封上“华盛顿先生”的称呼为由对会面加以拒绝,并认为,他作为一个弗吉尼亚的种植园主和美国公民无权接见英国王室的使者。华盛顿此举意在(     
A.表达不妥协的战斗意志B.强化为国而战的意识
C.维护美国的权利和尊严D.借礼仪规范约束英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3. 瑞典被誉为“福利国家的橱窗”。20世纪70年代以后,瑞典出台了提高福利待遇的领取资格、增加领取福利的等候时间、取消社会公共服务的中央集中管理、由地方政府承担社会福利方面的责任等举措。其主要原因是(     )
A.国家财政负担较重B.国家治理能力减弱
C.移民数量逐渐增多D.就业压力日益加大
2024-05-26更新 | 11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名校
14.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30年间,永久性国际移民主要呈南北流动,即由经济落后或缺乏活力的国家和地区向经济发达的国家和地区流动。之后,西方发达国家政府控制外籍人入境的政策也有所加强,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劳工流动增长较快,这在东南亚和西亚国家尤为突出。这一变化出现的背景是(     
A.西欧国家党派竞争加剧B.冷战双方对抗战略调整
C.中东石油工业发展迅速D.发达国家着手产业升级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15. 18世纪中期之后,不少英国社会精英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亚当·斯密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法国启蒙思想家也极力为英国的消费行为鼓噪。据此可知,当时的英国(       
A.消费主义迎合经济发展需要B.消费成为经济主要增长点
C.工业化提高了民众生活水准D.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不足

二、材料分析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细节

材料   表 秦汉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同方面生活

不同方面生活细节信息来源
衣着楚人的冠服不同于北方,刘邦乃楚人,喜欢小冠短服。奏俑的冠服,都是军装,但结发形制却有不同的种类。汉人衣服宽博,至于仆役一类的人物,显然衣袖比较狭窄,其故在于方便工作。成都都江堰出土的持锸石人,则是短装,上下衣均为短制,衣襟对叠,也不甚宽博。文献;出土文物
烹饪汉人画像石,常有饮宴图及在厨房做菜的题材,宴席前也只见供膳的器具,例如杯盘匕匙,不见先秦鼎镬之类的炊具。汉人明器中,灶为常见,越是后期的灶,灶眼越多,灶面的料理面也越大。画像石;明器
饮茶茶的原产地是中国西南部,汉代王褒的《僮约》中记载,四川武阳的茶已是商品。文献
屋宇晁错奏议,边郡移民区,应有居室的安排,其标准格式是一堂二内。汉代一般民居,似即如此布局。从明器的屋舍模型判断,长宽比例,也足以容纳一堂二内。文献;明器
车辆大率乘人的车以单静驾于车辕,以马拉车。载重的车辆,双辕夹在拉车的牛身两侧。画像石

——据许倬云《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秦汉时期人们的日常生活出现的变化。
(2)结合表中的信息来源,就历史文献和出土器物在秦汉社会生活史研究中的作用谈谈你的看法。
2024-05-26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脉络:西方人文主义的发展

材料一:

材料二:(14世纪到18世纪)所发生的思想革命,或叫做精神领域的革命……就是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通过这个“革命”链条,“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进程》

(1)有人认为,在人文主义思想发展演变图上还缺少重要一环,请予以补充,并阐释理由。
(2)结合材料一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4-05-26更新 | 9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三、论述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少年中国

材料   在国外或中国国内的现代学校里接受教育的人们——其影响远比不那么尊重学问的国家的知识分子广大,这大概是当今中国最有希望的现象。受新教育的学生日益增多,他们的眼光和抱负令人钦佩,或许再过十年,其势力就足以改造中国。

依我之见,人们可将“少年中国”分为两代:第一代年龄较长,他们艰难地与儒家的偏见抗争,虽然摆脱了束缚,但难免有孤独之感。第二代年纪较轻,新式学校的大门向他们敞开着。年长的一代年龄在30岁到50岁之间。年纪较轻的一代比第一代现代知识分子更具优点。由于经历的磨难较少,他们精力充沛,更加自信,他们同样秉持了前一辈先驱们的正直与诚实,而且还更加坚定了在社会上发挥效用的决心。这些年轻人正是中国的希望所在。

——摘编自(英)罗素《中国问题》(1922年)

请依托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尝试对作者提及的两代“少年中国”人进行文字画像。(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2024-03-24更新 | 2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

20世纪80年代,中国对外开放是以华南地区特别是以珠江三角洲为重点,形成了以香港—深圳—广州为轴心的华南经济协作区,带动了广东等省外向型经济的迅猛发展。20世纪90年代,中国进入了全方位开放和加速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阶段。在继续重视香港充分发挥其作为中国对外桥梁和纽带作用的同时,必须在大陆建立和形成我国新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作为90年代以至21世纪中国扩大对外经济开放的龙头。为此,中共中央、国务院在1990年作出了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决策:“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地区经济的新飞跃。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浦东开发是跨世纪的工程,拟分三步走:

1991—1995年为开发起步阶段;1996—2000年为重点开发阶段;21世纪初为全面建设阶段。到2000年,浦东新区的城市化面积预计达到100平方千米,基本建成外高桥的保税区和新港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和张江高科技园区。建成一个高度发达的国际贸易、金融、商务中心和一批资金、技术密集型新产业。通过浦西老区改造和浦东区建设,大上海将发展成为西太平洋地区新的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一个青春焕发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提高,上海将成为连接亚洲、美洲、欧洲经济的一个新的交汇点。

——摘编自季崇威《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与东北亚各国的经济合作》

结合材料,以“浦东·龙头”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26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高考热点核心卷(一)历史试题(新高考Ⅱ卷)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中国古代史 、经济与社会生活、中国近现代史 、文化交流与传播、世界史

试卷题型(共 19题)

题型
数量
单选题
15
材料分析题
2
论述题
2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1
中国古代史
1,2,3,4
2
经济与社会生活
3
中国近现代史
4
文化交流与传播
5
世界史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单选题
10.65新石器时代的文明单题
20.65东汉的兴衰单题
30.65水陆交通的变迁  唐代社会经济的发展单题
40.65儒学的复兴 单题
50.4第一次鸦片战争的过程和影响单题
60.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单题
70.65敌后战场的抗战单题
80.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单题
90.65文化遗产: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单题
100.65波斯帝国单题
110.65中古时期的日本单题
120.65美国独立战争单题
130.65“福利国家”与社会运动单题
140.65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单题
150.6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单题
二、材料分析题
160.65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170.65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近代科学的兴起  启蒙运动
三、论述题
180.4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190.65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