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尚书·周书》主张“厥民刑,用劝。以至于帝乙,罔不明德慎罚,亦克用劝。要囚,殄戮多罪,亦克用劝。开释无辜,亦克用劝”。这反映出西周(       
A.反对以严刑峻法治理国家B.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
C.以“周礼”规范人们的行为D.敬天保民的思想主张
2024-05-0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下表为古代博士的部分相关记载,据此可知(       
《汉书·百官公卿表》“博士,秦官,掌通古今。秩比六百石,员多至数十人”
《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国博士也,以高第为鲁相”
《汉书·百官公卿表》“武帝建元五年,初置五经博士。宣帝黄龙元年,稍增员十二人”
A.儒家思想始终占据社会主流B.门第出身影响春秋选官制度
C.作者立场不同导致记载差异D.文化制度的传承具有连续性
2024-04-3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菏泽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B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西周至春秋早期,各地青铜礼器组合非常相似。春秋中期则发生了以下变化(如表)。这些变化反映出当时(     
地域青铜礼器组合
秦地盘、篮、就、壶、垂为主,少见敦、铷
楚地张、置、盖、浴击、盘为主,罕见颇
中原地区敦、铷、盘、医为主,罕见理
A.青铜技术的进步B.区域发展不平衡C.等级制度的瓦解D.政治秩序的变动
4 . 如图是自公元前328年秦国始设丞相至秦王赢政时期的22位丞相籍贯分布图。这表明秦国(     
A.贵族政治趋向瓦解B.选才标准不断改变
C.户籍管理日益松弛D.地域观念逐渐淡化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有学者指出,从分封制到郡县制的变化实际上是从“大一统”到“大统一”的重大变迁。前者是以周天子为中心的文化秩序和政治象征,后者则已经上升为一种政治制度。下列最能支持该学者观点的是(     
A.政治权力与宗法关系更紧密B.中央到地方垂直统治的建立
C.华夏民族的活动区域更广阔D.神权对政治的影响逐渐减弱
6 . 在周朝的册封体系中,姬姓诸侯国在数量和区位上占据绝对优势。春秋时期姬姓诸侯国迅速减少,战国时期生存下来的姬姓诸侯国已是寥寥无几。这一现象说明(     
A.社会的稳定仰赖于经济发展水平B.强力中央政府是制度稳定的保障
C.变革传统体制和观念是根本出路D.政权稳定关键在于保持政治清明
2024-01-30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日照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西周时期,周天子在每个诸侯国封有几个监国的上卿大夫。这些上卿大夫世袭罔替,并从国君手里领取世袭采邑。上卿大夫还拥有自己统领的武装,势力很大。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A.地方治理呈现出民本化特征B.周天子对地方集权统治加强
C.诸侯国君的权力受到了制约D.政权与族权间权力实现分离
8 . 春秋战国时期,忠于君主个人成为“忠君”思想的首义:但“忠君”是有条件的,君臣之间要讲究所谓的“君臣要义”,即孔子所提倡的“君君臣臣”。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仍受到重视B.诸侯国变法以儒学为指引
C.贵族分封等级制逐渐解体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9 . 西周早期,天子册命不如因军功而受周王奖赏重要,且次数较少、无固定流程;西周中期开始,王室册命形成固定化的程序,并花费大量的经济资源以“十分官僚化”的语言记录于青铜器上。这一转变反映出西周(     
A.周王权力日渐衰落B.王室行政制度化倾向
C.官僚政治得到发展D.社会转型的趋势加强
2023-12-15更新 | 15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鄄城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先秦时期罕见为所欲为、权力毫无制约的专制君王,往往呈现出王与诸侯、臣下联合执政的状况。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     
A.原始民主色彩浓厚B.权力分配与血缘结合
C.贵族等级分封解体D.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
2023-11-27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