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先秦时期的政治体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 道试题
1 .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分级管理而对地方的划分。自先秦至隋代,中国行政区划制度曾进行过多次改革,唐到元中央集权不断加强。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时代,郡县制开始萌芽。楚、秦、晋等国出现了县,最初设在边地,带有边防性质。郡的出现比县稍晚,也多在边地。到战国时代,在边地的郡下分设若干县,产生了郡县两级制。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废封国,将郡县制推向全国,全国共设有36个郡。郡县制为汉代沿用。汉武帝时期全国郡有100多个。于是分境内为十三刺史部,简称“十三部”或“十三州”。这时的州还只是一种监察区,各州置刺史一人,代表中央巡查郡县吏治。到东汉时,刺史已有固定治所,并掌握了地方行政权,对所部郡县官吏实行管理,州正式成为地方行政区。州郡县三级制历两晋南北朝不变。

——摘编自薛明扬主编《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隋初沿用州郡县三级制。但南北朝以来,行政区划变化纷繁,反映出地方分权的特点。开皇三年,全国州有200多个,郡县更是不计其数。兵部尚书杨尚希上表说:“窃见当今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所谓民少官多,十羊九牧……今存要去闲,并小为大,国家则不亏粟帛,选举则易得贤才。”隋文帝采用此建议,罢去郡一级,改为州县两级制,并且合并了一些州县,清除了过去层次、机构过多的弊端,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唐贞观元年有州356个,李世民依“山川形便”将全国分为十道,根据需要临时抽派中央相关部门人员对各道事务进行督导。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唐代中期,道的职能渐由节度使兼理。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中央政府也被迫承认了节度使的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地位,州县二级制遂变为道州县三级制。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至唐中国行政区划制度的演变。有什么共同作用。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唐、宋、元时期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从唐朝至元朝中央与地方权力关系的规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服无等则朝廷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
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2020-10-13更新 | 77次组卷 | 81卷引用:2012届宁夏贺兰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文科历史试卷
3 . “封建制度”中“封建”的原始含义,即“封”土而“建”国,“封”之本义起始于“丰”字,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其字形状如“植树于土堆”,故“封”是“疆界”“田界”之意。“建”乃由“封”而来,指“建国立法”。这一制度在古代最早应指
A.世袭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分封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某历史学家指出:“战国晚期,国家已开始由君主与专业官吏治理……秦汉后经过逐渐改革,专业的文官构成统治机构的主体。”材料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B.皇帝制度确立
C.官僚政治逐步形成D.科举制逐渐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时,晋楚等国已开始了县的设置,但县大夫和县公仍大都由卿大夫及其子弟担任。战国逐渐形成了郡县两级制的地方管理体系,郡守、县令多由国君自行任免。这说明
A.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普遍实行郡县制
B.县的设置早于郡,所以县的地位高于郡
C.郡县制的发展经历了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转变
D.秦朝最先推行郡县制
6 . 某学者指出:“中国史上秦以前的所谓封建,乃属一种政治制度,与秦以后的郡县制度相针对。在西洋历史中古时期有一段所谓Feudalism的时期,Feudalism并不是一种制度,而是他们的一种社会形态。现在把中国史上‘封建’二字来翻译西洋史上之Feudalism,便犯了名词纠缠之病。”对其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中国史上秦以前的封建是指封邦建国B.西洋历史中的封建是指一种思想潮流
C.中国秦以后的社会是真正的封建社会D.中国史与西洋史没必要进行比较研究
7 .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     
A.分封制B.宗法制C.嫡长子继承制D.王位世袭制
2023-11-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银川市唐徕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这样评价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国政府只有施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政府与其说是管理民政,毋宁说管理家政。”产生这一统治方式的制度基础是(  )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D.内外服制
9 . 西周、春秋时期,列国军事领导体制的特点是“寓将于卿”,即卿大夫一身而兼文、武二职,他们既是行政长官,又是军事将领。战国时期,列国实行文、武分离体制,列国的将由国君任命,直接对国君负责。这种做法
A.标志着世袭制走向消亡B.标志着封建生产关系开始出现
C.削弱了诸侯国君的权力D.推动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转型
10 . 有学者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该观点认为,如果以西周为中心,则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该观点
A.认为分封制是西周时期的官僚体制创新
B.认为分封制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
C.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和分裂
D.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2020-10-01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宁夏石嘴山市第三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补习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